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均衡理念可解发展死结—2014年中欧全球经济发展排名榜
2015-10-06王建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访问教授中欧商业评论
文/ 王建铆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访问教授《中欧商业评论》
人口均衡理念可解发展死结—2014年中欧全球经济发展排名榜
文/ 王建铆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访问教授《中欧商业评论》
【编者按】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人均GNI(gross national income,国民总收入)排名榜,素有“天下第一排名榜”之称。本刊联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研究人员,于2011年开始发布中欧全球经济发展排名榜,旨在对前者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四年后的今天,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解开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死结。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2025年甚至更早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经济体已经成为现实的可能。中欧全球经济发展排名榜的初步目的已经达到。
2015年7月1日,世界银行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全球214个经济体2014年人均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GNI)的初步排名结果,2015年9 月22日又对其进行了更新。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排名指数来纠正世界银行排名榜的“人口规模偏差”,中欧2014年“全球经济发展排名榜”出炉,覆盖全世界所有159个(世界银行发布的158个加上中国台湾)人口百万以上的经济体和全世界99.8%的人口。
世行此次没有发布古巴、朝鲜、索马里、叙利亚等4个人口百万以上的经济体的数据,中国台湾地区也被照例排除在排名榜之外。但我们根据各个经济体统计机构的数据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世界概况》(The World Factbook)的数据推算了其人均GNI及其排名,然后根据补齐的人均GNI排名榜,计算了全部159个人口百万以上经济体的人均GNI排名指数(见附表)。
中国人均收入首次进入全球前100
和去年一样,在有排名数据的经济体中,大部分的三年平均名义汇率法(Atlas法)人均GNI排名和购买力平价法(PPP法)人均GNI排名的变动都不超过3位,反映出全球经济格局在短期内的变动相当有限。
Atlas人均GNI排名升幅的前三名是苏丹、土库曼斯坦、坦桑尼亚;PPP人均GNI排名升幅的前三名是苏丹、蒙古、利比亚。Atlas人均GNI排名降幅的前三名是阿曼,日本,南非、南苏丹、乌克兰(三国并列);PPP人均GNI排名降幅的前三名是阿曼,埃及,莱索托、冈比亚(两国并列)。苏丹和南苏丹排名的大幅变动主要是把原来的合并数据分开造成的。
中国2014年各项数据上升明显,Atlas人均GNI从2013年的6 560美元变为2014年的7 380美元,排名从109变为100,上升了9位。PPP人均GNI从2013年的11 850国际美元变为2014年的13 130国际美元,排名从109变为105,上升了4位。Atlas人均GNI排名指数从2013年的64.6%变为2014年的66.7%,PPP人均GNI排名指数从2013年的61.1%变为2014年的63.4%。
中国的人均GNI排名在2014年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014年排名采用的是调整后的数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对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结果把2013年的中国GDP 从568 845亿元上修为588 019亿元,提高了3.4%。
中国的Atlas人均GNI排名在2014年首次进入世界银行的“全球前100”,但是这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媒体的注意,因为我们四年前的文章已经指出世界银行人均GNI排名存在明显的偏差。中国在159个人口百万以上经济体中的Atlas人均GNI排名和PPP人均GNI排名(附表中的“序号”)分别是66和72,中国的Atlas人均GNI排名指数高于PPP人均GNI排名指数3.3个百分点,表明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货币相比,人民币已经高估了。我们去年的排名榜文章就已经指出了这点。
2025年,中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的时间底线
我们在去年的文章中指出,亚洲“四小龙”在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前的10年达到6.5%~8%的人均增长率,之后10年达到4%~5.5%的人均增长率(其中人均增长率最快的也是人口增长率最快的)。尽管中国在规模和制度等方面有不利因素,但也有有利因素,作用大体上相互抵消;因此,中国经济在2014~2023年的人均增长率应该为7%左右,在2024~2033年的人均增长率应该为5%左右。无论按照三年平均名义汇率法还是按照购买力平价法,中国的人均GNI都已经在2013年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标准的一半。按照7%左右的人均增长率,中国将在2023年前后成为高收入经济体;综合考虑到中国和美国人口、经济和汇率的现状和变动趋势,中国还将在2023年前后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2014年10月,美国经济学家普里切特(Lant Pritchett)和萨默斯(Lawrence H. Summers)发表论文《亚洲亢奋遇上回归均值 》(Asiaphoria Meets Regression to the Mean),预测中国经济在2014~2023年的人均增长率将为5.01%,在2024~2033年的人均增长率将为3.28%。
今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次会议打破常规,由总书记对规划建议进行说明。习近平在重点说明部分中指出,“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至少也要达到6.5%;他还指出,我国经济今后要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6.5%的“中高速增长”的目标“留有一定余地”,是“年均增长底线”。
因为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为0.5%左右,6.5%的增长率就意味着6%的人均增长率,正好位于我们的预测(7%)和普里切特和萨默斯的预测(5%)之间。中国的人均GNI已经在2013年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标准的一半,所以7%、6%或5%的人均增长率分别意味着中国将在2023年、2025年或2027年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因此,6.5%的“年均增长底线”意味着2025年是中国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时间底线。
然而我们和普里切特与萨默斯之争,不是中国人均增长率上下2个百分点之争,也不是早晚4年之争。7%的人均增长率意味着中国经济企稳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5%的人均增长率则意味着中国经济继续每年减速零点几个百分点,在2023年成为人均增长率4%左右的“低速起飞经济体”。以每年降低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全面深化改革就无法真正启动,中国的很多问题(银行坏账、贫富差距等等)都将难解甚至无解。
人口均衡发展可解死结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深化改革,但是和30年前的“全面改革”完全相反,所谓“改革深水区”意味着改革的成本集中于当前,收益则集中于长远。
例如,普遍覆盖非固定收益资产(房地产、股票、期货、金融衍生品等)市场的资本利得税是全面深化改革不可或缺的一环,长期可以防范危机,但短期却可能导致危机。在经济下行阶段,资本利得税的出台必然在短期内打压资产市场,使得经济加速下行,也可能引爆金融危机,特别是在金融部门因为坏账而比较脆弱的情况下。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但是“五大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只可能使中国经济在未来走得足够远,使中国经济有可能不但在总量水平而且在人均水平上超过美国,但不可能使中国经济在现在走得足够快。这就是说,全面深化改革和“五大发展”可能甚至必然会降低经济发展速度,这势必恶化
在经济下行阶段,资本利得税的出台必然在短期内打压资产市场,使得经济加速下行,也可能引爆金融危机。全面深化改革和“五大发展”的环境。这样就形成一个死结。
图1 中国高度扭曲的需求结构
因此,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人口均衡发展理念,是全面深化改革和“五大发展”的先决条件。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可以解开上述死结。虽然,这对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0%人口的中国是一个巨大挑战,但中国的耕地生产率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4倍。只要中国农业走出去,帮助他们提高到中国目前水平的二分之一,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的供应就将极大地丰富。
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农业走出去”,实际上“农业走出去”在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已经悄然启动。2014年,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两大笔海外并购;2015年,中粮集团在财富全球500强中的排名从2014年的401跃升为272,中国开始有效掌控农产品进口的主渠道。最近两年,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快推动中国的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走出去,开局已经完成,人口均衡发展的理念已经有了付诸实践的基础。
“转方式”“稳增长”要靠“调结构”
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结果,中国2014年的居民消费率、政府消费率和投资率分别为37.9%、13.5%和45.9%,而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61%、17%和22%。中国如此高度扭曲的需求结构是不可持续的,但这样的结构也让中国可以通过大幅提高消费率来维持中高速增长,同时不会发生消费过度和投资不足。中国经济如果想要成功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式和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居民消费率和投资率必须在10年内分别提高和降低至少10个百分点,政府消费率则必须提高至少3个百分点。因此,“转方式”和“稳增长”都必须靠“调结构”,靠非常规的需求方措施。
居民消费率在10年内提高10个百分点的唯一途径,就是每年多出生五六百万孩子,这就要求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必要的时候实施“双独三孩”甚至“单独三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的关键目标群体是处于最佳生育年龄的城镇中产阶级双职工家庭,然而正是这个群体生育意愿最低、受高房价的拖累最重、在今年的股灾中损失最大。因此,必须针对他们制定切实有效的配套措施。首先,必须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允许未成年子女赡养扣减。为了收到足够的效果,应该考虑夫妻双方重复扣减(双职工家庭的扣减额是单职工家庭的双倍),扣减额应该像养老金一样逐年上调,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和税率则应该长期保持不变。政策设计的中间目标是:随着工资的不断提高,不享受未成年子女赡养扣减的家庭的有效税率不断提高,享受未成年子女赡养扣减的家庭的有效税率不断降低。
第二,应该在第二孩出生以后,对两孩都实行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中国在2025年成为高收入社会主义国家时,没有理由不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儿童免费医疗应该先行一步,为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做出贡献的家庭应该再先行一步。免费教育应该提高标准并且覆盖学前教育。
第三,应该对两孩家庭提供覆盖父母子女两代人的人寿保险,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无论老幼皆有所养有所依,保险的设计应该侧重两孩双亡的父母。因为单个子女在父母之前亡故的概率大约为10%,而两孩家庭则只有大约1%的概率会成为无孩家庭。10%的概率代表的是高风险,这一点应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配套措施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和原有体制的衔接,特别是对两孩家庭的人寿保险必须考虑到把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失独家庭”包括在内,也就是把这个群体等同于新体制下的“失双家庭”对待。
总之,在10年内,中国的居民消费率能够提高至少10个百分点,只要政府消费率能够针对两孩家庭的需要提高3个百分点。这将足以使中国进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6.5%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但是中国经济在2016年难免继续下行,因为有效落实“全面二孩政策”需要时间。
四年前开始发布的中欧全球经济发展排名榜,旨在认清国情,呼唤改革,推动研究。四年后的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解开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死结。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2025年甚至更早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经济体已经成为现实的可能。中欧全球经济发展排名榜的初步目的已经达到。
附表:2014年中欧“全球经济发展排名榜”100强
注:表中2014年的人均GNI及其排名来自世界银行网站2015年7月1日上传、2015年9月18日更新的网页(http://databank.worldbank.org/databank/download/GNIPC.pdf)。表中2013年的人均GNI排名来自世界银行网站2014年9月22日上传的同一网页。在159个经济体中,有10个因为没有被包括在ICP2011之中而没有PPP数据,不得不发布“回归推算数据”替代(用黑体标出);有20个没有及时统计出2014年数据,不得不发布2013年或者2012年的过往数据替代(用斜体标出);2个既没有PPP数据又没有2014年数据的经济体用斜体加黑体标出。“N/A”表示世界银行没有发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