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的N种形态

2015-10-07刘中梅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喷泉行文泉水

刘中梅

置身千湖之省,湖北高考作文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水的偏爱。2013年以“上善若水任方圆”为话题,2015年又关注“地下泉水与地上喷泉”,在告别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命题者们冷峻的眼神再次被水打湿,而同时被“湿”的还有无可选择的2015届高考考生们。

正值雨季,跑马观“潮”般的阅卷者,耳边听的、眼睛看的、心里想的全是“水”,关于水的话题从考场流淌到阅卷场,从昨天蔓延今天。

[温度不同形不同]

冰雪霜云雾雨露,雹霖霞霭水蒸气,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看似随遇而安的水呈现不同形态,这其中的秘密就是温度。而阅卷中,同学们写的水多姿多彩多态,最关键的温度就是情感浓度。情浓时,热烈如水蒸气;情深时,平静如静水深流;情定时,凝重如冰花霜雪。

满分作文《青春的喷涌》这样浓情结尾:

默默积蓄力量吧,少男少女们,等待喷涌的那一刻,你会看到,周遭花木葳蕤,佳木繁荫;你会听到,天空群鸟飞翔,百啭千声……

密集的意象词汇携带着热烈的情感扑面而来,不仅有效烘托了“青春的喷涌”这一主题,也提升了评卷者阅读快感,自然也拉升了最终得分。

情浓如斯,自不待言。再看另一种情感形态——

泉是寂寞的。在黑暗阴冷的地表之下,在漫长孤寂的岁月深处,泉一如尚未成蝶的蛹,不草率,不浮躁,它在人们不知晓的时间和空间里,一点一滴地积蓄着力量,只为那喷涌而出的精彩。(《人生如泉》)

《人生如泉》满是寂寞、深隐、内蓄的情感,正所谓情深如深泉,吸引着汲水般的阅读者心甘情愿地跌坠、沦陷、自溺,从而在陶醉中给出高分。

这是情深的魅力,而更有魅力的是情定时的凝结,就像冰霜雪皆水为之,但却被赋予更低的温度、更亮的颜色、更硬的质地。满分作文《心底的圣泉》读后,如霜,如冰,如雪——

孔子去参加季氏的士人聚会,被人羞辱。他含着热泪,到“国外”去求学,青灯一盏,默默地吸收文化泉水的滋养……心底的圣泉点点汇聚,发出晶莹的光,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圣人之圣,在于心圣,一如地下的泉水,气定神闲,点滴凝聚成无声的力量。

情浓、情深与情定,各有其妙,善加运用自会情透纸背。然而,试卷中也不乏矫情、假情、虚情文章,情矫如人造雨,情伪如速冻冰,乍看添堵,细看还不如乍看。

《凝聚力量》这样开题:

江淮入梅,适逢霏霏霪雨,天昏地晦,寒气浸透青衫。静立书室窗前,偶有所得而铭感于五内,遂执笔而作兹文。

《无声不朽》如此行文:略陈旧事而感民族之魂不息在于凝聚,华夏延精不灭在心齐,复兴之梦不辍在万千民众,虽名不见经传,其功其德与日月同辉!

满纸空洞言,一把虚假泪。何以至此,只因向度出现偏差。

[向度各异态各异]

顺势而下,借势迂回,乘势化雾,因势成霜,水被“势”打造成不同形态。同样,一篇好文章,其空间向度、文化向度与文字向度,则决定了结构状态、思想状态和语言状态的高低优劣。因此,我们写作时当关注“三态”。

其一,语言状态先声夺人。一篇文章,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语言状态。语言状态触目即见,朴素、华丽,做作、生硬,一目了然。

朴素的语言如邻家女孩,亲切、自然——

我的臂,直了,硬了;你的背,弯了,驼了。我的眼,明了,亮了;你的眼,昏了,花了。我的发,黑了,密了;你的发,白了,疏了。(《我是地上泉,来报地下恩》)

华丽的语言似焰火绽放,耀眼、夺目——

当白光射来的时候,水柱变得晶莹剔透,一粒粒水珠像一颗颗钻石闪闪发光;当绿色灯光射过来的时候,喷泉又变成了一片森林;而红色光照射过来的时候,喷泉是一团燃烧的火焰……(《喷泉与泉水》)

做作、生硬的语言若鱼刺梗喉,别扭、难受——

不朽《红楼梦》,十年辛苦不寻常;十年寒窗苦,一举天下知;董仲舒读书十年不窥园,终于博古通今,汉武帝招之,促膝而谈,三日不眠,终定国是。)(《“厚积”方能“勃发”》)

其二,结构状态引人入胜。支撑起一篇文章的骨骼是结构。如果说,语言是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那么结构就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

满分作文《泉歌》这样开篇:泉水在地层下蓄积,蓄积,终喷薄出惊世骇俗的美,然后汇成溪,淌成河,穿山越岭,注入江海。静默的泉,奔涌的水,动静之间,吟唱出生命的壮美与雄奇。

犹如歌者,泉水在内心积蓄能量,顺着泉眼汩汩地浅吟低唱,在不断地积聚、不断地推动中,汇成生命的礼赞:

泉是寂寞的。在人们不知晓的时间和空间里,一点一滴地积蓄着力量……

泉是纯洁的。经过层层过滤,它洗尽多少铅华,沉淀多少杂质,才提炼出这最甘冽、最纯净的因子……

泉是热烈的。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抑或在某个奔放的瞬间,泉水或汩汩溢出,或向天抛洒,幸福地歌唱着,忘情地狂舞着……

泉就是这样完成了自己的一次歌唱,《泉歌》也在这样的层层推进中完成了文章的结构。这篇作文不仅很好地呼应了“地下泉水”与“地上喷泉”的题意,也由下至上、由表及里地完成了《泉歌》的行文布局。

同样的优秀作文还有《我是地上泉,来报地下恩》,由外向内深度挖掘泉水的内涵:我的母亲,你便如地下的泉水一般,默默汇集,哺育我成长,而我又如地上的喷泉一样,渐渐成形,羽翼渐丰。

作者行文始终紧扣主题,把握“泉水”与“喷泉”的内在联系,内化为母亲与自己的关系,并且将主题进一步升华,体现出构思及结构的精巧别致。与之类似的满分作文还有《积聚力量,完美喷涌》《台前幕后》《那一抹橘黄色》等,无不是将自然的泉水内化为精神的泉水。

其三,思想状态见文高下。“言之有理”的“理”是文章的思想状态。凡为文以意为主,文章的好坏,主要看立意。

纵观2015年湖北高考作文题,不少考生忽略了材料中“地下”与“地面”、“蓄积”与“奔涌”、“默默”与“骄傲”这些关键词,因而没能将材料进行 “显性的与隐性的”、“台前的与幕后的”、“现象与本质”、“孤立与联系”、“眼前与长远”、“伟大与平凡”等比喻对比性的虚实转换。虽然这道作文题可切入的角度很多,但要写得有深度,有审美的高度和思辨的意味,还是很不容易的。

[文在殊途同归美]

一篇作文的美感,始于作者的审美态度,流露于字里行间,最终反馈在阅卷者的审美感受里,最终形成综合评分。

文章审美形式的展现,需要建构完整的结构,建构简练、流畅、错综和富有韵律的语言,建构文字行款的格式美、文字组织的形式美、标点美和字迹美的文面。

满分作文《积聚力童,完美喷涌》以引论入题,开启一段极富美感的行文思路——

冰心奶奶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正是花儿在黑暗中的努力萌发,才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正是因为花蕾的持续绽放,才触摸到了人们赞许的目光。

审美是一篇文章的终极目标。而在阅卷中,我们不时发现结构突兀断崖、语言生涩枯燥、行文仓促杂乱、字迹脏乱潦草之类的现象,审美欲望荡然无存。更有甚者,一些粗鄙、媚俗、故作清高、前卫、另类的立意和行文,与考场作文的基本审美要求相去更远。比如,以“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累觉不爱”“喜大普奔”等网络语言行文;又如,以“爱的唾液似泉水”“我的泉水我做主”之类晦涩、暧昧的立意构思等,不一而足。

2015年湖北高考作文,审美的大面积缺席,应该引起我们警惕。

古语云,上善若水。善者,拥真,抱美,怀实。于作文而言,实则关乎情感温度,语言、结构、思想向度以及审美态度,而这一切的出发点,就是真:真实的真,真诚的真,真理的真。

猜你喜欢

喷泉行文泉水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思维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可乐瓶里的“喷泉”
《湘江青年法学》行文体例与注释规范
可乐喷泉
自制喷泉
难忘那眼泉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