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三板斧”
2015-09-29陈嫚
陈嫚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非常注重教学过程中教的方面,即花相当长的时间来准备一节课,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精心设置各种课堂情景,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以期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却忽视了外语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殊不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是内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起着决定作用,语言学习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因此,对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指导尤为重要,也就是说: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主动去学,根据自身情况去学,正确地学,这样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学好英语。笔者认为要搞好高中英语教学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就高中英语教学的方法,简要分析如下:
第一板斧: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允许犯错。
人类天生就具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在学习本民族语时,语言习得规律起着巨大作用,这无疑与发挥主体作用是分不开的。然而,外语教学与母语习得毕竟是不相同的。高中外语教学的对象是已经掌握了自己母语的青少年,对他们进行外语教学必须要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适宜的客观环境上下功夫,因此,应把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语言的深层结构体现了语言能力的特点,表层结构表现语言行为的特点。人的语言器官以习得语言深层结构而获得语言能力,有了语言能力就能生成语言行为,进而正确地运用语言。根据语言习得的这一原理,外语教学应首先从深层结构入手。解决语言能力问题就外语而言,其深层结构首先是以句子结构为重点的语言知识,关键在于掌握句子所表现的内容和含义。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生活实际情景中加以熟练、巩固和深化。教学的重点不应是句型的机械操练,而应放在有具体内容和实际背景的接触之中。譬如,在学习句型时,既要让学生懂得结构不同而意义相同的句子,又要让其懂得结构相同而意义不同的句子。如:The police examined the bullet.(警察检查子弹)可由若干不同结构的句型来表达:
a.The bullet is examined by the police.
b.It is the police who examined the bullet
c.The bullet, the police examined.
又如:Visiting ants can be boring可以解释成两种不同的意思,即:
a.To visit aunts can be boring.
b.Ants who visit can be boring.
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要采取容忍的态度。“假设----验证”反复不断是人类语言习得的重要过程。假设本身就包含许多错误,而验证是对正确的肯定和对错误的否定,从而使语言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不断转化,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这一切都寓于人的自觉努力实践之中。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既然学习外语是一种自觉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就不能把自己已完成的语言习得强加于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析所犯错误是属于形成系统前的语言错误,还是形成系统后的语言错误。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对待,尽量多引导学生自己去纠正错误。
如:a.He did not asks me.
b.I dont know where is he.
这两个句子中的错误是属于形成系统后的语言错误,也可以说是学习的内在化过程对目标语消化不良。对于这类错识,学生既能解释又能纠正,只是没有养成正确的使用习惯而已。因此,数师在学生犯这类错误时,只要稍加提示便可,无需多加解释。若发现这类错误多时,则应该结合具体语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练习,直到他们在使用语言中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才能使学生学好英语。
第二板斧: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在研究“学”的基础上研究“教”,教也就是为了学,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培养学生积极性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一是要从教师本身做起,二是要从教学方法入手。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寄希望于每个学生,与学生友好相处,帮助学生建立自尊感和自信心。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学生知识的水平为起点,以学生参与为中心。这要求教师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而且还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把学习外语变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和活动。让学生在交际使用中感受到创造使用语言的乐趣。实践告诉我们,外语教学的效果好坏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的多少决定的。
语言习得是一个内在化的过程,从这规律来看,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课堂为主的外语教学环境中,输入的一端是教学的各种手段和措施,另一端是学习对象的语言行为,这两端都是可以观察的。难以观察到的是学习者的心理过程,我们通常称之为“黑盒子”。因此,外语教学要达到内在化过程的目的,重要的一点是解决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克拉申在他的外语教学模式----监察模式(monitor model)中阐明了外语学习的内在化过程。他认为这一过程有三个环节,即:过滤(filter),组织(organize)和监察(monitor)。其中过滤环节是充分调动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关键所在。在該环节中,学习者接触了许多各种各样的外语材料,可以说这是对他的输人,但是把输入变为吸收就取决于学习者的动机因素,感情因素和环境因素。如果没有学习者的主动语言行为--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接收,教学的输入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第三板斧:在教学中坚持听、说、读、写、视听并举是学好英语的保证。
任何语言的单词、词组、句型等如果没有相当的积累和与实际结合的运用都是书本上枯燥的教条。只有将单词、词组、句型等运用于语言实际,他才会变得生动而有生命力,才能更好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要让学生学好英语坚持听、说、读、写、视听并举是根本保证。
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器官实现的,而语言器官的不同部位在不同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功能。人的幼年时期是通过耳听,眼看和嘴说,并在大脑的指导下实现语言能力的。人一旦成熟,这些功能还要通过手写来实现。不管成年期抑制性能有多么的强烈,但潜能化的生物本性在外界刺激下通过语言器官又能不同程度地调动语言习得的本性。外界刺激越强,调动力度越大。语言习得则表现得越活跃。因此听、说、读、写并进,视听同用是学习外语最强大的外界刺激因素。
人类的语言丰富多彩,它随着人类自身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人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生物学角度而言,人类语言器官是语言的基础,没有语言器官则没有语言。因此每个人都有语言的天赋和才能,而这种天赋和才能在人出生初是经过长时间与外界语言环境大量接触不自觉地习得母语及其规则的。可见这种语言习得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能学好外语,我们必须坚定这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