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教师道德修养

2015-10-08钟慧容胡咚

党政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师德理想

钟慧容 胡咚

〔摘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教师素养的首要内容和师德提升的基本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价值准则,也是个人道德理想确立的价值取向与目标。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重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生活道德修养的提高和道德理想的确立引导。

〔关键词〕

道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师德

〔中图分类号〕D6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5)05-0065-05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所谓教师道德,是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具备相应的思想品质。教师道德的修养是从事教师职业的规范、职责所必须承担的义务,也是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的主要内容。合格的教师首先是道德上的合格者,优秀的教师应该是道德高尚的先行者。

近来教师涉及对学生的性骚扰等师德败坏的报道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教师师德的质疑,甚至有人声称教师队伍出现了“师德危机”。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意见指出,“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促进高校教师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生活道德修养,培育道德理想,对促进教师素质提升,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活动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主要内容包括遵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价值准则,做到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和为人师表,并且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改革发展,在促进教师多样、专业和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教学、科研,以及人际交往的功利化、权力化的影响,出现了教学敷衍、学风浮躁、急功近利的消极现象。同时,整个社会、学生对教师的职业技能、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职业价值取向也越来越关注和敏感。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以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基本价值准则为职业“道德底线”。2001年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这一准则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基本职业规范的集中要求,因而也是教师职业道德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遵循、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底线”准则,然后在此基础上提高生活道德修养和确立道德理想,以提升道德生活的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内容在于尽忠、热爱教书育人的本职。冯友兰认为,立德是人生的一种成功。道德上的成功,是“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做不做的权全在自己。只要就其所居之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尽伦尽职,就是道德的成功。所以,教师在道德修养上的成功,不一定要在社会上占多高的位置,只要在其岗位上做到尽善尽美,尽到教书育人的本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好老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1〕

教书育人主要是教学育人。教学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主要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在其教学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所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和遵循的行为准则。教师教学道德修养,首先在于遵循钻研业务,不断丰富和发展专业知识结构,认真实施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在此基础上鼓励追求更高的教学道德标准与要求。

科研是提升高校教师教学理论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也包含科研道德的修养,主要指用科研道德规范科研人员科研行为的规则体系,其核心问题是严谨治学与服务社会。为此,进行科研道德修养要求教师在科研(学术)活动中,必须坚守遵守学术规范,克服学术不端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遵循相应的规则要求,并鼓励追求真理、捍卫真理,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弘扬科学精神,造福人类。

教书是基础,育人是目的。育人不仅在于传授专门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在于这些知识、技能使用的价值取向的引导,有着育德的责任。任何一门教学当中都蕴含着促进学生道德思维、认知、情感和道德践行等德性发展的素材与内容,因而也有着育德的可能。正如曾任美国联邦教育署长的欧内斯特·L·博耶曾指出的:“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主修专业将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本学科所要考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本学科所包含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是什么?本学科所面临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是什么?……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学会从历史、社会和伦理的角度看待他们的专业。”〔2〕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既有道德,又有文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的不是利用人类的文明成果危害社会、危害人类的道德“危险品”。可往往不少教师只传授知识、技能,标榜价值中立与价值自由,不表明自身的道德态度与价值立场,由此忽视了自身的道德责任,甚至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呲必中国”。“如何把光明的心态跟专业的知识一起传授给学生?” 〔3〕成为当今十分沉重和让人深思的问题。承担学生育德责任,践行学生育德义务,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确认、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途径。因为教师在对学生传递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断反复确认着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在解答学生的道德疑惑和剖析现代社会的道德难题当中不断反思与澄清自己的道德追求,这是一个不断确认自己的道德价值选择和不断深化道德修养的过程。

人际关系道德的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又一内容。它主要是指在学校工作当中,处理教书、科研等职业活动人际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人际交往上道德修养更能体现教师的人生态度与处世修养。教师在与同事交往当中,应该诚信友善,尊重同事,取长补短,互助共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理当中, 教师关心学生、爱戴学生、体谅学生,注重与学生平等相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观等与学生交往也是其职业道德的体现。这些行为当中体现出来的公正、平等、关心、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丰富教师的道德生活验,培养道德品质的积极内容。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道德的价值体验与提升是与学生一起互动、相长的过程。“最基本的道德教育形式是得到尊受,英国伦理教育家彼得?麦克菲尔说得很好:‘孩子们从接受的关爱和温暖中得到快乐,他们幸福的源泉来于此,而且当他们受到这种尊爱的同时,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动物甚至无生命的东西。”〔4〕正如学生能在教师的尊重、热爱当中潜移默化的形成道德品质一样,教师也能在学生的信任、热爱和崇尚的情感当中丰富道德生活,提升道德修养。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生活道德修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不局限于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还在于生活与思想的交往、交流,以及引导。教师的生活作风、言行举止会不知不觉当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论语·子路》中说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信服,一是靠真理的力量,二是靠人格的力量。“所谓人格的力量,就是思想道德观念和规范的倡导得、宣传者、教育者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实践自己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5〕“较之于书本上、课堂中、制度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这个教育场所中的所有教育者、工作者身上所践行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更生动、更鲜活、更切近。”〔6〕教师人格的力量体现在道德生活的作风、行为处事当中。由于这样的教师的职业特征,使得其对生活道德修养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的生活道德是教师在工作之余通过行为作风、生活方式和为人处世所体现出来的道德人格、道德行为和道德理想。在当前,有的教师在生活行为作风上不能为人师表,言行失范、作风不端等,出现了生活道德上的败坏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虽不是主流,但已经严重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引起了社会对教师师德的质疑,提高教师日常生活道德的修养甚为迫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拉斯思就认为,如果仅仅是因为某种外在的因素,偶尔地体现为行为的价值观并不是真正的价值观,而是对生活发生影响,能经常性地,在不同的场合指导行为的才是真正的价值观。因而,价值的养成必须行动,并且不断、反复的行动以使其成为行为习惯,成为生活方式。“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行为,并在多次重复正确行为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7〕“教育上应该当心的一件大事是看你养成什么习惯,所以在这件事情与在其余事情上面一样,如果你不打算让它继承下去,日益增长,你就不必让他养成习惯。”〔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不仅体现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当中,更应该体现在日常行为的基本规范当中。

教师生活道德修养一般是个人私人生活中的道德修养问题,其主要在于生活中的自我修养和自律慎独。《礼记·大学》说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然后平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教师在生活中的自我修养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自我修养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也是最为真切的自我的良心追求,决定着道德境界和人生发展的高度。由于生活道德的私人性,所以教师生活道德修养如何全权在于自身的自律。教师要弘扬好学慎思、存心养性、慎独自省、慎言笃行的优良传统,在待人接物处事的日常生活作风中见师德,养成道德修身自律的习惯。

同时,对于自我修养和自律慎独的内容而言,应该赋予其当今时代的精神内容为引领。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践行,提高生活道德的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生活道德修养并不抽象,也不遥远,更不是无法达成的。只要能从关心学生做起,从做好身边细节做起,从行为作风做起,就是一种践行和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行的规范,是一个由浅到深,由基本的价值行为准则、规范认同,逐渐发展为生活的理念信念的过程。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应该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要将师德规范积极主动融入行为习惯、生活作风当中,提高师德践行能力,并积极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改进,将师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9〕

总之,充分激发教师加强道德修养的自主性和自觉性,鼓励教师弘扬重内省、重慎独的优良传统,在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中守师德,养成师德自律习惯,将道德修养融入生活作风、学生交往和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提高师德践行能力,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生活道德修养。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确立道德理想

道德理想是道德修养的目标,是理想的道德品质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讲话中强调:“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10〕树立道德理想对于教师的道德修养与精神生活来说十分重要。道德理想是指以更好的道德品质作为道德生活评价、追求的标准,引导、促动道德修养。道德理想本质上一种理想的价值追求,本身包含着人的精神、灵魂追求的目标与归属,对丰沛人的精神生活甚为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能力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11〕雅斯贝尔斯说到,教育是人的灵魂启发与引导,促进人的生成的教育,“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12〕道德理想是为善的理想,是关于良心、心灵的理想。教师没有了道德理想,就是精神少了灵魂的导引,其生命是暗淡的,其工作是无灵魂的,连自身的生命都在哭泣,启发引导学生的心智成长更无从谈起。正如巴金曾所言:“没有人因为多少几年而变老;人老只是由于他抛弃了理想,岁月使皮肤发皱,而失去热情却让灵魂出现皱纹。”〔13〕

但是在现实当中,一些教师过于关注眼前与现实而忽视了道德理想。他们常常感叹“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不谈理想,戒了”,理想渐渐成了现实的奢侈品。甚至有的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道德理想的功利化、短期化,使得人生对物质利益的获取和享用缺少了德性的把握,缺少了心性的提升,于是虽然生活得以不错的享受,却感觉没有价值、意义,虽然拥有财富,却感受不到幸福。同时,有了德性的把握,却没有理想的引导,生活的精力、时间投入不一,道德修养的目标漂浮不定,甚至有时前后矛盾,由此形成了道德生活的困惑、迷茫等诸多问题。暂时的困难,人生的挫折并不是扭曲道德理想,甚至是放弃道德理想的理由。教师更需要道德理想作为披荆斩棘的精神动力支撑和把握财富、看待挫折困难的心性引导。

道德理想的形成是社会道德要求与个人道德追求的辩证统一,并通过个体的道德理想人格体现出来。古代儒家道德倡导追求的道德理想人格是君子与圣人,两者的树立都是个人道德理想与社会道德理想的统一。君子是儒家认为一般民众可以达到的理想道德人格,认为仁义是君子的核心因素,正所谓“礼义备而君子归之”。〔14〕《论语·雍也》有道:“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孟子·尽心上》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些表达了君子人际之亲和、“爱人”,由己达人等个人道德追求与社会道德要求相统一的理想道德品质追求。圣人是儒家道德推崇的崇高道德人格,其核心思路是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实现“内圣”,进而达到“外王”。而这一途径,则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个人道德理想与社会道德理想的统一的实现。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体现时代社会主导道德要求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社会道德要求与个人道德追求的辩证统一,就是倡导教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确立自身道德理想。习近平强调:“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的君子道德品质要求与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社会和谐的“圣人”道德理想追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在当代的发展。教师的道德理想作为体现人伦关系要求的道德,离不开社会的规范与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体现,其给予了教师道德理想追求最为基础价值规范。此外,教师将自身的道德追求与社会、国家的发展需求相结合的道德理想,往往能给予个人的道德理想更宽广的视野、舞台和更为丰富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倡导公正、平等、民主、法制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国家、社会层面的道德理想,其给予了多元价值冲突、混乱的社会当中人们道德理想树立的目标与取向引导。加之,中国的教育要求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内在包含对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给教师的道德理想树立提出了最为明确的社会要求的内容。

同时,也要注意的是,在当代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当中,公德与私德的分离是现代社会道德生活的明显特征,而且个人的理想追求、价值选择更显得多样化、自主化。现代社会下,教师的道德理想是有着自身道德生活体验和价值理解的内容,是自主建构的结果,其形成与具体内容无法强加,也无法压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本价值规范与理想道德追求的价值取向、目标上给予价值取向与目标的根本导向的前提下,教师的道德理想由自身的道德生活体验、和价值理解与追求,建构具体、丰富、个性的理想道德。为此,教师的道德理想的确立,既需要积极思考和体验自己的道德生活,同时还需要通过积极的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认知、判断和选择能力,以确立科学的道德理想。

总之,教师的道德理想是社会道德要求与个人道德追求的统一,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方向上的引导与保证之下,教师根据自身道德生活体验与道德追求来建构具有具体内容和个人理解的道德理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师道德理想树立的方向引导,要求教师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为道德理想追求。同时,积极不断促进自身追求更高的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坚定的共同理想与马克思主义信念,既是肩负教师道德理想树立的目标,也是引导教师道德理想发展方向的引领。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做党和人民以及自己满意的好教师。

〔参考文献〕

〔1〕〔10〕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4-09-10.

〔2〕〔美〕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4.

〔3〕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N〕.辽宁日报,2014-11-13.

〔4〕〔美〕托马斯.里克纳.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M〕.刘冰充,徐水平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66.

〔5〕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17.

〔6〕沈壮海.核心价值体系践行之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5).

〔7〕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2.

〔8〕〔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2.

〔9〕〔15〕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3.

〔11〕杨禾.改变世界的100大科学发现〔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8.45.

〔12〕〔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4.

〔13〕沈明华.分类经典名人名言〔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134.

〔14〕荀子·致士〔ED/OL〕.http://so.gushiuen.org/guwen/bookv-3475.aspx.

〔16〕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光明日报,2014-02-26.

【责任编辑:石本惠】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师德理想
致良知与师德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