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贷:安吉美丽乡村的“绿色引擎”
2015-09-28小康财智范颖华
文|《小康·财智》记者 范颖华
农信贷:安吉美丽乡村的“绿色引擎”
文|《小康·财智》记者范颖华
正是因为信贷资金的提前介入,安吉县提前三年完成了五年规划目标,实现了绿色产业、自然生态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撬动了旅游业及农家乐产业的蓬勃发展。
壮阔如海的竹林,李慕白与玉娇龙或穿梭其间,或立于细长的竹稍上斗剑,那唯美得犹如舞蹈般的中国功夫飞扬着江湖神韵。李安在影片获奖之后曾这样说过:“是安吉的秀丽山水让《卧虎藏龙》登上了奥斯卡的领奖台!”事实上,《卧虎藏龙》也让世界认识了拥有万亩翠竹、湖光山色的浙江安吉。
位于浙江省西北部,距离省会杭州一个小时车程的安吉县曾是浙江省的贫困县之一,为了脱贫致富,安吉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向青山开矿,向绿林要财,摘掉了贫困帽子的同时也毁坏了绿水青山,成了太湖、黄浦江的污水之源,走了一条“财政上去了、环境变差了”的弯路。
从“靠山吃山”到“绿水青山”
距离《卧虎藏龙》拍摄地几公里的天荒坪镇余村村,拥有优质的石灰岩资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曾是全县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村集体每年因为开矿能有200万元的纯收入,因此成为了安吉“首富村”。面对这个称号,余村的老百姓笑不出来。
“开矿就要用炸药,村里面经常是轰隆隆的爆炸声。我们生怕走在路上的时候天上掉下来一块石头!”村民老吴回想起十年前那揪心的日子就眉头紧皱,“开矿炸的整个村子到处都是灰尘,光照也有了影响,我们种的竹笋都一年比一年小。”
一时间,发展心切的安吉引进了印染、化工等污染重、能耗高的项目,青山绿水变成了白山灰水。曾经气净、水净、土净的安吉欠下了生态账:破坏了环境,子孙后代靠什么吃饭?
2003年开始,余村村委会决定响应安吉打造生态县的号召:关停矿山。可到了2005年,余村集体收入断崖式跌至20多万元。关掉矿厂后靠什么发展经济、奔小康,没人给出确切答案。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余村调研。当他听到村里下决心关掉了石矿,停掉了水泥厂时说:“一定不要再去想走老路,还是迷恋过去那种发展模式。你们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个就是高明之举。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它有含金量。”
“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要学会选择。”安吉县委书记单锦炎说,“习总书记的这句话鼓励余村,也鼓励安吉走上了生态立县的道路。”
信贷贷出“美丽乡村”
沿着景观道一路开到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万亩竹海尽收眼底,幢幢农居掩映在绿水青山间,一派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在眼前舒展。沿路的民宿门前,记者看到很多浙A、沪A、苏E牌照的私家车有序停放在那儿。
“2008年开始,安吉县决定打造‘中国最美丽乡村’,我们高家堂村生态资源这么好,当然也想搞建设。”高家堂村现任村书记周文鑫说,“但是这里原本是个落后村,村集体长期处于负债状态,从修路到铺设排污管道,样样都要花钱。没有资金,项目怎么落地开工?”
一些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较弱、基础较差的行政村和高家堂村一样陷入困境。一时间,如何争取金融支持、获得资金活水,成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所在。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广泛而又复杂的长期工作,点对点的单一金融支持根本无法发挥扶助功效,只有依托社会化的大平台,各单位、各部门相互合作,才能形成合力。”安吉县农办副主任任强军向《小康》记者介绍说,县里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资金是通过‘先建后奖’的方式发放,作为建设资金的财政奖励只能够在创建评定之后才能发放,资金瓶颈问题十分突出,这个时候,金融机构作为融资平台,起到了关键作用。
2009年7月,安吉农商银行及时与县政府对接,创新推出了“美丽乡村”建设链贷款,利用资金的提前介入为整体创建提供了启动资金。高家堂村正是首批“美丽乡村”贷款的获得者。
“我没想到,钱会批得这么快!”周文鑫说他做梦也没想到,从申请贷款到资金到位,600万元的贷款,一个月就到账了。
为了能让因为资金短缺而停滞的“美丽乡村”建设快速运转起来,安吉县政府成立社会化运作的国信担保公司为“美丽乡村”贷款提供担保;县财政出资建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风险专项资金”用于乡镇建设资金的风险补偿。
“2008年以来,我们通过‘美丽乡村’贷款投入新农村建设的信贷资金超过6.8亿元,申请贷款的行政村有118个。”安吉农商行董事长周盛东向《小康》记者介绍说,为美丽乡村“量体裁衣”的贷款产品通过资金的“输血”让乡村自我“造血”成为了可能,不仅如此,该行的贷款投向也逐步偏重绿色产业。
有了资金支持,高家堂村一天一个新面貌,按时完成了建设规划目标。2013年,高家堂村作为整体景区被开发,成为了全县“一票制”旅游村的典范。2014年该村集体收入已达470万元,比2009年增加了363万元,增幅达339%,人均纯收入达27150元,比2009年增长了81%。
让村民惊喜的是,村里将村集体资产折合成股份,平均分给村民。“每年年末,我们每个人都会分到几百元,像我家四口人都能参与分红,去年有2000多元。”村民金水清笑着说现在真是住在了金窝里,每天在景区上班一个月能有1500元工资,周末家里空余的四间房间都做农家乐,两天能有近千元的收入,这样一个月算下来能赚到近6000元,“我们和杭州小白领工资水平差不多了呀!”老百姓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昔日的落后村也获得“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称号。
“美丽乡村要做2.0版,首先就要做到‘共富乡村’。安吉模式是把富民与强县有机结合起来,是山区、半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最好样板之一。”浙江省咨询委员会“三农”发展组组长顾益康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对安吉县的美丽乡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正是因为信贷资金的提前介入,安吉县提前三年完成了五年规划目标,实现了绿色产业、自然生态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撬动了旅游业及农家乐产业的蓬勃发展。
2014年安吉县旅游总人次120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7.5亿元,门票收入2.16亿元,分别增长15.4%、24.7%、16%。安吉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铭权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安吉未来的美丽蓝图,“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城为核心、做美优雅竹城;以镇为节点、做靓风情小镇;以村为基础、做精美丽乡村。”
农民靠信用“创业创富”
周六早上六点,高家堂村“爱情海饭店”的老板娘王杏芳就开始忙着做早饭。前一天,有十几拨来自上海、江苏的客人住进她的农家乐,给他们提供免费早点是王杏芳一直坚持的服务。
“回家乡办个农家乐其实是我老公生前最大的愿望。”王杏芳的丈夫在2010年被检查出脑癌,经历几次手术后仍然不见好转。从亲戚口中王杏芳得知,丈夫一直很想落叶归根,回村里开个农家乐,苦于看病已经花去近百万元,不好意思和自己开口。她急忙赶回高家堂,向村里咨询拆旧建新的相关问题。不久之后,荒废已久的老房子顺利拆除。新房子装潢时,钱的问题还是被提上了议程:还差20多万。
“村里现在有信用小组了,你去看看你的信用值多少钱。”王杏芳的邻居建议她去安吉农商行申请一张“丰收彩虹卡”。将信将疑的她打了个电话咨询农商行,没想到,客户经理直接来家里帮她把卡面申领的手续办完了。
一周后,村里信用小组对王杏芳的道德品质、信用记录、净资产情况,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内容进行调查核定,最终授予她28万元的贷款额度。
“10年前我们做生意想贷款5000块钱买个皮卡,那是多困难的事情啊,又要四处打点银行工作人员,还要低三下四的求人担保。”王杏芳很意外,十年后,她的信用就能给她做担保,不需要抵押,她只用了五分钟就去安吉农商行柜台取了20万,装修的问题迎刃而解。
除了王杏芳所在的高家堂村,全县187个行政村都成立了“村级信用小组”。“这个创新破解了农村贷款难这一‘痼疾’。”浙江省人民政府资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徐志宏向《小康》记者介绍说,原本在农村开展信贷业务,必须要大量的信用“软信息”做支撑。遗憾的是,一直以来农村信用环境建设都是滞后的,银行不能及时掌握农民的信用数据,这样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多数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而提高贷款门槛。
村级信用小组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将搜集到的信息录入安吉县农商行“彩虹卡贷款综合授信管理系统”,最后根据权重评分,让农民的信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钱,享受普惠金融带来的红利。
“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仅要口袋富裕,更要精神富裕。”在安吉县马家弄村当了五年党支部书记的沈广宏说,长期以来,如何提升农民文明水平都让他头疼。“缺抓手,难以找到切入点真正‘刺激’到农民,让他们主动去改变。直到我们做农户信用评价,终于找到突破口。”沈广宏兴奋地说,“你道德品质好,贷款额度不仅比别人高,而且利率还低,要是你平时就喜欢赌博啊,那可能你的信用分数非常低,额度也是低的可怜。村级信用小组就像‘诚信监督员’,让农民知道守信用的重要性。”
没有了启动资金的困扰,很多人选择和王杏芳一样自己创业做“农家乐”。截至2014年,县域内农家乐也从最初的几十家发展至600余家,床位超过6000张,占到了全县旅游饭店床位的“半壁江山”。
“美丽乡村发展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如何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李克强在浙江提出‘两创’理论,而其中的根本,就是资金的提供。”在三农专家顾益康看来,这薄薄的“丰收彩虹卡”给与农民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是在建设“美丽乡村”背景下让农民走上创业创富之路,让外流的年轻人回归自己的家园,让安吉真正成为美丽经济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