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书法学习
2015-09-29李日升
李日升
摘要:很多人在年龄大或者老来学书法的时候,都后悔年轻时没有早下手。其实,那时就已经晚一些了。你要真正想在书法上有所作为,还是建议从小或者从觉悟的时候起,就尽早地开始打好书法基础吧。
关键词:书法;基础
一、明确目的
中国书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人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是一种不可磨灭的伟大符号和标记。它需要后人热爱并薪火相传。学习书法,可以藉此弘扬和光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以书法为主要载体进行传播的。上古时代先贤们所有的重要智慧,中古时代的全部经典,近代以来艺术家的奇境创造,绝大部分是通过书法形式才得以保存到今天的。学习书法,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学习书法的功夫一部分在字内,一部分在字外,能够做到技道双修,人书俱进。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性格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书法,还能颐养身心,延年益寿。在学习书法时,美好文字浮现眼前,万般意念凝于笔端,身手眼神协调运动,古今名流四时助力,它怎么能不健康长寿呢!学习书法,还可以把书法本身当做一项文化产业发展。我认为更多地是通过学习书法,广交朋友,铸造品牌,练好基本功夫,为今后工作和事业发展奠定基础。有了这样的学习目的,我们就有了确定的目标和学习的不竭动力。
二、选帖入门
学习书法首先要有学习的字帖,也就是学习的标本。选择好了,你就会从此开始,一生受益。如果选择不好,就容易心生厌倦,反复无常。选择字帖,我认为有几个原则,一是要学就学最好的名家字帖。古人云:“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中国书法群星璀璨,几经历史淘汰,已经形成共识,我们不难从中找到最好的字帖。二是选帖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先选那些笔画与结构法度严谨、规律性强的范帖。以后再逐渐选其他字体和风格的字帖。书体上一般先楷、隶等正书再行草,先立后奔。三是要从名家字帖中选择与你发展理想谐合的字帖。选择书法字帖先以一家为主,然后才谈的上博采众家,独成一体。
三、读帖体味
学书法下笔之前,你已经选择了名家的名帖,而这个名帖,一般也应是古文名篇。这就需要你在下笔之前,先要了解这个字帖是谁写的,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与古人对话,从根本上体味他的书法特质和文化内涵,并直达内心世界。同时,还要通过认真读帖练眼,对其用笔、结构、章法、气势、墨韵等的变化,都要留神细看,熟烂于心。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映现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这样,你读的帖越多,你的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和好在哪里。
四、硬软结合
書法之法无外乎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笔法和墨法不用软笔是写不出软笔效果的。但字法和章法则不尽然。因为字法是对字的结构安排,也就是“集点画而成字”。通过正与斜、疏与密、增与减、向与背、松与紧、平与险、避与就、违与和的处理构成美的汉字形体,这就是理想的字法。只要我们用硬笔把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再把它熟练地运用到软笔书法中去,也会达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人硬笔字写得很好,练软笔的时候,就会比其它人接受得更快,写得更好,因为他本来对字体结构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我的体会是拿过一个字帖来,先用硬笔学习,把字的结构掌握了,在此基础上,再换成毛笔。当然,这与我们的学习条件也有一定关系。我们不可能在上班的岗位上,随身掏出毛笔和砚台来练字。但在会前饭后,任何场所,如果是用硬笔练习,就会来得十分方便。同时,用硬笔练习,还能达到练写合一、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描摹记型
所谓描摹就是将较薄而透明的纸张覆于字帖上,然后用笔描摹原作形态进行练习。也有的用较厚的纸覆在字帖上,借助光线把字帖笔画投影在所覆纸上,再用笔双钩其轮廓,然后填充上墨色,进行“仿影描摹”。初学写字,为了打好基础,拥有书法学习的良好基本功,一般应从描摹开始。描摹不仅是学习书法学习启程的步骤,同时,也是学习书法一辈子的必备之功。王羲之是千古书圣,流传于世的还有他临摹褚遂良的行书千字文。赵孟頫晚年醉心于描摹王羲之的书法,林散之更是把描摹日课作为他一生的爱好和坚持。我们现在看到的“神龙本兰亭序”,就是冯承素照着王羲之原来的字,用两笔写一划,然后把中间白的地方描黑,采用“双钩填墨”法进行精心钩摩的。通过描摹可以感悟范字的书写要领,包括部首的比例,笔画的长短粗细、穿插避让,字形大小和结构位置等。并将范字的字型印在脑海,逐步形成书写动作的定位、定型,为写出像范字一样的字打好基础。现在有一种叫做投影书法临摹台的产品,对初学者特别是中小学生,也许是有一定的特殊功效。描摹练习时需先看准笔形和记住笔路,然后再一笔写成。写前也可用手指作“书空”练习,以便对运笔的轻重、快慢、起止等做到心中有数。写时一定要把描摹练习中所体验的“手感”,加以强化,形成实际的书写能力。
六、临帖求真
当描摹熟练后,继而进入“临帖”阶段。临帖是将字帖放在一旁,看着字帖上的字,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划,领会其精神,再直接在纸上写出来。如果说“摹帖”是描着写,那么,“临帖”就是看着写。“临帖”是学书者进入书法艺术殿堂的最基本保证。通过临帖可以了解笔画肥瘦,间架结构,墨色浓淡,运笔轻重,转折换锋,接搭引带等。只有通过“临帖”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创造性,使前人书迹为我所用,也就是常说的“后与古人离”。在临帖过程中,人们常常借助一定的格子来进行,称之为格临。格临常用的格子有米字格、田字格和井字格(也叫九宫格)。采用格临的方法,比较容易找准汉字的各部分在格子中的位置,使我们容易看出各部分的大小。字的结构要经过长时间临习才能掌据。应先看清楚字再下笔,尽量养成看一个字写一个字的习惯,不能看一笔写一笔,那样容易支离不贯气。写后加以对照,有不像的地方就再写一次,如果还不像,就再写,直到写像为止。这样,比一个字只写一次印象深刻,收效大。一个字一个字写正确之后,就可以看两三个字、以至一行字之后再写了。在描摹和临写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可以描摹一遍再去临写,也可以临写几遍再去描摹。我是把名家名帖复印到一张纸的上下边,描摹时覆在上边的帖描,同时,也能看到下面相同的帖进行临,这样就能随时将临摹两种方式交替进行,相得益彰。
七、默写达标
学习古人书法,要达到眼到、手到和心到三重境界。达到眼到,需要反复读帖,从骨子里透彻理解;达到手到,需要对照原帖不断临摹,熟练掌握书写的技巧和手段;达到心到,就是通过临帖练习一段时间,比较熟练地掌握字帖的用笔和结构后,能够在不看原帖的前提下,仅凭记忆把脑海中所呈现出的原帖字形默写出来,这种学习方法也叫做默临。用心来默临是学习书法的最重要的法则之一。它是形成自己书风前的黎明,是开始书法创作前的起跑,也是一切书法成功的根基。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临帖只有到了“得意忘形”才为最高境界。要想达到这一点,则须要更多地在精神层次上去体会探求。有人在一年时间里把《兰亭序》临了三百多遍,但把帖子合起,自己创作一幅作品时就没了一点帖的影子,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依样画葫芦,没有用心去默临。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不管你写了多少年,还是临摹了多少遍帖子,如果不是用心去临,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甚至年复一年,也不会达到形似神随的应有效果。在反复默临的过程中,要将自己写的字同范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自己评审和自己批改,從中找出自身不足之处以及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对好的加以巩固,差的找出原因,以便再次临习时改正。这样反复练习,反复对照,反复完善,就会进一步增强对原帖中字体的认识,不断缩小与原帖之间的差距,使书法水平从形似到神似,逐步进入化境。
八、出帖独创
当你熟临法帖、把握了法帖特点,能够运用自如、自由书写并具备了一定的功力后,再向前进一步就是出帖。出帖就是走出法帖,将所临帖的风格特点掺入己意,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创造性,努力塑造出自己的书法风格的一个过程。唐代书法家李邕出于对自己的崇拜者的爱护,提出了自己的忠告:“学我者死,似我者俗。”这不仅仅是他对别人的忠告,更是自己研习二王而自成面目、独树一帜的教训和经验的总结。同时也说明了学习古人书法是不能一味模仿的,特别是不能生搬硬套。很多人花去数年、数十年,甚至倾其一生精力去临习法帖,但最终也没能形成自己的书法特点。书法是一门遗憾艺术,我们无法百分之分地达到古人的字形,但我们完全可以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求其神韵,并将其发扬光大。因此,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于具体某个字的结体、点画的相象程度,而应重在灵活运用其总体规律上和追求神似上下功夫。临摹字帖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就要对照范本作一定程度的取舍,对自己特别感兴趣、有心得的成分进行强化、发挥,而对某些与自己兴致不合拍的成分作一定程度的减弱,舍弃或改造,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