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研究
2015-09-29宗伟伟
宗伟伟
【内容摘要】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之间存在着被决定的关系,传统的数学教学认识中,教师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主动性,即“用教材教”。有效的用教材教需要建立课程视角,需要认识到课程视角与学科视角的关系,需要认识到课程视角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内容 课程视角 不等关系
教学内容决定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由教材编写者确定好了之后再由教科书传递给教师。在这样的决定与传递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一般只有“被动”接受,但如果在教学中真的处于“被动”状态,教学又必然会处于僵化状态,事实上,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在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实际上就是对僵化状态的一种提醒与纠正。那么,如何用教材教就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用教材教不是信手发挥而应当是用而有度,如何用而有度,笔者以为关键在于教师要建立好审视教材的视角。这个视角应当就是“课程”,现以高中数学中“不等关系”这一内容为例,谈谈笔者的浅显观点。
一、研究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课程视角
研究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有许多视角,课程视角是其中最为重要但又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众所周知的是,现行高中数学教材是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课程是起着统领性作用的,但因为其与一线教师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因而又容易为教师所忽视。反之,如果教师能够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研究置于课程的视角下,会发现其中存在着更多的价值。
“不等关系”是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五中的内容,如教材所所界定的那样,“不等式是刻画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是“数学工具”,是“描述优化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在“学习本章(时)应注重数形结合,学会通过函数图象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关系……”等。这样的描述在本章的始末两段,一般不容易为教师所注意,但实际上其却是最能体现课程意志的描述话语。
笔者发现,无论是等量关系还是不等关系,都是建立在一般思维方法即比较法的基础之上的,学习不等关系,建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与基本不等式,其实都是比较法在不同层次知识上的运用,不等式正是“刻画不等关系”最好的“数学工具”。那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向学生教授不等关系及不等式的解决方法之外,也应当向学生传递其中的比较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从生活实际中的不等关系,到高中数学中的不等式,是一种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二、课程视角与学科视角关系密不可分
在不等关系及不等式的教学中,学生接触得最多的可能就是解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或者利用不等式的知识去解决最值问题了。相信这一判断不仅为数学教师所熟悉,也为学生所熟悉。这其实就是一种学科视角。事实上在课上课外谈及高中数学的时候,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对这门学科给出不同的理解,而这也正是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一种理解,其也是学科视角的产物。
课程视角与学科视角无疑是不一样的,前者更为宏观,高度也高于后者,早有数学教学研究者指出,高中数学教学要逐步帮学生建立起课程视角,课程视角事关学生对学科的认识,事关学生对数学学习方法的理解。如“不等关系”其实是一种逻辑关系,其“刻画”的首先是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其后才是数学上的不等式的出现。如果学生囿于学科视角,只知道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去解答不等式的习题的话,我们认为这不是有效的课程视角的建立。如同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不等式性质的工具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应当密切联系运用”!什么是联系运用,笔者的理解其实就是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引导学生从学科视角上升到课程视角(当然这两个概念是不必向学生言明的),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当中生成对不等关系的理解,对不等式工具的运用的理解,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不等关系在数学课程中存在的价值。
三、基于课程视角的高中数学内容教学
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高中数学教学应当存在两个层次,基于课程视角去实施高中数学教学应当成为有识之士的必然选择。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其挑战在于当前的评价方式束缚了教师施展的空间,而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尤其是理性思维的成长来看,课程视角又是必须的,其也是体现国家课程意志的一个重要方面。
具体到“不等关系”的教学中,“不等式(组)”是纯粹的学科视角,“不等关系”既是生活视角又是课程视角,是不等式(组)这一数学知识生成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理解,正与此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方法又反哺生活,这也正是高中数学教学的课程视角。
基于课程视角实施数学教学还有一大益处,那就是可以为学生的数学知识遗忘之后留下更多的内容,这种内容是属于数学的,但又不纯粹隶属于数学,其内化于学生的认知可以影响学生的思维与判断,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理性。没错,这就是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克大. 高中课程标准下不等式性质教学内容安排的思考,《数学通报》,2009.12.
[2] 俞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从新课程视角管窥高中数学隐性课程及其开发,《中学数学杂志》,2009.3.
[3] 高建军. 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新视角,《数理化学习》,2014.3.
(作者单位: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