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5-09-27韩亚芳
韩亚芳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情境;教学内容;课后延伸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6—0103—01
数学与现实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素质,而且还可以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生活性、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质疑、自主研究,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探索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还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先出示平时见到的红领巾、扇子、扣子、七巧板、书本等实物,然后利用多媒体的展示功能抽去实物,留下角、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几何图形就在我们的周围,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合理重组教材,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遵循这一理念,教师就必须合理重组教材,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笔者对书本上的例题进行了改编,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星期天,晶晶和妈妈去华信超市购物,看中了一个玩具(单价32元),一件衣服(单价68元),开好发票后到收银台付款,妈妈带了340元钱。她会怎么付钱?还剩多少钱?这里笔者赋予枯燥的数字以“生命”,使学生跃跃欲试,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三、课后延伸,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际计算、测量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进行某些角色的扮演活动,比如扮演收银员、服务员、工人、统计员等,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又如,当学生学习完“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当一个小小设计师,设计自己的小房间,认真计算每个物品所需要占用的面积,对房间进行合理规划。
再如,学生学习完“关于长方形的有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房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进行测量,通过设计使自己的房间更漂亮。引导学生对自己房间四壁和屋顶涂料进行新的设计,合理安排每平方米的用料,对粉刷面积进行计算等等,让学生不断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会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得到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能得到显著增强。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