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经典古文中学会构建议论文结构
2015-09-27张爱红
张爱红
【关键词】 经典;古文;议论文;结构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6—0095—01
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模仿过程中慢慢学会创新,通过学习和模仿最好的东西来实现跨越式的进步。实施模仿策略首先必须考虑模仿的素材问题。在高中阶段,学生写作模仿比较恰当的素材就是教材。本文就高中语文教材中三篇经典古文的结构进行分析,以期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结构安排有所借鉴。
(一)层进式结构——《劝学》
层进式结构也称递进式、层递式,就是按照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纵向开掘的一种结构方式。层进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时,这些分论点之间构成的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 二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来写。《劝学》正是这种结构的典型,课文共四段:
1 (是什么)提出问题——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2-3(为什么)分析问题——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学习可以提高自己,弥补不足
4 (怎么做)解决问题——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据此,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结构训练:如:以“讲正气”为话题构思一篇议论文结构,可按照上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列提纲如下:
1 (是什么)提出问题——我们做人要讲正气(中心论点)
2-4(为什么)分析问题——讲正气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讲正气的人才能受人敬仰流芳百世
人人讲正气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5 (怎么做)解决问题——讲正气就要为人正直,不欺不诈
讲正气就要见义勇为,敢于同邪恶斗争
讲正气就要爱国,不惜为国献身
(二)并列式结构——《六国论》
所谓并列式结构,指的是在开头部分提出鲜明的中心论点,中间论证部分以分论点的形式将中心论点的内涵以几个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反复强调,结尾再对中心予以重申。
苏洵《六国论》的论证结构很典型,是议论文的最常见的模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分—总”三段论模式。文章首段简洁破题,主体部分分析全面而有层次,将六国的情形分为“赂秦”和“不赂”两种并列的情形并分别加以具体分析论述。这样,使得全文的观点鲜明,论述清晰,层次分明。
学习这种结构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也是非常有效的。如以“生命的价值”为话题作文,开头提出总论点,第二部分可以将中心论点分为三个并列的分论点进行论述: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生命的价值在于包容;生命的价值在于感恩。在结构组织起来的基础上,学生不难结合材料展开论述并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重申观点,深化主题。
(三)对照式结构——《师说》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韩愈的《师说》是对照式论证结构的模式。全文共四段。
第一段, 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第二段, 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第三段, 以孔子为例,进一步从正面论证中心论点。
第四段, 点明写作缘由。
全文主体论证部分是按照“合一反一正一合”的逻辑顺序来行文的。
在实际写作中,正反对照的结构是常见的,也易使文章条理清晰,增强论证的力度。
如以“勤”为话题的作文,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勤能补拙”后,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结合正反得出结论,强化中心。
(正)举明代的张溥的事例(他小时候很“笨”,但是他不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反)举王安石笔下方仲永的事例(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
(结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后来不思进取,终致 “泯然众人矣”! 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这样的正反对照的论证,使文章结构紧凑,增强了论证的力度。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