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训练中的心理疲劳成因探究
2015-09-29马君
马君
【摘 要】目前各职业高中专业课程中,技能实训课占了很大的比例,有很多实训课程课时安排都是连续半天或一天的进行,长时间的技能操作,会造成学生的疲劳状态凸现,这种疲劳通常是指生理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疲劳,本文就学生产生心理疲劳的成因进行一定的简单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技能训练;心理疲劳;成因探究
职业学校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中,将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比例、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进行了大幅调整,使得实训课时大大增多,表面看来学生大多时间都是在动手操作,似乎技能得到了加强和训练,但由于长时间的单一操作,加上教师内容安排的不合理,很多学生在连续不断的技能操作后,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所完成的实验质量逐渐降低,消极、懈怠,甚至不愿动手,产生了一定的疲劳感,效率大大降低,使得占用如此之多课时的技能训练课的实际效果却并不是很好。
所谓心理疲劳,是指人在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下,伴随着肌体生理方面的变化,中枢局部神经细胞因持续紧张而出现抑制,致使人对工作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人的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心理疲劳是生活体验中的一种倦态。心理学认为人们对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却又不得勉强为之,就会产生一种无可奈何、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厌烦倦怠、态度冷漠、甚至设法逃避。这种倦态就是心理疲劳的具体反映。长此下去,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学生对学习一旦产生心理疲劳,就会注意力分散,课堂学习心不在焉;情绪抑郁怠惰,上课精神萎靡不振,下课反而异常活跃;作业敷衍塞责,不愿认真思考,浑浑噩噩在学校待了三年,而感到什么都没有学到。技能课程,由于表面上看学生兴趣足,好动手,似乎能更好地专注于课堂。但这只是表面现象,长期的、不当的技能课也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疲劳。而形成这种心理疲劳现象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就学生、教师和学校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从学生主体角度探因
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角度分析,导致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有三:
1.学习动机的缺乏
动机是行为的内驱力,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学习动机的缺乏,必然形成学习态度的冷淡,这是产生心理疲劳常见因素之一。
而职高生大多都是在初中学习不好,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些是进不了普高而进入职高的,有些是年纪太小,不能工作而进入职高的,而有些是被父母逼着来学校的。因而大多学生没有一个良好、明确的学习动机,更不会去主动的学习。所以在课堂上,面对老师布置下来的内容,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的,没有内在的驱动力,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懈怠。
要改变这种现状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只能通过班主任的不断努力,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另一方面,要通过任课老师对课堂的不断创新,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2.学习方法的不当
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是产生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1)死记硬背,不求理解。以我所带的《维修电工》课为例,实训课时,很多同学认为只要按照电路图将各器件连接好就可以了,所以实训课就变成了剪线、剥线、连线、拧螺丝的手工劳动课了。学生并没有去思考各器件在电路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线路为什么要这样走,思维没有得到锻炼,技能也没有得到实质的提高,并且这种简单、机械的操作,长期以往会使学生产生枯燥感,从而引起心理疲劳。这种学习方法失当造成的心理疲劳,是长期形成的。因此国内外学者多次呼吁:“要教会学生学习”。
所以老师在授课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通过不同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学习。例如,当学生只是按照所给电路图安装完成了电路,他只是完成了最基本的技能训练,对电路的功能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如果此时老师再人为地去将电路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自行去检测出来,这样就会使学生主动地去认识电路,学习电路。学习的内容要比仅仅让他把电路安装完成要多的多。
3.学习中的焦虑
“焦虑是一种实际的类似担忧的反映,或者是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反映倾向。”(《教育心理学》,邵瑞珍著,240页)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焦虑对学习的正常进行是必需的,但是如果焦虑太强烈,则会干扰和影响学习。
班级中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差异,能力都有高低,因此在一次实训课中布置下来的任务,总有一部分的学生能很快、很好的完成,而剩下的学生看到其他学生已经完成,就会产生一定的焦急感,尤其是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也提前完成后,这种焦虑会更强。而有些学生在实验不成功或多次通电调试后都有问题时,就会产生急躁情绪,更严重的话,便会弃而不做,这时就已经产生了初步的心理疲劳。因此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指出:“许多教学上麻烦问题的引起是由于焦虑过多而不是焦虑太少。”
所以,老师在每堂对学生评价时,或者对他此次作业进行打分时,最好当面进行点评,指出哪里做的不好,当然,对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要多指出他的优点所在,并指出他的作业比其他同学好在哪里了。让学生有成就感,减少挫折感,减少焦虑。
二、从教育者的角度探因
从教育者的角度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导致学生心理疲劳现象的另外一些原因。
1.内容安排的不当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课堂信息刺激过少,密度不够,容量太小,学生感到乏味;有的刺激信息过旧,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手段单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有的刺激信息过大,过难,超越学生接受能力和负荷能力,使学生感到学习太苦,没有乐趣。这样的教学激发不了学生强烈的动机,引起学生心理倦怠。
例如在量电装置的安装实训课中,总共安排了单相电度表的直接安装、配互感器的安装、拆连片的安装和三相电度表的直接安装、配互感器的安装、拆连片的安装六个实验,需要大半个月的课时。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在安装完单相电度表的三个实验后就已经出现了倦态,工作效率大幅下降,并且课堂上开始出现互相聊天,应付差事、工艺下降的现象。此时若继续安装三相电度表,效果会很差,并且课堂纪律也可能不好维持。所以我便跳过这一部分,直接进行下一单元的内容。等过几个礼拜后,再来做这个实验,由于学生此前接触过单相电度表,因此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做自己会做的兴趣当然就浓一些,效率也跟上了,有效地避免的疲劳的出现。
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尽可能将一些内容相似的训练课程错开安排,这样经常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内容,同时,再次做以前做过的相似实验时,也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而对学生来说,也避免了长期单一的学习内容带来的枯燥和心理疲劳。
2.教学方法的不当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一针见血地指出,传统教学内容重复,迫使学生咀嚼已知的材料,原地踏步停止不前,本来一节课可以讲完,却用两、三节课讲授,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厌烦学习,影响了学习兴趣,阻碍了智力发展。
比如在实验中,很多老师把电路图画给学生后,便让学生按这个电路图去接电路就可以了。并没有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各器件的作用、原理后,不画出电路,让学生自行设计电路安装,完成后再由老师指导,若学生自行接对了,便会产生很强的成就感,消除疲劳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能力。
3.教师的课堂行为不当
林格伦的《课堂教育心理学》根据教师的不同类型,指出教师课堂行为的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冷酷的过严的(对比温和的和宽厚的),其课堂行为过多的直接控制,经常处罚学生,苛刻固执,常持否定态度;第二种是精明和生动活泼的,其课堂行为是刺激的、精明强悍的,对学生采取鼓励与支持的态度;第三种是不安和焦虑的,其课堂行为是犹豫不决,组织不良,常有挫折情绪;第四种是过多的学者行为,其课堂行为有条不紊,强调学习,常成为知识之源明高度的学习成就动机。我们试图以这种课堂行为的分类,对部分任课教师的课堂行为和学生心理疲劳情况做详细的分析。第三种类型的教师的课堂行为最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第一种次之,第四种再次,第二种较好。分析原因,职高学生年龄已经较大,日益具有独立的倾向,教师的过多课堂行为控制,学生被动性和主动独立学习之间容易引起情绪危机,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兴趣不浓,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也难以提高,教师过多的惩罚和否定态度,挫折学生的自尊心,学生难免产生厌恶情绪,教师课堂上缺少与学生交流,学生的交往需求不能满足,这些都是心理疲劳的前奏。
三、从学校管理、安排的角度探因
学校在管理方面、实验设备投入方面和整个课程安排方面也是间接影响到了学生形成心理疲劳的因素。
1.教学上的管理问题
实训课上,不管学生是否完成了实验,都必须等到下课才能离开实验室,而随着完成实验的学生逐渐增多,这些学生又都没有其他事情再做,势必使得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并且这些同学又给未完成实验的同学带来一定的焦虑、急躁情绪,使得他们的效率和完成质量大大下降。同时学校的考核制度使学生只注重了最后的结果,而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思考,故障排除,线路改进有所忽略。这些都是造成心理疲劳的间接原因。
因此学校如果能够根据学校的师资、设备力量能将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学习能力相近小班分别去上不同的实验课,之后再交换上课,一来可以减轻教师的管理难度,二来较少的学生可以形成更好的学习环境,相互间的影响也降低了。
2.学校在实验设备上的投入
近几年都增大了在各专业实训设备上的投入,但由于专业众多,平均到每个实验室下来,并不是很多。尤其像数控、机械这样的专业,每台设备的价格很高,所以不可能购买太多的机器供学生使用。于是就出现了七、八个学生围着一台机器使用的情况,而实际在操作的学生只有那么两三个,这样就造成了其他学生的无事可做,一天的实训课下来也动不了几下手。有些实验室中,看似仪器设备很多,但大多都是些陈旧、落后的仪器,有些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设备依然在使用,与实际生活、生成严重脱节,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而欧美国家的职业学校使用的设备仪器都是最先进的,和日常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
3.课时上的安排不合理
从学生的个体考虑,每个人的注意力并不能够长时间地坚持,而学校在安排实训课时常常又是连续四节、八节这样的安排,长时间的操作、实验必然会使得学生产生懈怠、倦态,从而引起心理疲劳。若能间隔地与其他课程安排,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连续两节或三节课去上,既可以减轻老师的疲劳所带来的教学质量下降,也可以使学生保持一定的注意力,和新鲜感,可有效避免心理疲劳现象的发生。
以上我们从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分析了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疲劳现象的一般原因。要避免和摆脱心理疲劳,当然也应当从三个方面去努力,要让学生、教师、家长都懂得防止心理疲劳的意义和预防心理疲劳的措施,有了三方面特别是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
(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区四明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