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满族知识女性的“忠孝节义”观及话语阐释

2015-09-29赵金丹

文艺评论 2015年2期
关键词:夫君满族

赵金丹

清代满族知识女性的“忠孝节义”观及话语阐释

赵金丹

古代少数民族,盛行“转房婚”。岷峨山人《译语》曰:“胡俗,妇丧夫,其家男子即收为妻妾,父子兄弟不论也,惟不淫其生母。”①满族初期,并没有妇女从一而终、守节的观念。如多尔衮之侄豪格死后,多尔衮娶豪格福晋为妻,而代善等王公也曾娶蒙古首领的寡妇为妻。清朝统治者受儒家“伦常”观念影响后,开始禁止同姓通婚和“转房婚”。自顺治亲撰《内则衍义》,提出“守身为女子第一义”、“妇为夫死,古之大经”始,统治者开始重视旌表节孝的工作。传统儒家观念的濡染和统治者的倡导,使得女子从一而终的思想广为盛行,这对于刚刚接触汉族文化不久的满族女性影响很大,她们产生了强烈的“守贞”思想。

一、朝闻道夕死可矣,莫患人之不己知

(一)百保——忠孝双全的典范

百保(1821-1861),字友兰,姓萨克达氏,长白人,奉天府府尹兴某之女,嫁与满洲瓜尔佳延祚。自幼与兄弟一起读书,敏慧异常,十岁能诗,十五岁已通晓诸经,绘画弹琴、弈棋女红无一不精。出嫁未及一年丈夫病殁,她守节多年。著有《冷红轩诗集》。

日常生活中,百保恪守妇职与孝道,她一人含辛茹苦抚养遗腹子,尽心侍奉高堂,曾割臂为公公治病,孝名远播。在对儿子的教育中,百保表现出深明大义的卓见,她教育儿子为官要“好把清勤常自励,勿求温饱负天恩”。②咸丰十一年(1861)冬,杭州被太平军围困,其子壮介时任金衢严道,百保勉励儿子“国难”面前不可偷生,壮介遵从母命留在省城,每天带兵迎敌,屡次挫败“逆贼”。后杭州沦陷,百保表现出“朝闻道夕死可矣,莫患人之不己知”的豁达气魄。③她与儿子饮酒告别,令其继续巷战,剿杀“逆贼”不要回头,自己向北叩头,身怀浙江布政使司布政使印赴署后园,跳池殉难。

百保的以身殉国绝非一时冲动,据她的至友那逊兰保回忆,两人每次相聚,总是谈至深夜,历数自古以来的忠孝节义故事,百保每每感慨涕零,希望也能躬行实践。故而那逊兰保称“固知夫人之若此也”④。从平日的诗作中,亦可看出她是一位心志不凡的女子。如《文信国》二首:“丹诚耿耿挽金戈,宋祚虽亡志不磨。青史照人存古道,忠魂犹泣旧山河”;“贯日忠诚可奈何,千秋遗恨涕滂沱。三年犴狴心如铁,留得乾坤正气歌。”⑤通过赞扬文天祥的浩然正气,抒发自己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感情。又如咏鹤之作:“鸡群权共立,狎侮任儿曹。养得羽毛足,飘然云汉高。”⑥化用“鹤立鸡群”的典故,借以表明有志之人,即使身处平庸之境,也能时刻保持着自己的理想和斗志。“久离鸿鹄侣,凌霄志尚存。鼓翼低徊处,难抛饮啄恩。”⑦描写“鹤”的胸怀凌云之志和心念故恩之情。

百保的诗歌常以耐寒的植物作为吟咏对象,寄托个人心志,如她的咏竹、松之作。而她吟咏最多的则是梅花,多达十余首,可见对梅花的偏爱。如《评梅》:“耐寒松竹许追陪,风雪林中独自开。羞逐繁华守孤洁,声名端不愧花魁。”⑧在对梅花品性的赞赏中,诗人寄托了自己高洁不俗的情怀。

(二)莹川——爱国忧民的胸怀

莹川,字如亭,一字竹轩,姓宁古塔氏,满洲人,侍读学士巴克棠阿之女,嫁与尚书铁保,诰封一品夫人。著有《如亭诗草》。

据《国朝闺秀正始集》载,莹川是一位旷达有识的女子。夫君铁保是诗人兼书法家,曾官至吏部尚书。在铁保官历三朝、颇有令名的仕宦生涯中,莹川的辅佐功不可没。对此,铁保在自编年谱中有高度评价:“夫人性旷达,识大体……每发一议,多不类闺阁中语……相予数十年,多所赞襄,如师友焉”。⑨而铁保门生谢照则称:“梅庵太夫子(铁保)以德业文章名天下者,五十有余年,太师母如亭夫人实佐之。”⑩这种辅佐不仅仅是相夫持家,恪守内则,还包括对铁保的政事有所帮助,这在她的诗作中时有体现。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莹川爱国忧民的情怀。如《夫子寄霜须数根小诗却寄》:“接见霜须动旅怀,愧无长策代安排。军储不日来沂泗,盼然云帆过两淮。莫为霜须切感情,人生难得是清名。圣恩高厚能无愧,国计民生定有成。半生宦梦几参差,忧喜逢场总是痴。我亦镜中添白发,寻常赋入晚年诗。”⑪她为自己没有“长策”呈现给夫君而愧疚,辅佐夫君已成为她的分内之事。她劝勉夫君不要为“须霜”而动情,人生最难得的是“清名”二字。要时刻铭记“圣恩高厚”,更要为国计民生做出一番贡献。又如《闻外偶染小恙,以詩致问》:“百里飞鸿去,匆匆问恙迟。凭谁丹药好,民病最难医。”⑫百里致书问候病情,深知夫君的病源在于对百姓疾苦的忧虑。莹川有一些反映民间疾苦之作,是她随夫宦游各地的所见所感,如《河决寄外》:“严风吹雪寒难耐,忆到偏灾不可为。遍野哀鸿千点泪,一人能救几人饥。”⑬陪同丈夫前往河南指挥救灾,一路目睹了黄河决堤所造成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她泪洒千行,对百姓的苦难寄予深切的同情。

二、个中滋味谁堪识,不是情痴是义痴

(一)希光——殉夫完节的悲壮

希光,姓钮祜禄氏,满洲正白旗人,嫁与员外郎伊嵩阿。早寡,以殉节赐入节孝祠。著有《希光诗钞》一卷。据《钦定八旗通志》记载:“光,……夫病,割股以疗,不验,矢以死从,……女嫁之次日,赋七言律二章见志,自缢死。”⑭希光为治疗丈夫的疾病,不惜割股。夫死,她立志以死殉节。为抚养幼女成人,她勉力维持了十年,终于在女儿出嫁后毅然兑现了诺言。希光能诗,其《述志》一诗也记录了这段令人动容的经历。

希光曾作《烈妇词》二首,题曰“为舒文襄公儿妇栋鄂氏作”,实亦自伤之词。诗曰:“殉夫慷慨女宗贤,日下芳名众口传。我欲捐生犹未得,羡君今已著先鞭”;“夫君寄托意殷勤,忍死权留现在身。传语英魂休笑我,须知我亦后来人。”⑮满族女诗人佟佳氏《挽希光钮祜禄氏》⑯,是为追悼希光而作。诗云:“守志故云难,死节诚不易。存孤殉烈间,泰山鸿毛异。忠孝丈夫心,节义女子事。……我亦个中人,濡迟乏断制。生前未相识,安得瑶华寄。长言敢曰诗,聊备管彤志。”⑰虽然佟佳氏与希光生前并不相识,但她听说过希光的生平事迹,对其舍生殉节的行为赞叹不已。无论是“存孤”还是“殉烈”,尽管佟佳氏与希光选择不同,但二人对“节义女子事”的接受与认同是一致的。

(二)梦月——恪尽职守的担当

如果说希光的“捐生”是为了兑现死节的承诺,那么梦月的“守志”则是为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梦月,别号四焉主人,喀尔吉善之孙女,总督定长之女,宗室绵成之母。著有《竹屋诗抄》。其自序称,自己在兄妹之间最幼,从小备受家人钟爱,被当做男孩教养。六岁入学堂,与兄长一起吟诗作对,骑马射猎。长大后由皇帝赐婚,不幸早寡,一人背负家庭重担,恪尽职守三十年后,以节赐旌。

《霜泪吟》是她对自己生平的自述:“生吾梦月兮,天之大邦。曰祖曰亲兮,极人臣而享贤良。会承恩于王诏兮,天媒作合。百辆迓之兮,于归永子于天潢。举案齐眉兮,如兄如弟。不幸夭逝兮,死牛女而生参商。非苟全于人世兮不同地下,哀哀兮上有落齿之姑,下有生齿之郎。清贫素守兮,昼掩扉而如晦。奉衰育孤兮,勤夙夜而不遑。感时逢于菊月兮,正商飚而飒飒。红斑斑而沾襟湿袖兮,恸裂肝肠。含毫漫歌兮,一字一泪。鬼神如闻兮,泣风雨而悲松篁。天知我兮我何伤,白刃可蹈兮中彷徨。愿祖孙兮姑寿考而儿福昌,毕我乃事兮,斯无愧于伦常。报答分明兮,上君父而下泉壤。歌斯止兮泪涕滂,一钩残月衔新霜。”⑱

无论是殉夫完节,还是矢志守节,固然含有对亡夫的深情,然而,她们思想意识中的“忠孝节义”观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或许,佟佳氏《偶句》(其一)可以作为这些女子守节初衷的更好诠释:“老大徒伤花月时,廿年心力勉相为。个中滋味谁堪识,不是情痴是义痴。”⑲

(三)兰轩——有始有终的情义

还有一类女子,虽无丧夫早寡之痛,却也恪守“忠孝节义”的人生准则。丈夫患难之际,她们表现出一种临危不惧的从容和有始有终的情义。兰轩便是代表。

兰轩,姓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之弟庄亲王舒尔哈齐之女孙,嵩山之妻,都统能泰之母,以子贵诰封一品夫人,著有《兰轩诗》。据门人何福为《兰轩诗》所作的跋中记载,兰轩性情闲雅,喜好诗书,十七岁嫁嵩山后,随其学习诗乐,“不数年皆得乎我公旨趣之精微”⑳。兰轩的诗学修养受夫家影响很大,婆婆养易斋女史、丈夫嵩山及嵩山之弟峒山皆善诗㉑,这是一个书香浓郁的满族文人家庭。雍正四年(1726)秋,嵩山入狱,全家惊慌,唯独兰轩谈笑自若,从容赋《节妇诗》二首寄给夫君,以表死节之志。后嵩山免死罪,判拘禁。此后十余年,兰轩倾心奉养婆母,孝道闻名乡里,如《上静夫子囹圄》:“佳节人多羡,良宵我独忧。一庚皎耳月,万里浩然秋。院静砧初响,帘疏星自流。强欢慈母侧,谁敢更言愁。”㉒

后嵩山免罪归家,但身体已经病废。其后的十数年里,兰轩陪伴夫君抚琴吟诗,悉心教导子女,“其精明用舍之意,非世俗所能知能及者也”㉓。《国朝闺秀正始集》云:“兰轩性和多艺,时以唱酬排闷,伯仁(嵩山字)顿忘疾苦。”㉔如《与静夫子闲语成句》:“思量尘事仅堪轻,况复人非宿昔情。爱月清宵同坐坐,看花白昼伴行行。熟经颠险捐声色,久任衰危薄死生。随分求安何所欲,长余双镜对空明。”㉕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夫君的疼惜与宽慰,正是这份相濡以沫的患难情义,帮助嵩山度过了那些艰难的岁月。

三、苍天空有矜全德,遗得捐生守志人

(一)思夫之痛楚

孤独的守贞岁月中,思夫是这些“未亡人”心底最深的痛,她们饱含血泪的诗句,寄托着对亡夫的绵绵哀思。佟佳氏自言曾做《哭夫诗》二百余章,后“删减过半”。㉖如:“母老妻单子未成,问天何忍丧奇英。人间夫妇应无分,泉下双栖胜若生。”㉗夫君的英年早逝,抛下了年迈的母亲,孤独的妻子,未成年的儿子,她质问苍天为何竟如此残忍。

每遇佳节吉日或美景良辰,她们的思夫之情和孤苦之感愈发强烈,如希光《新年拜墓》:“东风惊冷梦,啼鸟暗催人。强起伤新节,驱车感夕尘。夜台应有泪,人世已无春。不尽伤心事,凄凉独怆神。”㉘又如佟佳氏《有感》:“春仲促花天,思君倍惨然。鸟喧惊午梦,柳懒弄三眠。处景悲今日,关情忆昔年。惟余两眼泪,愁对夕阳前。”㉙

思夫不仅带来心灵之痛,也消磨着她们的健康,如佟佳氏《余连年苦患肝脾之症,儿女辈深以为忧,诗以广之》:“当年别汝父,是我种愁时。勉力持家计,苦心督课儿。炎凉久不问,生死淡何悲。我命由天命,庸医何必医。”㉚自知所患多年的肝脾之症,病根源于当年夫君的过世。多年来她一人勉力持家,辛苦课子,早已看淡死生,听命由天。

(二)生活之艰辛

这些遭逢家变、不幸丧夫的女子,在漫长的岁月中挑起了生活重担,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丈夫去世时,佟佳氏只有三十四岁。婆婆年迈,子女尚幼,家境则大不如前,当时她的心情黯淡绝望:“母啼儿哭不忍闻,扪心一恸甦复绝。尽日无言血泪流,他生未卜此生休”㉛,接着婆母离世,佟佳氏的遭遇更为艰难:“事繁家计谁堪惜,气值狂奴谁与谋。”㉜更为悲苦的是,她的心事无处诉说,《述怀》诗曰:“素籹倦理泪痕新,静对黄花冷夕曛。为问知音知得否,半思父母半思君。”㉝道出了没有知音的孤苦无助。

有着相似命运的养易斋女史也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守志人”的酸楚,她的《除夕感成》诗曰:“暗迹潜声厌苦辛,泡躯电影任催频。残灯一盏怅辞旧,薄茗数杯愁迓新。风势云形不酿雪,柳腰花脸又妆春。苍天空有矜全德,遗得捐生守志人。”㉞除夕之夜,独对残灯,自品薄茗,感叹苍天空有矜全之德,却焉知“捐生守志”的难处。

百保的《十月一日夜窗书怀》更为凄凉:“何事而今不自肩,那堪触绪忆从前。匆忙针黹诗章废,琐碎齏盐俗虑牵。教子殷勤须毕世,怀人魂梦隔重泉。凄凉剩有将枯泪,官鼓鼕鼕夜似年。”㉟既要操劳生计,又要殷勤教子,多年来独自担负着这一切,艰辛往事不堪回首。

(三)坚守之执著

尽管生活充满了磨难,她们还是选择了勇敢面对,恪守自己的职责,展现了满族女子坚强而豪迈的个性,这种不畏艰难的气魄在佟佳氏《有感》一诗中表露得尤为深刻:“最是销魂处,钟敲五夜心。鸡鸣寒月落,衾薄晚凉侵。嚼蜡知滋味,茹荼畏苦吟。纲常多少事,巾帼一肩任。”㊱薄薄的被子抵挡不住冬夜的严寒,生活味同嚼蜡,苦似茹荼。但她从未丧失勇敢和坚定。

兆佳氏则以她的《自适》一诗㊲,写出了守节多年的心情:“生儿岂有望人怜,独立艰辛二十年。强教诗书乘盛世,不忧桂玉赖苍天。虽无季子黄金印,岂乏相如卖赋钱。早晚承欢依膝下,父书闻读泪潸然。”㊳嫠居抚孤纵然不易,但她坚强而独立,从不企望他人的怜悯,含辛茹苦地支撑了二十年。

兆佳氏另有《飞鸿》一诗:“寂寂深秋夜,飘飘度远鸿。寒声流旷野,清泪入遥空。逸翩湘烟阔,孤身塞月朦。偏教愁耳听,吾志与君同。”㊴孤苦的“守志”女子,宛如这只鸿鸟,孤身一人在世间挣扎。诗人以高飞的鸿鸟为意象,寄托了自己孤独高洁又不畏艰难的心志和情怀。

四、结语

如上所述,满族知识女性中出现了诸多践行“忠孝节义”的典范,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统治者为维护政权的需要对“忠孝节义”所作的倡导和鼓励之外,还有以下两个重要因素:

首先,良好的文化教育背景。满族的知识女性,大多出身于中上层或富裕家庭,她们接触、学习汉文化的机会较多。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如百保幼时随男孩一起读书,而梦月、佟佳氏则自幼被充当男儿教养;或成年后嫁入文化世家,受丈夫影响较大,如兰轩、莹川等。汉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熏陶,深深地影响了她们的人生观。而幼年时所受的教育,往往影响她们的一生。如出生于诗书之家的佟佳氏,自幼遍读群经,父母对她的培养是“礼经时切训,内则戒无违”㊵。后来她成为满族著名的女诗人,著有《虚窗雅课初集、二集》、《乌私存草》、《穗帷泪草》等。不但“秉质醇懿,动循女箴”,诗作吟唱亦时时流露出“忠孝节义”气概,“足以明其志之所存”。㊶即便到了晚年,一生坎坷的佟佳氏早已参禅悟道,看淡世事,然而心中却依旧是“万缘俱已淡,无奈义难轻”㊷。

其次,相对丰裕的物质保障。固然,在持节守贞妇女中,不乏有人熬到了可以请旌的年岁,不乏有人苦尽甘来,晚年享受到了绕膝承欢的快乐。但更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正值盛年,便过早地夭折了。或迫于生存的压力,不得不改嫁。英和在《虚窗雅课二集》所作的跋中云:“(佟佳氏)及笄嫔于王,甫一纪而王薨,守节抚孤近四十年。……福晋遭遇圣朝,得从容以完其节。荷天之祐,贞与寿兼,又能发为咏歌,自表其从一之义,以垂示子若孙。”㊸可见,从容完节是需要像佟佳氏这样“遭遇圣朝”,“荷天之祐”等条件的。这些大多出身于中上层或富裕之家的满族的知识女性,尽管在丈夫去世后,她们的家境会大不如前,甚至非常艰难,但是或有来自娘家及亲友的帮助,或有子辈的世袭待遇等,比起那些毫无保障的社会底层女子,在物质上终究要富足一些。因而,在清代满族知识女性中,出现了如此多的守贞完节的典型。

上述几位满族女性的报国之忠、奉亲之孝、殉夫之节、相夫之义,体现了满族女子对汉民族儒家传统思想的一种接受,当然,这与满族女子性格中固有坚定勇敢、豁达豪迈等优秀品质也不无关系。而她们的相关诗作,则真实记录了清代一部分满族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思想追求。由于时代并不太久远,满族知识女性的作品在各类文献资料中保存得亦不算少。因此笔者认为,若从化视角来关注这些作品,通过对传世文献资料的梳理,来探寻在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满族知识女性的“忠孝节义”思想,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710119)】

①沈节甫辑《纪录汇编》,商务印书馆影印明万历本,1938年版,第161卷,第31页。

②⑦⑧㉟百保友兰《冷红轩诗集附词》,清光绪八年葆真斋刻本,卷下,第13、12、18、6页。

③⑰⑲㊵㊶㊷㊸佟佳氏《虚窗雅课二集》,清嘉庆十年刻本,第12、5、11、、19、跋、13、跋。

④百保友兰《冷红轩诗集附词》,清光绪八年葆真斋刻本,序。

⑤⑥百保友兰《冷红轩诗集附词》,清光绪八年葆真斋刻本,卷上,第10、18页。

⑨铁保《梅庵自编年谱》,清道光二年石经堂刻本,第4页。

⑩⑪⑫⑬如亭《如亭诗稿》,清道光八年刻本,跋、20、20、20。

⑭《钦定八旗通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0卷,第1064页。

⑮㉘㊳㊴铁保辑,赵志辉点校补《熙朝雅颂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695、1694、1689、1687页。

⑯佟佳氏,号天然主人,睿忠亲王多尔衮五世孙、睿恪亲王如松的继配福晋。早寡,守节养子,一生恪守“忠孝节义”。

⑱梦月《四焉主人竹屋诗钞》,清抄本。

⑳㉒㉓㉕兰轩《兰轩诗》,《东鄂氏一家诗稿》卷9,清乾隆年间刻本,跋、6、跋、6页。

㉑养易斋女史,又称养易斋学人,宗室嘎公之女,嫁与袭封男爵珠亮。夫早逝,立志守节养子,诰封一品夫人。著有《养易斋诗》。

㉔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清道光十一年红香馆刻本,第9卷,第4页。

㉖㉗佟佳氏《穗帷泪草》,清刻本,第1、2页。

㉙㉚㉛㉜㊱佟佳氏《虚窗雅课初集》,清嘉庆十年刻本,第5、17、20、12、5页。

㉝佟佳氏《虚窗雅课初集》,清嘉庆十年刻本,第1页。“籹”,疑为“妆”之讹字。

㉞养易斋女史《养易斋诗》,《东鄂氏一家诗稿》卷2,清乾隆间刻本,第17页。

㊲兆佳氏,满洲人,嫁与纳兰氏,早寡,以守节见称。能诗,著有《西园诗草》。

猜你喜欢

夫君满族
盼团圆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面试三个准夫君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没有画眉乐,偏是斗嘴欢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满族剪纸中所蕴含的萨满文化
《帝君求子记》
满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