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职校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分析
2015-09-29陈兵
陈兵
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搭起了一座有效的沟通桥梁,不仅有效改进了传统职校数学教学模式的不足,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职校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职校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關键词:职校;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职校数学教学模式已经开始变的落后,无法跟上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下,很多职校数学教师都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而“学案导学”正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开始获得逐渐广泛的应用。而本文也正是基于该种教学模式,对其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应用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应用过程等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教师以学案为主要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该种教学模式是当前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其中“学案”,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自身的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之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相关学习内容的学习,然后教师再进行讲授,“学案”与“导学”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概念,“导学”是“学案”的前进方向,而“学案”则是“导学”的重要依据。因此,明显可以看出,该种教学模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有效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被动式教学模式。
二、“学案导学”在职校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职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面对着新的形势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进,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运用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符合职校数学学科的发展要求。
同时,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是教学的主角,而学生只是被动的聆听者,从而很难提升职校数学的教学效率。在新的课程理念之下,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进行了明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提升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结果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效果并重的重视。而“学案导学”正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尤其重视学生的潜力开发,注重中职学生数学学习思想、方法、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真正做到了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掌握到了职校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再认为数学仅仅是充满枯燥和乏味的课程。
三、职校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分析
1.对职校数学课程学案的精心设计
在职校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之前,精心设计出优秀的数学课程学案是该种教学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在编写学案时,务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天马行空,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具体来说,首先,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出系统化原则,不能过于分散,要体现出“感知、深化、运用”的科学学习模式,学案中不仅要有对知识的分析、深化和拓展,还要对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同时注重各章之间的联系;其次,学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灵活性,不能呆板僵硬,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思路,在实践中还要结合实际的开展的情况不断进行补充;最后,学案的设计还要符合开放性的原则,一方面学案要体现出对学生包括手、脑等的综合实践能力训练,另一方面还要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朝着多样化和丰富化的方向发展。
2.科学创设“学案导学”问题情境
在开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过程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使得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把握一个大致的方向。以职校数学课程中的“函数”教学内容为例,在上课之前,就告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要对函数的基本概念进行理解,还要会对简单函数的定义域进行求解,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联系和结合一切有联系的事物等。
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围绕着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合理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分析和探究,让他们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发现数学公式、定理背后的真正含义,在此基础上,他们便可以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数学框架,将已经传授过的数学知识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把握出职校数学学习的规律。
3.善于运用“灵活诱导”与“分组讨论”策略
在精心设计了学案之后,教学模式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使用这一关键的问题上。针对该情况,本文提出了“灵活诱导”与“分组讨论”策略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对于“灵活诱导”策略来说,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灵活思维,避免数学学习的思维僵化,因此,就要求中职数学教师注意导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讲究导学的艺术性,须精心设置,创设类似的、简明的、呈现梯度性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真正领悟,以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而对于“分组讨论”策略的运用来说,中职数学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让他们各自对即将讨论的问题素材进行收集,通过讨论、归纳、分析和教师的点拨,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职校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学案导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在其实施过程中不仅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而且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笔者认为,在实际的运用中,仍然需要中职数学教师不断探索新的实施策略和方法,以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从而助力职业教育的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桂秋云. “学案导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研究[J]. 成功(教育),2008,12:256-257.
[2]杨艳红. 新教材背景下中职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J]. 江苏教育,2014,40:76-78.
[3]尚文婷. 中职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究[J]. 神州,2013,05:195.
[4]葛宁宁. 中职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
[5]桂秋云. “学案导学”模式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推广[J]. 广东教育(教研版),2009,02:60-61.
[6]刘晓燕. 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