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战争:中共社会动员能力的精彩展示

2015-09-29叶春涛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

内容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新民主主义、全面抗战、抗战优先为社会动员的指导思想,通过组织方式、宣传方式、训练方式等社会动员方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动员效果,不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自身力量得到了壮大。因此,抗日战争是中共社会动员能力的一次精彩展示。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能力

社会动员能力,是指一定的社会主体为组织和凝聚社会力量以实现某一政治目标而开展的政治宣传和鼓动工作的能力。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要挽救民族于危亡,必须充分调动全部社会力量,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实践证明,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向人们精彩地展示了其超强的社会动员能力。

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指导思想

抗战时期能否有效进行民众的社会动员,成为取得抗战最后胜利的关键因素。中国共产党以怎样的指导思想进行最广泛的社会动员,才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最为有效的动员效果,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1.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作为民众社会动员的指导思想,为抗战中的民众确定了努力的目标。对于民众最为关心的抗战及抗战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郑重指出我们要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 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处于抗日战争环境下和国民党“三民主义”宣传下的民众,所指明的前进的方向和努力实现的目标,指明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前途。新民主主义所展示的美好社会前景以及对社会民众切身实际问题的考量,吸引民众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并为之实现而努力奋斗。

2.全面抗战思想

抗日战争爆发,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毛泽东针对国民党片面抗战的路线,提出“全面的民族抗战”、“群众战争”和“人民的全面的战争”等口号,概括为全面抗战的思想,也成为中共动员和依靠人民进行抗战的指导思想。

全面抗战思想的提出,使中共确立了正确的社会动员理念。1937 年 7 月 8 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提出了“全民族实行抗战” 。方针。7 月 23 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中提出了抗日救国的“八大纲领”,初步形成了全面抗战路线的雏形。针对国民党在抗战全面爆发后提出的《抗战建国纲领》所确立的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全民全面抗战的思想,也成为中共在抗战期间全面进行民众社会动员的指导思想。

3.抗战优先思想

在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其所进行的民众社会动员,自始至终,都贯彻着抗战优先的指导思想,团结抗日,一致对外,保家卫国,一切抗日活动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为前提。坚决执行抗戰优先的思想成为中共民众社会动员的主题。

以抗战优先为指导思想的社会动员,首先表现在中共以积极的姿态承认三民主义,为国共再度合作创造了条件,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抗战的大背景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站在民族解放的高度,适当接受国民党所提出的三民主义来团结一切可以抗战的民众,是进行民众社会动员最好的、最有效的选择。如何让民众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并支持中共抗战的思想与主张,在心理上认同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的把民众动员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共亟待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看到了这一点,他表示承认三民主义是指导抗战所需要的,主张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作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937 年 7月 15 日,中共中央正式宣布“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方式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则采取了合乎历史时代特征的动员民众的方法,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有效的社会动员模式。

1.组织方式

最大限度地整合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资源,调动起浩浩荡荡的民众大军,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是中共抗战时期最基本的目标,并为实现此目标,在民众动员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民众动员体系。

(1)在政权组织系统下,利用正式组织的功能,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层级结构的垂直动员体系。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在各抗日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边区、县、乡三级抗日民主政权组织。抗日民主政权吸纳并代表了一切赞成抗日的人民大众,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党和边区政府领导下的人民自愿加入的群众团体系统的横向动员体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有效组织和动员民众,从边区到乡、村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群众组织,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

(2)群众团体的作用。群众团体是政府系统以外的非政权性质的、群众自己建立的组织,它不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直接与群众相接触,党的政策和政府的决定通过它去落实更容易为群众所接受,也更方便迅速。群众组织还能把群众分散的力量聚集在一起,更好地开展又前和生产运动。如生产型组织互助组、代耕队,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群众团体,一方面代表本团体成员的利益,反映他们的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增强了自身的凝聚力、吸引力;另一方面,群众团体利用自身优势,在成员中积极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动员群众踊跃参军参战,积极参政议政,努力生产,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2.宣传方式

抗战时期中共对民众动员,采取何种宣传方式,使民众能够接受中共的理论和号召,进而从内心与中共的倡导产生共鸣,自愿投身抗日战争,真正起到号召民众,启发民智,是中共对民众动员问题最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只有确定了符合民众心理的宣传方针,宣传内容及宣传方式,才能取得最佳动员效果。1937 年 8 月 25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 “全国人民总动员”的主张,要求共产党员及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应该用极大的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要“不放松一刻工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表明了中共对于民众动员中组织、宣传与武装的重视。

1941 年 6月 20 日,中共颁布的《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根据地内进行政治宣传鼓动工作的指导文件。在它的指导下,各级党组织的宣传部门指导边区政府动员委员会组织实施演讲、传单布告、报刊书册等宣传鼓动方式。中共对民众动员才采取的宣传方式,首先通过宣传教育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强化民众的民族心理。为了使抗日宣传达到“民众化宣传”的目的,中国共产党先后成立了宣传队、动员宣传团、战动剧团和战动青年团等。中共在宣传鼓动工作的进行中,注意研究宣传鼓动工作一般的方法,以及宣传工作和鼓动工作所应特别注意的方法,以便于宣传鼓动工作能够更顺利的进行和收到更大的效果所必要的。

总之,抗战时期中共对民众的宣传方式,确立了广泛而实际符合民众心理的宣传内容,并以民众乐于接受的宣传方式,并针对不同时期的民众心理的变化及时调解宣传内容和方式,是中共在民众动员方面能够取得卓著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3.训练方式

所谓对民众的训练方式,战时只是以一定的动员理念,在大力宣传与组织民众的基础上,根据战事的需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对民众施以一定的国防军事等方面的培训,以期迅速达到为争取最后胜利所需要的素质。

首先,中共在各抗日革命根据地设立各种学校,通过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形式,为实施民众的训练培养了大批干部,这些干部在对民众的训练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民众动员系统组织工作,不论党与群众团体及乡、保政权等,均须切实健全,与群众密切联系,建立支部经常工作与经常生活,及乡保政权的经常工作等,都需要抽出干部来加以训练。

其次,中共对民众中占主体的农民的训练,不仅是给那么以必需的国防知识,与那么对于国家应尽的义务,而是要以身作则,躬行实践,给农民以楷模。所谓组织,不仅是指导农民成立各种集团,而是要指示他们实际的行动。中共为了使广大农民掌握有关战争生产技术开办的各种技术训练班,除讲授原理方法外,更多地要求学习者亲自操作,边学边做,交流经验,请本村或邻村的劳模、英模讲授经验和方法,把实地练习作为中心环节,训练出许多埋雷、地道能手和生产模范。农民教育过程中,还宣讲真人真事、好人好事,让农民鉴别对比讨论,提高了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巩固了学习效果。

最后,中共对民众训练始终贯彻在中共社会动员的过程之中。无论是从时间还是地点,中共的对民众的训练是无所不在,包罗万象的。表现在对经济生产技术的培训;表现在教育文化方面既有正规的学校教育的专门训练,也有随时随地因人而异的路边识字训练;表现在军事上,既有对民兵自卫队的军事常识与技术的集中训练,也有对妇女儿童军事知识的训练讲解。因此说,中共的训练方式灵活多样,其所有的训练目的都是秉承为抗战服务的目标,体现了战时民众训练的特点。

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效果

从效果来看,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所发动的社会动员是成功有效的,它凭借着对民族、民众利益的关怀,通过各种方式的动员,激发了民众的抗战热忱和生产热忱,动员了全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大众投身于抗日,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群众动员起来投入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全民族的战争,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力量的壮大。

1.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经过中国共产党广泛而持久的社会动员,中国的各阶级、阶层的民众都被广泛地动员起来了,广大民众以各种方式参加抗战,中国掀起了全民抗战的热潮,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动员广大民众所进行的抗日活动,极大地发展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真正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广大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动员下开展的游击战争,肃清了大片地区的日军,摧毁伪政权,保持大片占领区在中国人民手中。敌后游击战争不仅牵制了敌人的大量兵力,捆住了日军的手脚,使其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使其占领地盘越多,所需要的驻兵也就越多,从而分散了敌兵兵力,大量消耗了日本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打破了敌人的“以战养战”的政策,使敌人“速战速决”的幻想破灭。广大人民开辟的以游击战争为主要作战形式的敌后战场,随着抗击日军数量的增加,也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敌后战场打破了日军巩固占领区的企图,一方面在战略上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另一方面,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缩小了

敌占区,扩大了解放区,壮大了人民的力量,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抗战八年,在中国共产党动员下的敌后抗日武装,抗击了半数以上的日军和 95%的伪军,收复了大片国土,为全民族抗日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促进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力量的壮大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不仅唤起了千百万民众奋起抵抗日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胜利,而且在动员民众的过程中,自身的力量也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1)组织力量的发展与壮大。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动员民众的过程中同时制定了在工农群众中发展党员的方针,一大批农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动员了一大批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加入到自己的队伍中来。抗战开始时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开赴前线时只有 4 万多人,在开赴前线和深入敌人后方之后,通过动员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迅速地发展壮大。到 1940年抗日武装就发展到五十万人,到 1944 年发展到七十七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从一个陕甘宁边区,发展到 19 块遍及 19 个省,面积近一百万平方公理,人口也从一百五十万发展到一亿二千五百万人。所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开幕词中说:“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强大过,革命根据地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多的人口和这样大的军队,中国共产党在日本和国民党统治区域的人民中的威信也以现在为最高” 。中国共产党组织力量的强大为其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2)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利用抗日救亡这个中华民族共同的时代主题,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在全国范围内扩大了自己的政治影响。不仅使广大的工人农民成为共产党的拥护者与支持者,同时,也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和爱国侨胞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并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有识之士的同情。全国各地和海外华侨中的爱国青年,不顾个人安危,克服艰难险阻,翻山越岭,纷纷奔赴延安。

中国共产党在动员民众的过程中各种不同动员手段的运用,也帮助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逐渐走向成熟。抗日战争时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中共在民众动员时,面对种种复杂尖锐的矛盾,紧紧抓住中日民族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正确处理好其他次要矛盾,提出的动员口号及其他方针政策,成为各党派和全国人民共同抗日的指导路线和政策。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了动员和联合国民党抗日,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保证不以武力推翻国民党统治,把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将没收地主的土地改为减租减息等。这些做法都为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上的更加成熟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7页.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1 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74页.

[3]周恩来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77页.

[4]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58页.

[5]毛泽东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027 页.

作者简介:叶春涛(1979-12),男,汉族,河南商水县人,现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副教授。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抗日战争(第一卷)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
《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卷简介
抗日战争期间苏联在华军事顾问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