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之美是人生最高学位
2015-09-29张英
张英
【内容摘要】在我们这个“欲望和利益占上风”的时代,人格之美才是人生最高学位。历史烛古照今、叙史载道,承载着重要的人格教育功能。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渗透人格教育。
【关键词】历史教学 人格教育
以史为鉴,读史明智,烛古照今,叙史载道。古往今来,历史教育一直就承载着资政育人、经世致用的职责。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讲功利主义、现实主义、实用主义的年代,我们的教育严重倾重于理科,一味地追求高智商,走上了“唯理性主义教育”之路,历史学被淡化了,历史学的功能模糊了,历史课沦为“副科”。即便已沦为“副科”的历史课,在高考指挥棒下,历史教师往往重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轻视历史课以德育人的独特教育作用,教学改革大多围绕着知识传授和智能培养。殊不知通过历史课去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人格教育目标,才是历史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学生缺乏人格教育,缺失人文的内涵和素养,甚至会造成了某种程度道德的缺失。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生物遗传、社会文化、家庭环境、自然因素、童年经验等诸多方面,这就使人格养成既具先天稳定性,又有后天可塑性。对于处在成长关键期的中学生而言,优秀的社会文化对于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意义非凡,其中历史教育功不可没。历史是演绎的人生活剧,主角虽不是你我,欣赏的同时,我们学会了善待人生。当我们走进历史、感悟历史时,会对人生萌发更深切的认识,潜移默化中健全人格也逐渐养成。怎样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
一、补充教材资源,强化人格教育
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本身相比,教科书内容贫乏在所难免,这就要靠教师去链接和补充了。毕竟教科书不代表教学内容的全部,可适当补充教科书未编入的史料。教科书上强调的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树的卓著功勋,可我发现学生们对着1924年年轻帅气的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的照片啧啧赞叹!确实这张照片上周恩来英俊的容貌,坚毅的神情倾倒众生。我随即即兴讲述我所知道的周恩来,虽然与考试无关,但课堂上感情的潮水奔涌激荡!周恩来玉树临风的翩翩佳公子风采、传统儒士的温文尔雅、革命家的激越情怀、待人接物的彬彬有礼、恰如其分的温和,迷住了任何一个见他的人,也迷住了今天的我们!当我们知道他有许多次机会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头号领袖,可他虚怀若谷,甘居次位,从不谋取那些唾手可得的最高权力,能不心生钦佩吗?当我们知道这个英俊潇洒、位高权重的男人一辈子忠于自己的婚姻,和长相平凡不能生育的结发妻子相濡以沫共度一生能不怦然心动吗?他以完美的人格魅力使山河动容,以超凡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他的去世使中华大地有了亿万人民侍立寒风哭英灵的旷古悲恸。伟大的人格是超越时空的,今天历史课堂上说到他,亲切自然,斯人如在眼前,他喜爱的一树树海棠也宛若绽放身畔。告诉学生一个真实立体的周恩来,不知要胜过多少生硬的说教?这种适当的补充无不点滴渗透在学生的心中,于是我们的灵魂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升华,通过这样的素材来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谁还会放弃追求真善美?
二、重视道德评价,促进人格养成
有时候,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呈现出的二律背反,像一条千回百转、扑朔迷离的盘陀路,使我们迷失方向,无所适从。现在诸多观点认为:不要以道德评价取代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不是修身,而是治国平天下;主要评价历史人物丰功伟绩,尽量摒弃道德标准去衡量。他们认为道德标准在历史人物评价中的地位是无法与以生产力发展、民族统一与团结和社会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历史作用标准相提并论的,而我不这么认为。我们历史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具备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全人格,而不是鼓动孩子们像历史人物们去开疆拓土,叱咤风云、青史留名。伟大的历史人物之所以让学生心灵为之震撼,为之深深吸引并最终打动和征服他们的是人性之美、善良之心和正义之感,而不是历史人物所创下的丰功伟绩。
李世民文治武功、雄才伟略,的确是千古一帝,但千百年来围绕“玄武门之变”道德评价上的争议一直存在。李世民弑兄、杀弟、逼父、屠侄这样的极端行为彻底打破了人类伦理的底线,每让后人为惨死者抱不平,清代大儒王夫之形容为“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如果说李世民缔造的整个贞观伟业是一座辉映千古的丰碑,那么它的基座无疑是一个荒草萋萋的坟冢,上面写着三个字——玄武门。无论盛世贞观在后人的心目中获享怎样的景仰和尊崇,无论它在历史上是一个多么光辉而伟大的政治典范,李世民在弘扬人性的感情世界里,他却是千夫所指的独夫。胜者为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忍,善良的人们不能接受。历史课上孩子们说:“我们承认他的历史功绩,鄙视他的人格!”诚然,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应并重。
在《史记》中,贯穿着司马迁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即:弘扬大德。德,是做人的根本。德行,决定着人的质量。我告诉孩子们:有一种崇敬并非因为受崇敬者的位高权重或丰功伟绩,而是因为人格魅力。我告诉孩子们:无论你身处高位,还是身处低位,无论你处于顺境,还是处于逆境,无论是有亿万资产,还是清贫艰苦,都应有做人的基本道德——正直、善良、诚实、宽容。
三、提高自身素质,展示人格魅力
古语说得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深深地道出了教师的品德言行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是用整个的人格与学生接触的。”传授知识是最基本的教育技能,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才是高超的教育艺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最好的概括。教师应当是心胸开阔,豁然大度,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容得千姿百态的学子;有博大深蕴的爱生情绪,能解开学生千差万别的心锁;善用赞美,把自信和希望、善良和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田里。
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生长。我们深信高尚的精神是人生的无价之宝。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然而无论是平凡的成长还是非凡的成功,人格之美才是人生最高学位。让我们在历史中仰望前贤,反顾自我,完善人格、充实人生,奋然前行。
【参考文献】
[1] 张卫良、夏卫东 编.《明智之学:历史教学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2] 陈仲丹 编.《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