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历史的回声

2015-09-27李华

含笑花 2015年5期
关键词:王老敌机老兵

李华

一九四五年,是一个令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年份,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在这一年,以中国人民的全面胜利划上句号。九月二日九时许,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这里举行。太平洋战争中盟军主要指挥官之一——美国著名军事将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以盟国最高司令官的身份宣读投降命令。麦克阿瑟说:“在这庄严的仪式之后,我们将告别充满血腥屠杀的旧世界,迎来一个十分美好的世界,一个维护人类尊严的世界,一个致力于追求自由、宽容和正义的世界,这是我最热忱的希望,也是全人类的希望!” 麦克阿瑟签字后,中国军令部长徐永昌将军代表中国在日本正式投降文件上签字。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中国与所有同盟国一起,将邪恶势力终结,为人类赢得持久和平。

七十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无论是内地,还是边疆,都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曾经以亲身经历谱写伟大历史的抗战老兵,分享着发展的幸福和喜悦,他们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老去,很多也已经离世了。在风和日丽的夏天,我受命采访抗战老兵,倾听他们讲述抗战时期的点点滴滴,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回响在耳际,犹如昨天——

在文山市委统战部的资料里,文山在册的抗战老兵并不是很多,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抗战老兵逐渐离开了人世,如今健在的寥寥无几。

家住文山城沙坝地的王汉湘老人是黄埔军校十六期的学员。现已有九十五岁高龄的他,听说我来采访,想听他讲抗日的故事,口中喃喃地说:“太多了,太多了,你要听哪一段呢?”

我说:“王老,您慢慢想,想起什么说什么。”王老的听力非常弱,王大妈凑到他的耳边说了好几次,他还是听不清楚。于是,我写了纸条递过去。

视力尚还不错的王老沉思了半晌,开口说话了——

“一九三八年,前方干部缺乏,伤亡多,六十军撤退到湖北花园整训。我当时在昆明军校,本来还差半年才毕业,但由于战争的原因,我们提前半年毕业,进入新成立的四十师,由昆明出发到湖北花园补充六十军,先整训一个月……”

“在江西的蜜蜂山,我们与鬼子拼刺刀,损失很大,我们一个排差不多全部拼光了。”

说到这里,老人像是不愿意再提起那些令人伤心的往事,休息了好一阵,才又开口说话:“阵地前的河里,有很多鱼,上游的炮弹轰炸后,使下游十几公里内的战士得到很好的口福……”

王老说一阵,歇一阵,每说一段之前,都要回忆好久,语意之间,明显没有太大的连贯,一副很累的样子。

“年纪大了,记不得了。你看看这本书就知道了。”王汉湘老人的大女儿边说边拿出自己珍藏的一本名叫《记忆永存》的书递给我。那是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二零一二年编印的一本内部资料。记录王老的那一页,用红色的毛线骑缝拴着,非常方便翻阅,上面记录了王汉湘老人的简介。

王汉湘,汉族,民革党员,在马塘师范学校读过书,一九三八年考入陆军军官学校昆明五分校十六期步兵科,一九三九年毕业 。军校毕业后分配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师,后入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在湖北参加过抗日战争,并在抗战中受伤,后前往越南、泰国接受日本授降。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班长、排长、司务长。部队起义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四十四军炮兵团一营第一连任副连长、警卫队长和新兵大队中队长等职,参加过广西寒间(谐音)剿匪。

在简介的下面,还有王老二零一二年口述的故事——

六十军是从台儿庄撤退到湖北花园的部队。军校刚毕业,十八岁的王汉湘就随部队到前线打仗了。部队在湖北花园整训一个月后上阵地。先进驻通城,随后又转移到阳新河,在鬼子的对面与他们隔河开战。敌人的飞机炸弹落在阵地上的少,多数是落在阳新河里。打了二十七天,部队奉命令调往江西奉新,在三次收复奉新的战斗中,牺牲的同志很多。奉新收复以后,部队又被调去守骑马山,在日本人的左右打游击。

王老一声咳嗽打断了我的浏览,我忙抬起头看着他。却见王老慢悠悠地说:“在骑马山,我头部受伤,从阵地上下来通过五桥河,准备到吉安第四医院治疗,结果日本飞机将桥炸断了,交通中断了四天。到了第四医院时,已经是第七天了,我头部的伤七天才换药!身上穿的四件衣服一件也脱不下来,全都是用剪刀一点一点剪开的……”老人颤抖着声音说完后,眼角便湿润了,在一旁听着的老伴,也流出了眼泪,整个屋子里散发着凝重的气息。我感觉嗓子眼硬硬的,想说点什么安慰的话,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只觉得鼻子酸酸的,泪花在眼眶里打着转转。

“我父亲经常叫头痛,常常吃头痛粉”。王老的小女儿在一旁插话说。

“想不起来了,想不起来了。”老人擦擦眼角的泪水,轻轻地摇摇头说。

本来,在到王家之前,我想好了,此次的采访一定要多听听老人讲自己参战的细节。然而此时,我看着眼前这位九十五岁的老兵,心中实在不忍,让他再去回忆那些心痛的往事。在抗战时的那些艰苦岁月里,老人与日本鬼子面对面拼刺刀,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战场上,他亲眼看着自己的一个个战友倒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很多年过去了,在和平的岁月里,他对战友的怀念,对往事的追忆,又如何能消停过?此时,我觉得,再让老人亲口复述,无疑是对他精神上的一种折磨。

“谢谢您,王老,祝您健康!”我将写好的纸条展开递给他看,随后,我告别了王家。

八年,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无数的仁人志士,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主权领土完整而浴血奋战,英勇杀敌,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奉献之歌。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抗日老兵们对于国家的情感是如此的真挚!那是因为,他们与伟大的祖国一同经历了屈辱;那是因为,他们浴血奋战,为重拾祖国的尊严而拼过命,流过血!我想,也许,那是生在、长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永远无法想象的情结。

出生于一九一五年的苏绍忠老先生已经于二零零九年过世了,这位一九三九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昆明五分校(十四期)炮兵科的文山籍抗战老兵,先后任云南高射炮部队排长、连长、少校参谋。一九四九年末,在中国两种命运的决战中,苏老先生选择了真理与正义,参加了卢汉将军领导的云南起义,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四军炮兵第四师任营教导员,于一九五一年退役回到文山投入社会主义建设。endprint

从王汉湘老人家出来,我来到文山城南某小区苏老先生女儿苏祖芹的家里,听年过六旬的苏祖芹阿姨讲述父亲的故事,从苏老的一些文字记载里,我看到一个历经九十四年风雨,挺过人生无数困难和坎坷,刚正耿直的抗战老兵形象,并且深深地被苏老的爱国情怀所感动。

苏阿姨说:“我的父亲无论个人遭受什么样的境遇,都始终保持着对国家深深的爱。父亲在世时,总是教育我们说,为人要正直,爱国是底线。”

二零零七年,已经九十二岁的苏老被检查出患了直肠癌。疼痛深深地折磨着他。但苏老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让自己的生命坚持到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因此无论病痛如何折磨,行动有多艰难,他都保持乐观的心态,每天坚持散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二零零八年奥运会,中国获得五十一枚金牌,位居金牌位榜首,苏老高兴地令家人备了酒席,召集全部家庭成员欢聚一堂举杯同庆,分享那扬眉吐气的时刻。二零零九年一月,了却了平生最后心愿的苏老离开了人世。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爱国家,爱百姓,不要钱,不要命。苏老先生用青春和热血实践了黄埔校训。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担任政协委员及人大代表期间,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为地方文明建设建言献策……”同是黄埔同学会的严彬先生在悼词中这样评价苏老。

……

我静静地品读苏老先生的个人自传《雁影录》,走近苏老的军旅生涯,任思绪,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穿梭——

从一九四零年底开始,日军开始了对昆明市区的狂轰滥炸。时任高射炮部队排长的苏绍忠,主要任务就是防空,只要接到敌机入境的情报,就必须紧急集合全排士兵,把炮推入阵地,并安排检查各炮射击前的准备工作。不管敌机的轰炸目标是否选择昆明,都得小心警惕,避免临时出乱,夜间更是如此。

昆明防空火力稀疏,偌大的地面防空体系,仅仅靠四门高射炮和十六挺高射机枪,根本无法编织有效的火力网,也无法对敌机构成威慑,所以击损击落日机是极不容易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美国第十四航空队——飞虎队进驻昆明后,日机猖狂轰炸云南的现象才得到根本扭转。

一九四零年十一月初的一天上午十点左右,当警报凄厉的声音撕裂了昆明上空,三架日本轰炸机由南向北钻出云层向城区俯冲过来,敌人骄横不可一世,甚至没有战斗机护航,完全视昆明的防空力量如无物,在地面,可以清楚地看到飞机机翼上的红色膏药(日本国旗)。待敌机进入射程内,苏绍忠一声令下,瞄准手锁定目标,一串串愤怒的炮弹射向敌机,敌机一边迅速爬升,一边漫无目标地乱扔炸弹。大约两分钟后,一个射击手突然大叫:“打中了!打中了!”这时候,只见三架敌机仓皇向南逃窜,其中一架敌机拖着黑色的烟柱,很快就消失在战士们的视野里。第三天下午,苏绍忠才得到消息,说这架受伤的敌机已经坠落在个旧的斗姆阁地区,日军两名飞行员已经死亡。苏绍忠因此受到了行营(云南绥靖公署)的嘉奖。

苏老不仅参加了对昆明的防空防御,而且参加了滇西大反攻中闻名中外的松山战役,以炮火支援地面部队,彻底歼灭了盘踞松山的日军,目睹了中国军民不惜以热血和生命捍卫国家民族尊严的悲壮而残酷的战争。

清风习习,艳阳高照。我满怀着深情沉浸在苏老的文字里。特别是存书者每一处夹有树叶书签的篇目,那既是一个抗战老兵人生中最精彩的篇章,也是他对生活最真切的领悟。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的心时而紧缩,时而舒展;我的情绪时而低落,时而高涨;时而义愤填膺,时而心花怒放!随着苏老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在国家危难的重要时刻,已先后在砚山阿猛、马关八寨等地教书两年的苏绍忠,在日本侵华的炮声中,毅然弃笔从戎,经历了战场一线炮火的洗礼,抗战胜利入越受降的喜悦,国共两党命运的抉择,改革开放时期的幸福晚年。相信每一位抗战老兵,都和王老、苏老他们一样,无论是哪一个时期,都以自己最执着的方式,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

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重温我们身边人物在抗战中的英勇故事,再次聆听历史发出的沉闷巨响,除了怀念全国乃至全世界无数的抗战英雄,更希望让历史发出的回声,随时警醒和平年代的人们:认知历史,备加珍惜今天的安宁与幸福,保持创新,奋进——因为唯有国强,才能民安!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老敌机老兵
老兵
敌机不可怕 让民工吃饱更重要
流离失所老兵的“天使”
老兵
八旬“高龄青年”爱玩乐
与民谣诗词相伴的九旬老人
养生没有“铁规律”
老人和孩子
单兵扛导弹
敌机不支,腾空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