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语文课堂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5-09-29周花
周花
小学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具体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二、小学语文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语文教学的老方法。但由于时代和孩子成长经历的不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否则落伍就要被淘汰的。因而有必要分析当今社会特点和学生特点,寻找一条适时的、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
预习阶段。学生边读课文边解决生字词的障碍,主要形式可以是自己查字典,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查生字,实现资源共享。读课文,一起探讨不理解的地方,互相解答,不能答出的及时记下。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动力;主要方法是可以运用在后期展示中,激励学生的原动力,即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自学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们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形式可以是个人的汇报比赛、小组合作的汇报比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识字阶段。生字词不但要记住读音,更要记住字形和字义,并且能组词、造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学生如何最快捷、准确地记住音、形、义,是小组探讨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读准字音的方法、字形记忆的技巧,扩词的乐趣,特别鼓励学生扩展四个字的成语。方法是学习的捷径,也要注重实效性。考核是不可缺少的阶段,可以是短时记忆的考核,学习方法后当堂课进行考核,既可以考验学生记忆方法的运用效果,又可以巩固部分学生对方法的应用能力,以便课下运用。也可以第二课时考核,看看学生课下运用的方法效果如何。所以,识字是学习课文的基础,会读、会写、明白含义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活用生字词,更能体现语文课本的举例作用,真正地将所学的生字词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
教学阶段。首先,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消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从疑问开始的,不懂的敢于问出来,也就充当了课堂的主人了。如果教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遗漏忽略了一些重要问题,那么教学质量再好也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求知。“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共同创造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教师不仅要解惑,而且要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对事物探知的欲望,教师应该以趣作引导,学生如果没有兴趣和热情,就不会发问,课堂则会变得没有灵气和活力,这种呆板的教学将不会产生有创新的学生。最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发问,问得既精又巧。
评价阶段。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只有恰当和有效的激励评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包容与鼓励会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体验、实践、认识的机会,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大胆问。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大胆提问,教师要多激励,少批评,及时表扬孩子的闪光点,孩子在老师的赏识下才会愿说、爱说、敢说。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好学深思、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努力探索问题的精神。
总之,语文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只是其中之一。只要教师不懈努力,一步步向前,定会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