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堡”石项链张公堤遗产廊道的人文复兴与生态重建

2015-09-28参赛者万玥莹舒齐冠任白霏武冠甲官晨

风景园林 2015年11期
关键词:长堤碉堡环线

参赛者:万玥莹 舒齐冠 任白霏 武冠甲 官晨

学校院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景观学2012级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规划2012级

指导老师:赵纪军

从左至右:任白霏、官晨、万玥莹、舒齐冠、武冠甲

1 城与堤

有清一代,汉镇后湖,至夏秋时节,即为汪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1837-1909)主持兴修后湖大堤(人称张公堤),以治水患。“堤外为后湖,堤内十里荷花,饶有兴趣”;堤上自晒甲山(今岱家山)往西筑有碉堡,“内实以兵守之”[1];“堤内50方英里之洼地,……以有堤故,悉成膏腴……后湖之患乃免”[2]。武汉保卫战之时(1938年),沿堤碉堡群又成为汉口的最后一道防守屏障,百余将士壮烈牺牲,为后方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直至上世纪60年代“文革”之前,张公堤仍不断被修复翻新,发挥着它的防汛功能。

时过境迁,随着武汉市堤防体系的整体升级以及葛洲坝、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的启用,张公堤防洪效用已完全丧失,因此也逐渐淡出了武汉市民的记忆[3]。沿堤修建起的三环路(北线)车水马龙,隔离带另一侧的长堤则门可罗雀。孰曾知晓,这座连绵13.76km的土石之器守护了城市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而城市似乎不曾知恩——阻挡洪水的长堤如今也同样限制了城市的蔓延,于是主干道将长堤截断,立交的基桩扎进堤身,三环的匝道横梗堤面……城市高速度、低质量扩张的后果也随之而至。

2 挑战与契机

城市空间乏味第一。三环线形成一道城市屏障,把张公堤隔绝在城市北侧,有效连接环线两侧的通道寥寥,因而张公堤的可达性极低;张公堤自身又被匝道、立交打断,沿堤通行性也较低。此外,堤上空间均一单调,缺乏游憩设施,几乎没有人在张公堤沿线活动,这里成了城市缺乏活力的灰色区域。我们思虑“人文复兴”,除了要复兴本土的历史文化,更要复兴积极的大众活动,营造人性场所,使人们参与其中并与之互动。

生态系统退化第二。出于防洪功能的需要,堤坝顶面全程为硬质铺装,北坡用六边形石砌密致排列,南坡则在修建三环线时对绿化进行过改造,种植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

堤上缺乏良好的遮荫条件,也无法形成良好的生物聚居地。三环线每日产生的大量尾气摧残着脆弱的绿化带,整个长堤的生态系统,如若听之任之,其品质与前景堪忧。我们构想“生态重建”,是要结合雨水治理、河道疏浚、植被优化,修复张公堤沿线的生态系统,重现当年“黄花烂漫,千顷一色”的后湖胜景。

文化遗产衰败第三。武汉北三环的建设以张公堤为分界线,在道路、高架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文物保护让位于工程建设,张公堤沿线的碉堡群不断被拆除、被垃圾填充、被泥土掩埋。从城市文脉传承的视角考察,这是城市化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一种傲慢、冷漠的态度。在城市化突飞猛进的过程中,城市文脉不断丢失,城市居民生活缺少了人文环境,缺少了本土特色。我们打造“遗产廊道”,是意欲整合线性历史文化空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同时有机结合基础设施系统、标识解说系统以及游赏观览系统。

3 “堡”石项链

几乎在张之洞兴修张公堤的同一历史时期,远在大洋彼岸的波士顿,开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先河的工程——绿宝石项链,也在奥姆斯特德笔下孕育而生。如果说“宝石项链”代表着工业化背景下对于绿地系统规划的认可与普及,那么“‘堡’石项链”就是全球化背景下、借鉴这一系统规划方法,将人文与生态加以结合的本土化诠释。

张公堤与碉堡所承载的历史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城市特色的塑造却需要城市的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人们需要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深刻的认同感。因之,我们运用风景园林设计的手法保护碉堡的历史遗存、设计营建抗战碉堡博物馆,即希望人们可以记住这座城市的风云历史,期盼人们沿着张公堤绿道休憩的同时,感受这片土地的精神内涵。

“‘堡’石项链”地段恰位于2015年建成开放的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以东。前者借今年时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契机,着重关注了张公堤碉堡群这一历史文化工事的保护和利用,重塑场所精神和生态环境;后者横跨张公堤与三环线,着力解决荆山垃圾填埋场棕地的恢复利用,“‘堡’石项链”的塑造力图与之一并贡献于三环线的绿道建设、甚至整个城域的绿地系统,完善城市功能、健全城市生态。

[1]董玉梅. 张公堤今昔[J]. 武汉文史资料,2012,(7): 50-52.

[2]方秋梅. 论晚清汉口堤防建设对城市环境变迁的影响[J].江汉论坛,2009,(8): 72-78.

[3]赵纪军,庞克龙.人文与自然的交织——解读张公堤历史变迁[C] // 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论文汇编.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296-301.

猜你喜欢

长堤碉堡环线
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建成啦
美丽的川西小环线
忆(通韵)
济阳坳陷长堤地区走滑构造特征及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那些不可移动的碉堡
老碉堡,该如何走进未来?
问客
太原近代碉堡建筑防御性功能探析★
行纪阿里大环线
水 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