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自由主义的核心内涵

2015-09-29王竹飞胡晓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前途内涵

王竹飞 胡晓

摘 要:19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首先在英国产生,其主张建立平等、合作的新社会,要求国家在减少日益严重的失业和贫困现象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本质上是“个人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到20世纪后四分之一,“新自由主义”发展成为时代思潮的主角,取得“强势”话语权,一时间甚嚣尘上,席卷全球。本文整合学界观点梳理新自由主义的五点核心内涵,以期更好地研究了解新自由主义。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内涵;发展;前途

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1]。“新自由主义”的概念包括以下几层意思:1)统治者可以理直气壮地开展经济活动和资本积累;2)试图重建专制并让被压迫者屈从于专制政权;3)一套右翼的意识形态[2]。本文总结分析认为新自由主义自萌芽形成至今根据每个阶段新自由主义发展的特征主要分为五个发展阶段:萌芽时期、形成时期、挫折时期、振兴时期以及没落时期。每个阶段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各有特点,虽然新自由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并没有掩盖新自由主义是“个人自由主义”的本质,也更进一步说明了新自由主义之所以能夠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亲睐,正是因为其本质符合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资本家的利益需求。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

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 的理论体系和政策主张。[3]新自由主义主要包括市场统治、削减支出、放松管制、强调私有化、确立个人责任五点主要核心内涵。

1.市场统治。新自由主义学派认为由国家来计划经济、调节分配,破坏了经济自由,扼杀了“经纪人”的积极性,只有让市场自行其是才会产生最好的结果。在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只有实现市场统治,消除各国之间的任何经济保护,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自由流动,实现市场完全自由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对于资源的完全配置和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

2.削减支出。削减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的公共开支;削减穷人的“安全网”,弱化“福利国家”功能;在削减政府作用的名义下,放弃对铁路、桥梁、供水系统的维护。除此之外,高税收政策的“福利国家”导致经济上的低效率,弱化了人们工作、储蓄和投资的动机增加了政府负担,必须削减政府的“福利支出”;以养老、就业和医疗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民福利,摧毁了个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增加了个人依赖国家的惰性,必须削减穷人的“安全网”,增加其自我生存能力,才能提高资本有效利用,服务经济发展。哈耶克认为,福利国家是一种人为的设计而不是单纯的人类行动,完全忽视了一个自由市场经济社会中建立“自发秩序”的必要条件。

3.放松管制。提出“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激进观点甚至认为, 应 减少任何可能影响利润的政府管理,包括放松对工作环境安全的规定。新自由主义者坚信,只有实行市场竞争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才能提供为技术进步所需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而国家的宏观管理和干预恰恰阻碍了技术进步。国家采取的任何干预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归根到底都是徒劳无益的。 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国家不干预经济是对经济最好的管理。要使经济保持稳定,唯一有效的办法是国家听任经济自然发展。[4]

4.强调私有化。新自由主义强调财产的私有化,反对公有化。主张推行生产资料所有制领域的全面“私有化运动”,将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投资者,包括银行、主要产业、铁路、收税公路、电力、学校、 医院,甚至供水。新自由主义还认为主张“私有化”,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个人的“自由”,包括保证无产者的个人自由。私有化能够促使任何人无差别的追求自己的人生,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辛福生活。关于市场,新自由主义认为只有实现私有化,市场才能实现自由,市场可以根据需求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流动,节约资源,企业主还可以根据自身偏好与市场所需生产产品,从而实现供需平衡,调节价格。

5.确立个人责任。抛弃“公共物品”或“共同体”的概念,代之以“个人责任”。提出个体在经济乃至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与“终极责任”。新自由主义美其名曰实现个人的完全自由或个体经济的完全解放,实则只是其美好的幻想,她没有肯定资本家贪婪的本质。

所以,面对新自由主义,我们应当辩证看待新自由理论本身以及被异化的新自由理论——西方国家加工改造过的服务于资本主义向世界扩张的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作为国际垄断资本的思想理论体系,从本质上说是维护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的。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我们除了对“华盛顿共识”应予坚决反对和抵制外,作为经济学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中至少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对绝对自由化、全面私有化、全面市场化、反对政府干预、全球一体化等观点持批判态度。但是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学思潮和理论,是在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和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创始人是亚当·斯密,这一理论经过 200 多年的发展,其中不乏科学成分,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因此,不能将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的新自由主义,同美国政府为适应国际垄断资本扩张的需要, 将新自由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化、政治化和范式化的“ 华盛顿共识” 相等同。 但是,即使对于作为经济学思想和理论、对市场经济运作具有参考价值的新自由主义,我们也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性地借鉴和利用。

注释:

[1] 中国社科院课题组.新自由主义研究[J].北京:中国云出版联盟:66—74.

[2] [美]乔万尼·阿瑞吉等著,丁骥千 摘译[J].北京:理论前沿,国外理论动态,2007(06):9—11.

[3] 蓝庆新.新自由主义的失败及美国金融危机的警示[J].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9(1):23—28.

[4]程恩富.新自由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J].北京:求是,2005(3):28.

猜你喜欢

新自由主义前途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挖掘习题的内涵
共享汽车前途未卜
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形成的原因分析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
那些自毁前途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