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意识形态若干理论、现实问题解析与探索

2015-09-29韦先晓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普世价值政治体制意识形态

摘 要:此文在解析意识形态与普世价值概念及其关系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实质,结合政治体制改革的阐述,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启示价值。

关键词;意识形态;普世价值;政治体制;解析

历史和现实佐证,任何阶级、政党、集团要实现自己的纲领,定要极力论证自身意识形态的合理性,以此占据道义制高点,争取赢得人民和社会的认同。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强调以美国价值观和制度生存、发展为核心的基本目标,克林顿政府在2000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声称:“美国的民主理想和价值观是美国国际领导作用的支柱”;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鉴于主流意识形态巨大社会功能,下面对其若干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予以解析与探索。

一、意识形态合理性与普世价值

法国哲学家德.特拉西在19世纪创造了 “意识形态”(ideology)的概念,不久就成为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名词,作为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经济、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的总合,它论证或掩饰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统治秩序;“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泛指超越国家、民族、宗教,根源于人类良知、理性的普遍价值、理念,其基本原则是民主、平等、自由、富足;基于人类理性与实践及共同心理结构,必须认可共同的价值标准即“普世价值”。应该说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即便奴隶、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也试图用“普世价值”来装潢极不公平的社会秩序,东方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西方有“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因此,意识形态要论证其合理性的价值标准是“普世价值”,至于能否真正实现及实现程度则是另一性质问题,客观地讲,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亦即“普世价值”实现的广度与深度。

二、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欺骗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时,新生产力代表阶级能拥戴科学与正义争取广大人民的力量推翻旧的统治秩序,然一旦它容纳不了更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时,为维护既得利益则无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顽固阻碍社会发展,这就是在私有制占主导的社会制度下剥削阶级意识形态非科学、局限性的社会根源。

资产阶级宣扬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由此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搭建的权力制衡政体及普选制常被标榜兜售。是的,只要拼搏加机遇,乞丐也会变富翁,但从整体上讲,这种体制下必然任何时刻总是少数人占据相对多的社会资源。抨击资本主义的罪恶,不是抨击资产阶级的道德低下,而是这种体制运行中,导致的必然两极分化和社会大生产的无法统筹内耗生产潜力衍生的个人良心无法扭转的体制积弊,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意味某个人注定受压制、受贫穷,但注定少数人拥有更多国家权力和财富。

當然,奴隶主、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相比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更经不起道义的考问,因为在生产力极端落后条件下,通过占有奴隶与土地的剥削更是毫不掩饰的,对广大奴隶、农民、下层人民人格尊严的践踏更是社会常态;由此为论证它们意识形态的合理性最终必然歪曲客观实际,客观规律,幻化为神学、宗教。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理性

共产党人推崇马克思主义,并非哗众取宠或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政治偏见,历史至今,各种流派的哲学理论多如星辰,只有马克思辨证历史唯物主义系统、真实揭示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与本来面目,同时它谋求的是最广大人类的“普世价值”,并提供了科学的途径。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意识形态淡化,传统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似乎失去对现代社会的解析力。尽管现代以金融为核心、依托计算机互联网络平台的虚拟经济令人眼花缭乱,试问:人性变了吗?人性背后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强制力变了吗?,以物质资料生产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才是人类赖以存在发展的根基,虚拟经济以数学手段、洞悉人性的博弈、快捷的信息传输推动资本的高速组合加速资源配置,同时加剧社会的马太效应,衍生社会的不稳定预期与人心的浮躁、异化,如果没有强大国有经济主导的宏观调控,这种无序累积随时可能爆发重创实体经济的现代金融危机。2008年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触目惊心,马克思《资本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光芒历经时间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

从理论上讲在中国这样未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封建传统深厚的大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既可更自觉调控整个社会的人力、物力以比同样条件下资本主义制度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又能切实避免同等条件下资本主义民主的虚假狭隘对广大下层人民的摧残和掠夺,从而达到义与利的统一,尽可能兑现最大多数人的“普世价值”。

四、政治体制改革的桎梏与理论指导

随中国改革的深入进行,经济、社会表层问题逐步化解,现在一切问题的症结必然指向政治体制。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与顽固性,分析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兴衰及历史、社会重大变革规律,笔者发现:拉开时空距离,人类积累的文明、智慧是足够的,但当局者迷。概而言之,科学的真谛是实事求是,然而,人类总是固执地复杂、神化现实与客观规律;社会科学的实质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然而,人类贪婪、狂妄、多疑、恐惧等劣根性总是扭曲认知;由于贪婪、狂妄,危机将至吝啬既得利益、自欺欺人,由于多疑、恐惧,危机未至,已丧失应有的决断与行动力,深究根源,是未真正认识客观规律。破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症结,还是要回到思维的原点,历史没有奇迹,只有常规。最大多数人的民主、自由、平等、富足是人类迄今最合理的价值标准,其它的都是手段,这样任何理论包括经典的马克思主义都可以在深刻领悟基础上结合实际予以质疑和改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再实践,主体与客体的真实相互作用、相互验证,无限逼近真理是迄今最科学的认识规律根本途径,其他都是具体方法,这样就不会迷信任何权威与理论,思想不会僵化,就可审时度势顺应“普世价值”适时变革社会。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全球通史 作者:斯塔夫理阿诺斯[美]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韦先晓(1976-1),男,汉族,中校军衔,湖北省仙桃市人,西藏拉萨警备区,国防大学军事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战略学。

猜你喜欢

普世价值政治体制意识形态
“普世价值”正在失去秀场
儒家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西方“普世价值”注定只是“南柯一梦”
从政治体制转型看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勃列日涅夫时期政治体制倒退及其严重后果
俄罗斯的转型政治体制
中东欧政治体制转轨20年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