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09-29魏爱蓉
魏爱蓉
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主观上——教师自己的,客观上——学生方面的,硬件上的 ——学生素质普遍好,软件上的——遇不上好学生,等等,不一而足。归根结底,要想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有效,作为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出发,观照自我,努力建构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获。那么,小学语文老师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课前预习注重学生主动性
小学语文要想达成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课前预习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主动能动性。那么,学生要主动做些什么呢?对此,教师一定要明确的告诉学生预习时应该主要的方方面面。首先,要告诉学生预习时要主动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梗概,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要告诉学生预习时要主动结合课后练习主动思考,认真完成课后练习。再次,要告诉学生预习时要主动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对不会读的字词要查字典标注拼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查词典,写出词义,对还有不懂的地方要主动向同学、父母或老师请教,以求解决,解决不了的一定要主动的记下来以便于老师在讲授时能够请教老师。最后,还要告诉学生预习时要主动思考,联系前后文或者整个单元,思考课文为什么要编排在这一单元,这一课和前文有没有相同或相似之处。总之,只有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学生的预习一定会有成效,老师在正式课文讲授时学生才能根据自己预习不明确的地方认真聆听,主动发问,解决不懂的地方或者预习时不明白的地方。
二、课堂讲授注重学生参与性
中国古代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思想是“教学相长”。教师的教离不开学生的学,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授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这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课堂讲授呢?其一,让学生代替老师讲。即让学生将课文中某些内容讲出来。教师可以指定或临时遴选若干位同学进行课文内容讲授。学生代替老师讲,座位上的其他听讲的同学一定会特别注意讲授的同学是怎么讲的,是不是讲正确了,讲错的地方为什么会讲错,错在了哪里,如果让自己讲,是不是也会讲错。这样的话,有更多的学生就参与到了课堂学习中,学习效果自然会不一样。其二,让学生讲给学生听。即“兵教兵”、“生生互动”。要实现学生讲给学生听,一定是要有扎实的预习作为基础的。当然,老师的科学指导和长期形成的习惯也很重要。“兵教兵”、“生生互动”的关键是要选择合格的“教授者”,在一般情况下,“教授者”大都是班级内的学习成绩优异者,语文教师要经常对这些“教授者”进行讲授方法和技巧的培训,让“教授者”真正能够胜任其职责。当然,教师本人不能完全依靠这些“教授者”,在“兵教兵”、“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是绝对不能缺失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授中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有效尝试,老师们可以借鉴和效仿实施。
三、课后作业注重学生差异性
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完成在实现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让课后作业真正实现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作用,教师一定要注重作业布置时的有效性,让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后进学生的作业都有效。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注重学生作业的差异性,让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在作业上有不同的收获。对优秀学生可以多布置一些,布置一些要求高的作业,比如写作上可以让他们多写一些、写更多一些,阅读上可以让他们多读一些、读更广一些。对中等学生则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执行,让他们按照课文所学及时完成作业,确保学会,会用。对后进学生的要求则要稍微宽容一些,要考虑这些学生的接受能力、消化能力,让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在更为基础的层面实现所学知识的巩固,比如掌握了若干词语的拼音、书写,会运用词语造句,能够背诵课文等等基础性的要求。课后作业的布置只有考虑了不同学生的学业现状,才能让学生所学得到最大化的巩固。
四、学业检测注重学生基础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基础性,因此,平时的学业检测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运用。在这一方面,首先教师要明确检测目标,不是像中考、高考一样进行选拔,而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检测查漏补缺,把自己没有掌握的尽快掌握,把自己掌握不够的地方掌握完整。其次,教师要权衡检测方式,不是说只有用考试卷才能完成检测,通过拓展性的、探究性的、实践性的语文活动也可以达到检测的目的,有时候,这些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检测更能够看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水平来。再次,教师要正确看待检测结果。学生学业有差异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也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教师一定要用理性的眼光看待每一次学业检测,不能让学生的分数成为教学的主宰,也不能单纯依靠学生的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