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马拉松”意识
2015-09-27耿银平
耿银平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看似是一种教育愿望,实际上却是一种过分的教育焦虑。对此,笔者更希望多一些“马拉松”意识。
人生注定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仅仅让孩子获得单纯的知识技能是不够的。要想让孩子走得更远,更为辉煌成功,还应该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比如让孩子富有爱心,情感和谐,懂得谦让,富有担当意识,具有崇高的道德养成,向善向美。尤其要让孩子协调好自我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形成好的情商,等等。做到了上述素养的培养,再加上知识的助力,孩子就有望在人生这场马拉松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遗憾的是,当下不少人功利思想太重,把人生“马拉松”当成了“短跑”、“百米冲刺跑”,幼儿教学小学化、小学教育初中化、初中教育又出现了高中倾向等。这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这种“高压”和“逼迫”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成绩可能会好,却失去身心的和谐,失去了淡定的平常心以及卓越的心理和道德素质,甚至会成为心理亚健康者、心理疾病患者。因为过分竞争和加压而导致的家庭悲剧可谓屡见不鲜。本来想赢得比赛,反而因为上述不利因素,而得不偿失。
“人生的长跑”除了需要“爆发力”,更需要心理定力、体能持久力。过于强调起跑线上的速度,孩子刚开始就跑得非常快,恰恰会过早的透支体力,加大身心耗竭和疲劳程度,等到需要体力、耐力去进行至关重要的关键性比拼的时候,却体能不支,从而影响整个人生长跑的效率和质量。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他认为,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选择所谓好的初中、好的小学,乃至好的幼儿园,虽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家长心理,但它并不符合科学的逻辑。
让孩子慢慢来吧,就像跑一场马拉松,调整好步伐的节奏,准备好持久战的心态,甚至用悠然的心情,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和阳光,充分分享他们这个年龄应该分享品尝到的童年的味道、无忧无虑的时光。这对孩子跑赢马拉松长跑,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撑力、心理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