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应用
2015-09-30缪璐
缪璐
【摘 要】高中政治“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就是要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课堂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空间广阔而丰富;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少教多学;高中政治;主观能动性
长期以来,人们是这样理解教学的: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这种教学关系甚至曾经被视为教育、教学的金科玉律,不可异议。客观地说,先教后学并非毫无道理,但它留下了一系列它自身无法根治的痼疾:“教”,支配、控制着“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由于过度强调“教”的重要性,经常性的轻视“学”的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自主性与创造性缺失,教育以及学习效果受到限制。
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赋予学习者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改变以往外在性、被动性、依赖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相信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少教多学”的目标,也就成为了一种必需。
(一)“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少教多学”的理念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追本溯源,自古有之。先秦时期,孔子就曾有过非常明确的阐述,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此外,《学记》中也曾有过这方面的阐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两段有关教育的论述,都明确提出了“少教”,皆认为教师的任务是“道”、”强”、“开”,切不可“牵”、“抑”,尤其不能事事都“达”。分析其主旨,就是教育我们,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起到其应该起的作用,即“道”、“强”、“开”,应该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与自己学习中不断总结学习经验,直至悟“道”,这才算是成功的教育。教育发展到近现代,“少教多学”的理念得到了人们更为深刻的认识。
“少教多学”。即,给学生让出时间和空间,“老师精讲,学生多学。”在课堂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质量上,使学生更加致力于学习,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少教多学”之“少教”,不是让教师投入得更少,更不是弃学生于不顾少教,具有几个特点:一是启发性地“教”,即教师不要包办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少做灌输式的“教”,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二是针对性地“教”,即教师不要笼统全面地教学,要针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教学;三是创造性地“教”,即集中时间和精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帮助、激起、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
“少教多学”之“多学”,并不是多读书多背教材,教师要通过“少教”将学生的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将学生引向积极学习、独立学习的境界。“少教多学”之“多学”具有三层内涵:一是积极学习,即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内容,使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二是“深度学习”,即学习者积极地探究、反思和创造,而不是反复记忆,学习者能够批判性的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三是独立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自主选择、自主思考、自主提问、自主领悟。
(二)高中政治“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实施的意义
1.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从全面依靠教师的教转向更多地依靠学生的学。
教与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二者共同构成教学的统一体,在实质上是合一的。然而,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着眼于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教学时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不顾及学生的兴趣及认知规律,造成了“教”与“学”的割裂。而“少教多学”要求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尽可能有机统一起来,把分离的“教”与“学”统一起来,解决传统教学中少、慢、差、费和单纯追求知识的问题。
2.在教学主体上,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一般表现为: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导地位,规定着教学的可能性质与进程,体现着教学的总体预想效果;而教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辅从地位。“少教多学”思想要求教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落在学生的学上,以便很好的解决教与学的矛盾。
3.在教学过程上,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少教多学”教学过程改变了教学起点,即将教学起点从教师、教材转向了学生,具体转向了学生的认知、学情,关注学生的教学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适时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调整与选择。这样,使教的工作与学的活动构成了有机的教学关系,也使教师的教更具有针对性。
4.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教学内容的探究性、问题性及生活性。
“少教多学”改变先前重视教学内容数量的观念,淡化知识的系统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宽广的时空,在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吸取需要的知识。教师遵循“探究性、问题性、生活性”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与教学内容开展深层的“对话”。
美国某科技馆有这样一则语录:“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这则语录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很大的启示: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懂的。我们认为要想让学生最大可能的掌握知识,教师要少一些繁琐的讲解,给学生多一些必要的思考。高中政治“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就是要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课堂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空间广阔而丰富;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生的潜能被唤醒,学生的梦想被激发的时候,学习才会是真正快乐的、优质的,学生自主发展、健康成长才有可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67
(作者单位:句容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