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引入瑞士球课程设计探索——以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15-09-30马代银
马代银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省马鞍山 243041)
瑞士球是一种塑料制品,在20世纪60年代,一位意大利的石油化工品制造商的制造出来的。瑞士球运动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从欧洲引入美国,随之以后瑞士球进入健身领域,后期瑞士球运动快速进驻健身房。如今,健身教练在锻炼中推广瑞士球的使用,充分体现了瑞士球锻炼的功效。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高校体育课程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馆设施,合理布局,合理使用有限的物力和财力,开发体育设施资源;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信息,不断充实、更新课程内容,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开发运动项目资源。”。安徽冶金科技职业技术(以下简称安冶)为适应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兴趣爱好要求,同时结合我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特点,在适应体育课程内容改革创新方面,做了深入的思考。教师通过专业学习、校内外专家之间的交流,创编瑞士球运动教学内容与训练方法,为今后引入瑞士球运动课程打下了良好的教学基础。
1 瑞士球开课背景
瑞士球运动的运动特点:适用群体范围广,动作简单、易学,练习安全性高,需要的空间小;锻炼趣味性,锻炼效果全面、显著等特点。瑞士球运动的这些特点,更加有利于该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推广。
安冶学院拥有完善的健身房设施,为瑞士球课程提供良好的场地条件,瑞士球设备简单,不贵,一套装备所需费用在100元左右,可重复使用,在正常教学可接受的范围内。安冶学院有经验丰富的健身操教师队伍,教师在深造学习中学习了瑞士球运动有关知识技能,对瑞士球运动的知识、技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对瑞士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收集总结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运动锻炼方法,为瑞士球课程的开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瑞士球课教学设计
2.1 瑞士球课程设计依据
瑞士球课程设计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方面依据。
2.1.1 依据体育课健康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指导性文件,根据国家教育部发表的课程标准作为参考依据,教师制定教学课程标准。
2.1.2 依据课程教学内容:按教学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为:体育理论、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培养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2.1.3 依据教学对象:体育课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设计内容要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原则。根据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素质、不同爱好等情况,制定出每节课,根据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所能达到目标的程度,制定出下一节课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2.2 瑞士球课程设计原则
教学原则是指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木规律。在教学中,如何将教学原则合理、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制定瑞士球课程教学内容是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原则:
2.2.1 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锻炼中,学生的某项运动技能不断的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提高的高低是判断体育教学合理有效的标准,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依据。
2.2.2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教师在熟悉某一运动项目特点,了解锻炼对象的基本状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运动负荷。负荷大小的安排,既要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又对他们的身体不能产生伤害。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怎样自我调整、控制运动负荷,并逐步掌握运动技能,注重提高学生的控制运动负荷能力。
2.2.3 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具有一定主观性,兴趣是他们的第一老师,教学内容、形式丰富多彩,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竞赛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参与的乐趣。
2.2.4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通过体育锻炼,使锻炼者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采用一些有针对心理素质的练习手段,鼓励学生克服情绪紧张等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状态的适应能力和自身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2.2.5 安全运动原则:完善体育运动安全制度,对完全可能预测到的危险,要及时防备,消除体育设施潜在的安全问题。瑞士球运动课程为室内场所练习为主,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和球体运动的特殊性,练习中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教师提前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重视学生自身的安全教育。
2.3 瑞士球课程教学目标
依据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纲要》中做出了纲领性的指示,制定了瑞士球课培养目标主要是: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和心理健康目标。
2.3.1 运动参与目标:瑞士球运动独有的特点吸引广大的学生,调动他们锻炼的主动、积极性,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能根据个人锻炼目的需要,编制出适应个人的练习内容和练习方法,更具有一定的长期实用性。
2.3.2 运动技能目标:在学习瑞士球课程教学中,获得瑞士球基本知识和常用锻炼方法,在掌握该运动技能和自我保护技能后,能够针对个人健康锻炼需求制定出简单适用的练习手段,为提高个人的健康生活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3.3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瑞士球课程学习,理论上,认识到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一些不良因素,在生活中尽可能避免;实践中,使学生获得了一些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运用这些方法,学生可以在外部的身体形态、力量、柔韧等素质方面得到有效的改善提高。
2.3.4 心理健康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激励他们遇到困难积极面对,努力克服心理障碍,培养不怕困难、自我超越的坚强意志品质,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
2.4 教学大纲的制定
授课对象:本校高职大专一年级学生
课时分配:13周/学期,2学时/周。包括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22学时,考试2学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见图1)。
理论部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传授瑞士球运动起源、发展、锻炼特点、功效等,以及瑞士球运动的普及现状和锻炼视频欣赏;通过讲解介绍瑞士球课程的组织、教学、锻炼方法,提高学生对瑞士球运动的学习兴趣;理论课内容还包括体育实践课程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实践部分:瑞士球实践教学包括柔韧性练习、平衡能力、四肢的柔韧性、腿部肌肉群练习、腰部力量、背部力量、平衡能力和全身协调能力的综合性练习,还有以发展有氧练习为目的瑞士球训练组合,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小组编操练习。
专项考核:本课程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和平时成绩三个部分,理论10%+实践考核60%+平时30%。理论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课上学习的内容,瑞士球的起源发展、特点等;实践考核内容包括所学过的技能技巧和学生自编动作组合的完成情况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的评定,主要参考出勤率和平时课堂锻炼表现情况课堂表现,主要是根据学生在课堂练习的表现,及团队合作精神进行综合评价。
3 结语
瑞士球课程教学设计以《纲要》为指导思想,收集相关教学训练内容,制定教学大纲,以学生掌握专项技能、提高身心健康、培养良好体育品质为目标,在教学实践中遵循教学规律,注重体育教学锻炼方法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实效性,重视长效教学目标培养。该课程设计与实施,不仅有效地利用校内现有资源,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更有利于体育课程改革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朱伟强.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何爱红.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导向及方案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闫 萌.普通高校开设攀树课程的探索性研究[D].厦门大学,2014
[4]齐大鹏.高校开设健身球课程的可行性[J].体育科研,2007,02:81-83
[5]张 靖.健身球课程在高校开展的研究[J].运动,2011,05:77-78
[6]高 婧.社会体育项目健身球操课程在高校的推广与教学实施[J]. 运动,2014,0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