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地公域与国际安全问题

2015-09-29张侠

世界知识 2015年18期
关键词:公域北冰洋私域

张侠

我认为,全球公域应该是指被国际法确认的、国家主权边界之外的、且对国家利益有重要影响的广袤的空间区域。公域往往是边界之外的,在这个区域的安全问题实际上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安全。当然,不同的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不一样。

极地作为全球公域具有相当的特殊性。

极地究竟是否属于全球公域?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讨论空间的。极地由陆地和海洋组成。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南极条约》,北极地区的北冰洋存在国际海底区域(未定,大致在30~300万平方公里之间)和200海里之外的公海(约300万平方公里),南极地区的南大洋是公海(2000万平方公里)和国际海底区域(未定,1000~2000万平方公里),南极陆地(1400万平方公里)领土主权处于冻结状态,是否属于全球公域并不是已经确定的事情。概括地讲,极地存在全球公域,但公域和私域的争议面积巨大,存在朝“私域”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比如北极沿岸国的外大陆架扩张和对北冰洋公海利用的元规则主导权的滥用),部分国家并未放弃对南极领土的声索,且有所扩大(提出南极大陆架划界主张)。由此,尽可能维护极地公域的边界,以保障我国极地活动空间不被大幅度压缩,是我国极地公域国际安全问题思考的根本内容之一。

极地公域地理位置独特,环境严酷,资源丰富,生态脆弱,大国或大国战略聚集。北冰洋中央区域虽小,但是俄罗斯、美国、欧盟都直接聚集在那里。这是世界其它地方所没有的现象,是极地公域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随着全球化和气候暖化,极地与包括我国在内的外部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安全联系变得日益广泛。冰区技术的进步和交通工具的改善,也为这种联系的加深创造了基础条件。概括地讲,极地公域的海洋地理连通性、战略威慑有效性、资源的丰富性、大国的集聚性以及气候变化和卫星通道的枢纽性,使得该公域对于国际安全的重要性正在不断上升。所以说极地又符合公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互相依赖。从这个意义来说,极地是非常非常特殊的区域。美国在9.11事件后的次年就将南极列入其太平洋司令部辖区,在2015年发布的海权战略中更是首次提到南极。

那么,极地公域面临什么样的安全威胁?这个问题主要取决于思考者秉持什么样的安全观。追求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是两种相当不同的安全观。事实上对于国家安全战略,这两种安全观可能是混合应用,如在国内及周边偏重于追求前者,而随着距离的增加则偏重于后者。如此,在极地公域无疑应秉持相对安全观,因为公域的性质决定了任何一国都有在那里发展自身军事能力的合法权益。

我觉得,极地公域对我国国际安全的威胁大概有三类。一是公域的私域化倾向。人们发现,不论是南极还是北冰洋的大陆架延伸部分,公域范围在不断地缩小,对于我们未来开展极地活动非常不利,我们的利益是受损的。从这个角度讲,私域化倾向对我们国家利益的威胁还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要维护《南极条约》的稳定。

二是出于极地公域的特殊位置,如果别国在此部署意图指向明确的战略威慑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对于我国的领土防御就会带来很大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极地可能会构成对我国战略安全的一个威胁。

三是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比如随着冰川的融化和海平面的上升,造成极端天气大量增加,对于我国沿海基础设施影响是相当大的。另外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活动造成全球生态系统变化、导致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灾害,使得公共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变得突出。这类安全威胁涉及到参与极地公域活动的所有国家。

猜你喜欢

公域北冰洋私域
私域进入深水区
MySpace私域烘焙店
潜艇冒出北冰洋
太平洋还是北冰洋
论“全球公域”治理困境及中国的治理话语权建构
闭海和半闭海制度——北冰洋是半闭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