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早期Lisfranc关节损伤的可行性研究
2015-09-28陈士全
陈士全
[摘要] 目的 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早期Lisfranc关节损伤的可行性。 方法 整群选取2010年6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75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给予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和实验组(n=38,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足部评分和解剖复位情况。结果 实验组解剖复位率97.4%明显高于对照组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足部评分(91.53±4.83)分显著优于对照组(91.53±4.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早期Lisfranc关节损伤可显著提高复位质量和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Lisfranc关节损伤;可行性;切开复位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8(c)-0044-02
Feasibility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in Treating Early Lisfranc Joint Injuries
CHEN Shi-qu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lai County, Baicheng, Jilin Province, 137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in treating early Lisfranc joint injuries. Methods 75 patients with Lisfranc joint injuri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June 2010 and January 2015 were randomized into control group in which the 37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nd experimental group in which the 38 patients underwent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Maryland foot score and anatomical redu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surgical methods. Results The anatomical reduction rate was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97.4%) vs (75.7%); after treatment, the Maryland foot score was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91.53±4.83) vs (79.59±4.57), and the differences above were bo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early Lisfranc joint injur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duction and outcomes, therefore it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Lisfranc joint injury; Feasibility; ORIF
Lisfranc关节损伤主要是指患者的跖跗以及前方跖骨等关节部位发生损伤的情况,其属于一种跖跗关节骨折脱位,广义上也被认为是关节内损伤,发生率约占骨折损伤的0.2%左右,因为解剖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症状也不明显,很难及时发现,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加剧病情,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1]。常规治疗方法整体治疗效果比较一般,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仍受到严重影响。为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早期Lisfranc关节损伤的可行性,现整群选取该院2010年6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75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75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实验组(n=38),实验组男患者16例,女患者22例,患者年龄17~53岁,平均年龄(38.5±1.5)岁,其中高处坠伤20例,交通伤12例,跌伤6例;对照组男患者20例,女患者17例,患者年龄15~54岁,平均年龄(40.5±1.3)岁,其中高处坠伤18例,交通伤15例,跌伤4例。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行硬膜外麻醉,直视下对关节进行复位,采用克氏针稳定Lisfranc关节,术后I期或延期对伤口进行关闭。实验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具体手术步骤:确定患者关节损伤的具体范围,在其足背位置作纵行直切口(长度约1~2 cm),在直视下对骨折及受累关节进行手法复位,采用螺钉固定第1跖跗,采用微型钢板对第2、4跖跗进行固定;针对中部外侧柱缩短的患者需要采用异体骨或者自体髂骨植骨之后,采用微型钢板和克氏针进行固定,各关节进行被动活动以确定固定符合既定标准,给予X线片检查,以便确定脱位或者骨折复位符合标准,缝合破损关节囊和韧带,然后对切口进行加压包扎,最后的外固定采用短腿支具或石膏托。
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7 d常规应用抗生素,6周之后若患者恢复良好,可拆除外固定物,及时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工作,若患者直至单纯的跖跗关节脱位,则在术后8周时就可进行部分负重练习;若患者是跖跗关节脱位同时伴随骨折的情况,术后3个月可根据医生指导和关节恢复情况进行部分负重。术后6周可将克氏针拔除,术后9个月可将微型钢板拆除。
1.3 观察指标和复位评价标准
1.3.1 评价足部功能恢复情况 使用Maryland对两组患者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足部功能恢复越好[2]。
1.3.2 评价复位情况 解剖复位:术后给予C型臂X线机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无脱位情况,完全符合正常解剖。
近解剖复位:术后给予C型臂X线机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存在脱位情况,脱位距离≤2 mm。非解剖复位:存在脱位情况,脱位距离>2 mm。解剖复位率为近解剖复位和解剖复位之和[3]。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解剖复位率比较
实验组解剖复位率97.4%明显高于对照组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解剖复位率[n(%)]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足部功能评分
治疗后,实验组足部评分(91.53±4.83)分显著优于对照组(91.53±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足部功能评分(x±s)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针对Lisfranc关节损伤临床方面主要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保证骨折部位复位,也能早期进行术后功能锻炼。但相关学者研究证明[4-5],Lisfranc关节损伤接受闭合复位内骨定治疗时,微小骨折的治疗效果不佳,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根本目的在于尽快帮助关节恢复稳定,同时恢复正常足弓,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尽可能恢复复合体解剖对位关系是其主要治疗原则。因为Lisfranc关节并不是指一个关节,而是由多个小关节共同组成,若只是采用克氏针进行固定,虽然可减少对组织造成的损伤,但那些比较细小的关节脱位发生率较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6-7]。临床方面将克氏针固定应用于关节内损伤处理的环节中,同时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法予以治疗,通过此种治疗方法,医护人员可在直视下对关节骨折情况进行准确复位,放置固定物时也标准规范,效果良好,可有效促进损伤关节的快速恢复。此外,采用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需要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若患者伤口8 h无法接受及时的手术治疗时,可等到伤口7 d其患足背开始出现褶皱时再进行手术,若手术时机选择不准确,则会使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增加,伤口也不能再既定时间内愈合,还有可能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8-9]。
该组研究中,实验组解剖复位率97.4%明显高于对照组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足部评分(91.53±4.83)分显著优于对照组(91.53±4.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到如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早期Lisfranc关节损伤可显著提高复位质量和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这与赵鹏飞等人[10]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近远期疗效分析一文中的相关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 张云峰,段洪,周立新,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早期Lisfranc关节损伤[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4):346-348.
[2] 夏洪刚,李杰,吕德成,等.闭合复位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4):370-371.
[3] 李林华.Lisfranc关节损伤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4):70-72.
[4] 陈阳.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早期Lisfranc关节损伤的疗效[J].当代医学,2013,40(33):66-67.
[5] 赵鹏飞.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近远期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35(31):71-72.
[6] 陈志新,李景银,张鹏,等.AO空心螺钉治疗C1型Lisfranc骨折脱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11):1048-1049.
[7] 陈舰,胡孙君,陈杰,等.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21例[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4):421-422.
[8] 陶纯全,吴俊林,刘长江,等.Lisfranc损伤手术治疗1例成功报道[J].医学美学美容,2014(4中旬刊):486-487.
[9] 沈超,陆耀刚,朱汉光,等.Lisfranc损伤的诊疗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3):277-279.
[10] 杨宇,王兵,刘欣伟,等.Lisfranc关节损伤14例外科治疗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4,42(2):207-209.
(收稿日期:201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