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阿恩海姆艺术“表现”理论
2015-09-29蒋亚辉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蒋亚辉(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解读阿恩海姆艺术“表现”理论
蒋亚辉
(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475001)
摘要:阿恩海姆的艺术表现理论具体的从七个方向做了解读。本文从对于自己观点最有异议的艺术中的象征展开,并引用了两部由经典文学作品再造的电影作品《山楂树之恋》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作为引述。具体的阐述了关于阿恩海姆的艺术表现理论的象征,心理分析方法,以及所有的艺术都是象征的几个观点在这两部电影中的应用与展示,分析了再现与艺术创作的区别。
关键词:艺术表现理论;象征;再现;艺术创作;阿恩海姆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25-01
作者简介:蒋亚辉,男(1989—),河南大学2014级水彩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彩。
在读阿恩海姆的艺术“表现”的理论时,我注意到依据理论“如果一件艺术作品所再现的事实中,并没有隐藏着某种观念,就不能把它称之为象征性的艺术。”时我是持反对意见的,并且在此之后阿恩海姆举了两个对比的个例,其中一幅是由荷兰风俗画家创作再现的一群农民围着某个小店的周围闲谈的风俗画,这幅画阿恩海姆认为是没有任何象征性意义的作品;另外两幅是提香的《神之家和世俗之爱》以及丢勒的《复仇女神》画面中水井旁对称站立的两个女人,和手拿高脚杯张开双翼站在一个圆球之上的驾云飞行的怪诞形象作品时,他说这些是用宗教艺术中使用的那种比喻性的绘画语言揭示出来的,例如百合花总是象征着童贞,羊羔象征着信徒等,无处不在的象征意味。
之所以对这段论述产生疑问,是我认为作为荷兰风俗画的作品和提香丢勒的作品都具有着很浓厚的现实主义精神。一个是现实的真实记录,另一个则是运用各种具有隐喻意味的物品极力的展现现实,在我看来只是手法不同,并且起初我认为都是从现实生活场景出发的作品,为什么荷兰风俗画就不能称之为具有象征意味的作品呢?是否“象征艺术”这个名词是我们对前人艺术作品的一个一厢情愿的解读呢?这么说来我们是不是可以为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加上自以为的象征意义呢?也可以认为这些百合花或者羔羊的象征性意义也是我们在后来所杜撰的呢?由此我想到了两部我很喜欢的文学作品所改编成的电影作品。
这两部文学作品分别是国内的《山楂树之恋》和日本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就像我们之前所熟知的一句话“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我们每个人对于文学作品往往有着比其他形式的作品有着更加丰富的个人解读。之所以想到这两部电影作品一方面因为这两部文学作品在叙事和表达方面都是不错的文学佳作,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两部电影作品的导演张艺谋和中岛哲也都是我认为非常具有创作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家。在当时也十分期待他们的最终作品,是否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能够再现或者超越自己对于这两部文学作品的解读,这是我十分关心的一个方面。之所以看到阿恩海姆这个论断之后会连想到这两部电影作品,因为他们恰恰也解读了我之前对于象征艺术的疑问。
在我看来这两部文学作品的解读与再现上中岛哲也的处理方法更像是提香和丢勒那样的艺术家,而张艺谋则更像是一个荷兰风俗画家的作画方式在处理一部作品。首先,我要提到的是在两部作品中重要的核心人物静秋与松子的演员选择上,中岛哲也有想过很多的处理方法,为了表现松子的丰富性他也提出过运用动画处理的方法,因为这种表现在他看来具有更大的张力,或许在当时看来更加“鲜活”,直到中谷美纪的出现,作为一个成熟的演员中岛哲也对于她的表现力有了初步的肯定,并产生是作为战友并肩作战的情谊,只为了还原超越展现出更加丰富的松子。而张艺谋在演员的选择上考虑的是商业效果的新人角色并以商业模式的在广泛寻找角色,最终确定了一个与书中描述年龄气质大体相同的新人角色,对于她是否能够展现主人公的丰富性,导演选择了之后的磨合。不难看出中岛哲也是在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之上重塑再现这个角色,张艺谋选择的是“还原”一个角色。其次,在原作中两位主人公的故事都是第三方叙述中展开的,中岛哲也在这个方面则是用了很多个性鲜明的角色来处理,例如主角的侄子以及主角生前所遇到的人之口来描述这个故事。张艺谋在故事主线处理上依旧选择了还原,第三人的旁白叙述以及字幕的生硬转换给这个还原多了一些生疏的味道。最后,在电影的取景与画面处理上中中岛哲也在各种独特却又恰到好处的拍摄上就看出他并不是简单地讲述一个故事,他采用了一些喜剧手法进行了包装并运用了大量的动画和MV式的画面营造了一个绚烂童话般的梦境。让观众在这个优秀的故事之上看到了一位优秀的艺术家的极力表现与发挥。张艺谋依然是选择了还原中规中矩的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场景,然而整部电影都充斥着生疏的感觉。
两部作品再次回到之前我对于荷兰风俗画家作品为什么不具有象征性来看似乎有了很明确的解答象征就是艺术的再现,是超越艺术本身的东西。同样也在于是否从创作者本身出发而不是从作品出发,荷兰风俗画家是在还原本有的生活场景,他所描的是他所看到的是他亲眼所见的每一个角度,每一个人,每个物品的还原,画家本身并没有意的在传达象征什么。真正的象征源自于知觉物体内在表现而不是人为的把某些符号赋予了定义。艺术家提香和丢勒虽然描绘的也是现实主意的人,由此看来通过他们艺术再造之后作品所呈现的象征艺术并没有被错误解读而是解读的角度不对。在上边中岛哲也的作品可以看出中谷美纪的优秀演出搭配一帮优秀丰富的人物,这是一个脱离文学作品,让你痛哭却又拍案的另一个佳作。也可以看出优秀的成熟的艺术作品,能够成功使其中一切成分服从于一个主要的结构规律,正如中岛哲也在还原文学作品时,观众却忘记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带入优秀的电影作品中,为优秀的导演再造鼓掌叫好。歌德曾经说过“美就是自然之秘密的规律显现,假如没有人把这种秘密规律揭示出来,他就永远是不可知的。
在此想起了荣恩的理论,他所认为的艺术语言与梦的语言相类似中提到,在睡觉中人类的意识降低到了一个较低的水平,在这一水平上生活的情景并不是以抽象的概念呈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含义丰富的形象体现出来的。睡觉在所有人的身上唤醒的创造性的想象力都会使人惊叹不止,而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也正是依靠了这种潜伏在回话深层意识中的绘画语言能力。所以真正的象征源自于知觉物体的内在表现,而不是人为的把某些符号赋予了定义。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腾守邀.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李泽厚.华夏美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奥古斯特.罗丹口述.罗丹艺术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