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拨“迷雾”见“明月”

2015-09-29杜兆贵

公务员文萃 2015年9期
关键词:迷雾答题资料

杜兆贵

申论应试,如何阅读资料并科学合理地运用资料,是困扰广大考生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申论考试命题发生了一些变化,给定资料呈现方式与以前有所不同,提问的方式也更加灵活多变。考生通过资料看到的,更多的是案例、数据、专家谈话及资料中个人的工作感悟等,那种运用传统的方法,从“给定资料”中直接引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作为答案的机会越来越少,能力测查也开始侧重转向考生的“领会精神”的能力。这就要求应试者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透过资料的文字表面看到其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拨开资料文字表面的“迷雾”,找到“明月”,作出符合要求的理想答案。

对照近几年的试题,申论考试资料的呈现方式与提问方式,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一是要求从案例的陈述中找出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省试题:“根据‘给定资料7~8,请你分析张悟本事件折射出哪些现实问题?”这个问题所对应的资料是7~8,其中资料7主要是×××总理有关讲话内容,资料8主要讲述的是张悟本如何从一个纺织厂的下岗职工,借助有人“包装”和“炒作”,最后成为一名伪专家、假神医的,导致不少人对他趋之若鹜,粉丝无数。题目要求找出张的事件中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

再如×试题:“请联系‘给定资料提供的云南丽江‘玉湖水利群体事件案例,反思为什么经济发展了,一些地方非理性群体事件仍会不断发生?‘玉湖水利群体事件妥善处置给我们处理复杂问题哪些启示?”资料中介绍这起事件的起因、过程、处置方法、个人感悟等,整个事件涉及面广,人员众多,题目要求从这个事件的妥善处置中找到工作启示。

二是要求考生谈谈个人对资料中涉及到的某个词语或某句话的理解。这种题目要求中所说的含义或某个句子,它对考生来说往往是陌生的,要求回答的既不是专业术语,也没有现成的答案,而是要通过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揭示这个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所体现的内容意义。如×试题所陈述的是如何防灾减灾事件和问题,其中又涉及到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题目要求“根据‘给定材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

再如×省试题资料中先讲到我国渤海污染的严重程度,接着又讲述了日本濑户内海是如何由“天然的鱼仓”到后来由于工业的发展,海产品受污染,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题目要求考生通过结合这些具体事件,谈谈对给定资料中的一句话:“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的理解。

三是要求指出资料中某种做法的目的和意义。如×试题的资料中先讲述了某矿业公司加大投入,对排土场、尾矿库采取不同方式开展土地的复垦工作,并取得成效,接着又介绍了河南省整治空心村工作,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试题要求:“给定资料中谈到了排土场、尾矿库的绿化,‘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的整治,请概括说明这些做法的目的和意义。”

尽管提问的形式多样,给定资料纷繁复杂,但在解答时,只有运用正确的解读策略,才有可能找到理想的答案,完成题目的答题工作。如何才能正确解读资料并符合作答要求呢,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题型,重在推断

传统的从资料中直接找到所需要的句子或词语作为答案的题型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用隐蔽的方式将答案要点意思隐藏,这就要求考生不仅仅是读懂资料中的字面内容,更重要的是读懂材料背后所隐含的意思,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推断材料中隐含的态度、意图、倾向和目的,阅读时主要关注的不是材料“说了什么”,而是推断材料“想要表达什么”。如上述提到的要从张悟本事件归纳出折射的社会问题,在作答时,不能只局限于事件本身,必须结合资料进行推断,才能找到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医疗体制问题、监管缺失问题、学术研究脱离社会需要问题、公民缺乏科学精神问题等。明确题型,转换思路,重在推断文意,成为答题的关键。

(二)领会要求,研读资料

申论一般有三到五道题,每道题都有其特定的作答要求,在动笔作答之前,首要的任务就是先要审读“作答要求”。认真审题,只有明确回答什么问题和具体要求,带着问题阅读,在头脑中有了问题意识,才能提高阅读材料的效果,在短时间内,明确各个材料的真正用途,寻找到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对其进行提取、整合和推断。

比如:2015年×省联考试题第二题:“给定资料2~3反映了人们在过去的工作和生活方面形成的很多‘惯例或‘习惯做法正在悄然改变。请分析导致这种改变发生的主要原因。要求:(一)准确、具体、简明,条理清楚;(二)不超过200字。”

阅读这个题目,让我们明白三点:一是答题只针对“给定资料2~3”,答案应从其中提取;二是明确了要回答的问题,即要找出改变“惯例”或“习惯做法”的原因;三是从“准确、具体、简明,条理清楚”的作答要求可知,最好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作答。这样明确之后,再去阅读资料和答题,目标明确,大大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研读资料是申论作答中的重要环节,题目中的很多答案就隐藏在给定资料中,需要应试者通过阅读来寻找、整合和推断,从给定资料中寻找答案,在阅读时标注段落序号和勾画关键信息,将资料中有价值的词语或句子的关键信息勾画出来,然后思考、推断、整理,如果撇开材料凭主观作答,或者按照一些人所提供的模板作答,就会脱离命题者的考查意图,与答题要求相去甚远。

(三)整合信息,梳理层次

整合信息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将阅读资料过程中勾画出来的有价值信息或者感悟进行思考整合,形成答案;二是作答时要注意对形成的答案进行科学的排列组合,讲究逻辑顺序,做到先主后次,主次分明;三是要提炼答案,做到回答思路清晰,语言简洁,表达完整。对每条每项的作答,最好能采用“主旨句+说明句”的方法。

我们仍以2011年×省联考试卷第二题为例:“根据给定材料7~8,请你分析张悟本事件折射出哪些现实问题?”要回答好这一道题目,首先要看题目要求,认真阅读试卷“给定材料7~8”,说明答案就隐藏在这些资料中,在阅读时注意勾画资料中有价值的信息和及时记下灵感火花,这是作答的第一步,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并分条列项排列,最后在形成具体答案时,对答案每个层次采用“主旨句+说明句”的方法,参考答案如下:

根据给定资料7~8,张悟本事件折射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现实问题:

第一,国家医疗体制存在弊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突出,正规的医疗机构不能满足百姓少花钱、看好病的需求。

第二,政府相关部门监管缺失。面对社会上存在假文凭、假专家、假著作现象,一些媒体的非理性炒作,政府相关部门没能及时有效地监管。

第三,科学医学知识不能及时转化。许多货真价实的医学专家,他们的活动仅限于学术圈,没有将学术知识转化为群众需要、通俗易懂的养生知识,导致假神医占领市场。

第四,公民缺乏科学精神。科普工作落后,导致公民科学精神缺失,科学素质低下。

以上回答,采用了分条列项,从四个方面回答,内容重要程度由主到次安排,在每条的回答中又采取了“主旨句+说明句”的方法,使整个答案条理分明,采分点得到突出体现。

总之,重视给定资料的阅读,读懂文字背后的意义,是考生的阅读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只有拨开文字表面的“迷雾”,转换思路,积极思考,善于推断,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明月”,作出完美的答案。

(摘自《应用写作》)

猜你喜欢

迷雾答题资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迷雾》;《石皮晓》;《emoti on-沉》;《emotion-向》
追踪迷雾怪人
迷雾美英
数列迷雾不用怕 防微杜渐见奇效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