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采茶戏的现状调查研究

2015-09-28刘源茜

戏剧之家 2015年17期
关键词:采茶戏赣南剧目

刘源茜

(赣南师范学院 科技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一、赣南采茶戏现状

赣南采茶戏,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融合民间采茶歌、灯彩、客家方言和曲调而成,具有浓郁的赣南客家气息。赣南采茶戏在清代康、乾年间发展最盛,有三十多个戏班,之后逐渐衰落。到解放前夕,赣南只剩下五六个戏班。新中国成立后,赣南采茶戏也得到了新生,走上了新的历程:2006年,赣南采茶戏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荣获江西省文艺繁荣工程优秀剧目奖;2010年上海世博会,赣南采茶戏作为江西省周文化演出项目,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观众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赣南采茶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根据对赣州市黄金校区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赣南剧院的走访,发现赣南采茶戏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赣南采茶戏正在逐渐淡出观众的生活,甚至被遗忘。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群体,对于赣南采茶戏非常陌生,甚至没有听说过;二是赣南采茶戏剧团很难招收年轻的演职人员,正处于“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境地。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客家文化的奇葩,是民俗文化的瑰宝,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很有必要,刻不容缓。

二、赣南采茶戏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不景气

1.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赣南采茶戏的市场因素发生了变化,对其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是观众的文化娱乐方式多样化,如,电视、电影、音乐、上网等,必然导致赣南采茶戏的观众分流;二是观赏习惯的变化,现时的观众更习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观赏戏曲,或是现场近距离观赏,而不习惯在剧院观赏;三是观众兴趣的变化,观众感兴趣的是贴近生活的文化娱乐方式,而赣南采茶戏的剧目大多以封建社会为背景,与现时的观众需求脱节。

2.赣南采茶戏自身的原因。赣南采茶戏市场不景气,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原因。面对社会发展,赣南采茶戏仍以剧院演出和受邀演出为主,与观众日常的观赏习惯(如电视、网络)相背离,不方便观众欣赏,也远离了观众的生活;面对市场空间变小的现状,赣南采茶戏剧团经营理念保守,未能主动走出去(如寻求当地政府的帮助或与当地旅行社合作等)拓展新的市场,使得演出空间越来越小;面对观众兴趣的变化,赣南采茶戏剧团未能及时结合观众需求进行创新,仍演出反映封建社会价值观的传统剧目,很难吸引观众。

(二)人才缺乏,人才培养乏力

赣南采茶戏的人才缺乏是多方面的,从编导、作曲到演员都处于势单力薄的状态,特别是缺乏年轻演员。用赣南剧院院长卢志苑的话说,就是“青黄不接、后继无人”。造成赣南采茶戏人才缺乏的原因,主要还是市场不景气、观众流失。市场不景气,直接影响了演职、创作等人员的收入,很多人员纷纷改行。

赣南采茶戏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一是家族式的口传心授,即老一辈的赣南采茶戏人,从家族中挑选合适的后辈,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培养;二是依托赣南文艺学校定向培养,即由赣州市各县(市、区)每年选送3至5名学生到赣南文艺学校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带编制加入赣南采茶戏剧团。然而,实践证明这两种人才培养机制,已无法保障赣南采茶戏的人才输送。

(三)剧目陈旧,缺乏创新

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有《九龙山摘茶》《唐二试妻》《上广东》《吹鼓手招亲》《满妹添喜》等,这些剧目多以喜剧为主,反映了当时赣南百姓的劳动过程和生活片断,具有浓郁的赣南客家气息。但是,这些剧目是在封建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对于现代社会的观众来说显得陈旧,很难吸引观众。虽然,赣南采茶戏也有新时代的精品剧目,如《山歌情》《长长的红背带》等,但相对较少。赣南采茶戏创作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需要创作人才,但在市场不景气、人才流失严重的现状下,剧团在“资金”和“人才”方面均很难满足创作的要求。

三、赣南客家采茶戏传承与发展方面的思考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引发了空前的社会激变与整合,在电影、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冲击下,曾经有过“万人空巷”之辉煌的戏曲艺术,进入了“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困境中。面对地方戏曲的悲惨命运,很多专家都在呼吁要努力发展地方戏曲艺术,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主张。赣南客家采茶戏的发展一直得到政府部门和专家的关注,赣南客家采茶戏在2006年5月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赣南客家采茶戏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契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音乐、剧本构建、创新等方面探讨了赣南客家采茶戏的发展思路。

(一)在自己的创作中渗入与时代相符的现代意识

赣南采茶戏原本就是以反映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为主题的地方小剧种,因此,我们的创作者们应该扎扎实实地深入农村、深入生活,去发掘现代农村文化的内涵,抓住时代的本质,反映新时代新农村的精神风貌,讴歌新时代的新农民、新事物。同时要以市场经济的创作模式去面对生活在市场经济中的观众,将现代观众的审美观作为戏剧创作的标准,以增强传统戏曲在现代观众中的亲和力。

(二)在音乐创作和唱腔设计中加入现代意识

赣南采茶戏的音乐来源于当地民间的民歌、小调、灯彩音乐和说唱音乐等,属于曲牌体结构。其中许多曲牌因优美动听而被广为传唱。如传统曲牌【斑鸠调】就曾被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引用;传统曲牌【送郎调】被电视连续剧《长征》改编成《十送红军》而唱遍了大江南北。传统的音乐曲牌虽然旋律优美,但在表现力方面却显得四平八稳,抒情有余而激情不够。一旦遇到剧情复杂、跌宕起伏、人物情感丰富的大戏,传统的曲牌连缀体音乐的表现能力就暴露出明显的不足。因此,要使音乐能完美地为剧情服务、为人物性格服务,在音乐创作和唱腔设计上就必须注入现代意识。要博采众长,呈开放型、包容型,要在音乐创作中吸收流行音乐、古典音乐以及时尚节奏等方面的营养,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优点,改变音乐和唱腔表现形式的单一化,在保持本剧种的音乐风格的前提下使旋律进行呈现新态势,让音乐色彩和音乐节奏更加丰富,更加富有时代感。

(三)在表演方面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吸收各种舞蹈的养分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极具特色,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独具风格,它的“矮子步”“扇子花”“单水袖”等表演手法更是堪称一绝。尽管在表演形式上,赣南采茶戏没有那种与现代观众的生活节奏和欣赏水平存在很大差距的“唱时‘一唱三叹’、念时‘拿腔拿调’、打时‘固定模式’”的程式化的东西,但是优秀的传统仍然需要吸纳新鲜血液,需要发展和创新。若要使赣南采茶戏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发扬光大,让新时代的观众更加能接受它、喜欢它,那么在表演方面也必须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吸收现代舞蹈、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的养分,借鉴兄弟剧种好的表演形式,把传统的身段、手法、步法等表演形式更加诗意化,最大限度地扩大它的美学价值。但这一切都应在一个统一的前提下进行,那就是遵循艺术规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丢掉了传统就等于丢掉了赣南采茶戏这一艺术形式的精髓和特点。

四、结语

我们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促使赣南采茶戏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地向前发展。综合以上四点以及我们在以往工作中的种种经验,可以得知,只有创新中的赣南采茶戏才是有生命、有活力、有光明前途的民族艺术。我们相信,通过几代赣南采茶人的不懈努力,赣南采茶戏这一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一定会开放得更加灿烂鲜活。

[1]欧阳绍清.赣南客家采茶戏研究现状及启示[J].大舞台,2012(2).

[2]王婷,徐灵.赣南采茶戏的艺术风格与传承创新[J].农业考古,2009(3).

猜你喜欢

采茶戏赣南剧目
文化三馆讲好赣南审计故事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舞台剧目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