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元素在国产动画中的应用研究

2015-09-28

戏剧之家 2015年17期
关键词:可视性程式戏剧

于 璐

(东北电力大学 吉林 吉林 132000)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发展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中国文化在最近几年的发展受国外文化熏陶比较严重,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不重视甚至是忽略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习俗。这一现象的发生,使得国家开始注重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开始大力宣传与弘扬这些传统文化习俗,让更多的中国人意识到自己文化的重要性。戏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典型代表,包含了众多的艺术元素,例如舞蹈、绘画、杂技、武术、诗歌等等,所以将戏剧元素融入到国产动画当中,是当代国产动画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戏剧元素应用在国产动画中的必然性

(一)画面上具有可视性。将戏剧元素应用到国产动画当中,画面的可视性是其应该考虑的首要因素。可视性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是指从一个或多个位置视线所能看到的范围,强调的是视觉的通达,但今天人们对可视性的理解还包括非视线范围的可达性。所以对可视性含义专业的解释是两点之间沿特定轨迹的可通达性,即当我们在看一个东西的时候能否将其理解、接受和还原[1]。

国产动画融入戏剧元素后,可以较好地满足观众的欣赏要求,并且在观赏的过程中,观众可以回忆和联想到自己熟悉的某些戏剧元素,进而实现对自身掌握戏剧元素文化的一个深化和丰富。另外,由于个人喜好不尽相同,通过动画的形式可以满足不同观众对不同戏剧种类、不同音乐风格、不同戏剧表现形式的欣赏。根据戏剧元素的不同类别,结合动画主题和人物性格创造不同的动画人物,搭配不同的音乐,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

(二)艺术上具有可塑性。动画从本质上而言是隶属于电影的一个分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传播媒介方式的逐渐丰富,动画又产生了多种表达形式和传播形式,例如网络动画等。电影在当代被视为第七艺术,而动画作为电影的一个分支,自然也同样拥有一定的艺术性。首先从动画自身的角度分析,特别是应用了戏剧元素的国产动画,戏剧元素与动画的结合,使得动画具有了戏剧元素的一些艺术特性,例如动画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戏剧中舞台演出时的程式化表演艺术特性;动画在创作时需要注意镜头的转换、对接等影视方面的问题,这些动画镜头的切换、转场等是动画对影视艺术的一种体现;动画创作对人物形象的设计需要勾勒线条、进行色彩搭配等,这是动画具有绘画艺术性的一种体现[2]。

二、戏剧元素在国产动画中的具体应用

(一)戏剧元素的程式性应用。在戏剧中,所谓程式性是指一些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出场和动作都是事先规定好的,是经过严格规定的、具有通用性的动作。这种夸张的程式性动作经过长期反复的演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戏剧舞台上。通过长期的欣赏,观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程式性动作的含义和作用已经非常熟悉和了解,知道程式性动作是虚拟的,是根据生活中真实的动作运用提炼、夸张等手法形成的。正因为戏剧程式性有别于生活实际,才使得大量的观众为之着迷。而其在国产动画作品中的应用是通过角色动作、场景环境和声乐配音进行体现的,国产动画的程式化表现使得其更加具有民族艺术特点,更加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标准,更加吸引观众[3]。

(二)戏剧元素的非写实性应用。动画在创作的过程中,其具有的假定性特征使得动画的情境设计和人物形象塑造采用戏剧中的非写实性表现手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戏剧元素的非写实性与中国艺术理论中的“以形写神”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戏剧元素的非写实性特点在国产动画中的运用,使得国产动画的表现力和表现方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动画本身的假定性特征得以落实。

三、总结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带给观众视觉享受的同时,还应该将其蕴藏的文化知识传播给广大观众,国产动画特别是应用了中国传统文化戏剧元素的国产动画,其具有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色可以通过动画这个媒介得以很好的传播,让中国人民对国家的优秀历史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实现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通过本文对戏剧元素在国产动画中的应用介绍,可以看出它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1]王丽娟.传统戏曲中的艺术元素在国产动画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

[2]窦金启.戏曲动画及其艺术性和传播理念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3.

[3]樊译蔚.论国产动画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可视性程式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延长优化
英语程式语可学性的语言模因论解读
基于Motor-CAD的增程式电动车发电机设计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博科:开放式可视性架构提升运营商流量洞察力
增程式电动环卫车APU启停控制策略的设计
基于可视性分析的谷地弯曲识别及结构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