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定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模式调查要要要以涞水县龙门村为例

2015-09-27李保国李昂宸刘博文

河北林业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水窖石灰岩山区

于 爽,李保国,李昂宸,刘博文,王 静

(1.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技术系,河北 保定 071051;2.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3.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处,河北 保定 071051)

保定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模式调查要要要以涞水县龙门村为例

于爽1,李保国2,李昂宸3,刘博文1,王静1

(1.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技术系,河北 保定 071051;2.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3.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处,河北 保定 071051)

在对涞水县龙门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开发治理规划,将石灰岩地区生态开发利用和建设生态景观相结合,在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努力打造生态景观,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而探索出一种使保定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模式。

脱贫致富模式;雨水集蓄技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1 涞水县龙门村概况

涞水县龙门村地处河北涞水县西北部山区,全村401户,1265口人,居住在大小10多个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积58.9hm2,人均0.047hm2。山场面积1867多公顷,是龙门乡政府的所在地。241省道从村中穿过,离京原铁路白涧火车站8km,距离国家5A风景名胜区野三坡百里峡仅25km,离张石高速路口20km,离张涿高速路口25km。著名的铁架山和小西柏坡将主村夹在中间,形成一道独特风景,拒马河水从村东流过,这里空气新鲜绝无污染,山场植被良好,野生动物繁多。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山场开发潜力巨大。

由于石灰岩地貌综合治理有较大难度,多年的粗放管理使山场贫瘠。山场得不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村民们仍保持着简单的耕作方式,生活依然贫困。2014年人均收入仅3050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打工。近几年,村班子带领村民修路7.5km,全村全部用上自来水,但是农田灌溉依然问题突出,全村基本都是靠天收,遇到大旱基本上颗粒无收。当地农民也尝试过一些脱贫致富的方法,如大棚香菇种植、设施养羊、野菜加工、长毛兔养殖等,但都没有成功。

通过对龙门村的调研发现,全村山场40余km2,可开垦山场占1/2,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潜力在山,致富在山,致富后劲也在山。

由于石灰岩山区涉及到保定市西部山区各县,本调研成果可在保定市西部山区各县同类型区域推广应用。

2 对脱贫致富模式的探讨

课题通过实地调查得出,加强山场综合治理工作,用科学手段改造石灰岩地貌,是改变龙门村乃至保定市、河北省同一地貌特点山区贫困面貌的必由之路。

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并借助北京地缘位置和野三坡影响,就能够顺应未来大、中城市都市生活圈扩大的历史发展趋势,把龙门打造成集果品生产采摘、生态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崭新生态花园和华北绿洲。

目前,国内外对石灰岩地区治理开发已成为有识之士关注的重要内容。在国外重点考虑的是生态建设,而国内虽然有一些单位研究石灰岩地区开发,都走国外老路,把注意力仅仅放在生态建设上,在对石灰岩地区综合治理开发,以及开展旅游景观建设方面基本是空白。

本调研突出了将石灰岩地区生态开发利用和建设生态景观相结合,在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努力打造生态景观,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依据生态经济学与水土保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用各种调研方法对石灰岩山区的生态景观和新农村建设采取建立固定标准地,定点观测为主,辅以大面积调查,进一步验证观测数据,分析总结,继而全面推广。

对太行山石灰岩山区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现状进行调查。重点调查在太行山石灰岩山区实行“科学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柏树戴帽、酸枣嫁接、干果缠腰、农田鲜果抱脚、雨水集蓄利用、隔坡沟状梯田整地、节水灌溉、封山育林、培肥改土、技术配套、商业化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再造景观”的生态恢复建设模式。提出了以下观点:

(1)养地与蓄水并举的原则。依据地貌土质采取不同蓄水、节水、保水、保土措施;

(2)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根据不同立地条件进行科学施治,建设石灰岩山区生态景观;

(3)借助北京地缘位置和野三坡影响,就能够顺应未来大、中城市都市生活圈扩大的历史发展趋势,把龙门打造成集果品生产采摘、生态旅游、渡假休闲为一体的崭新生态花园和华北绿洲。

(4)封山与造林相结合的原则。封山是前提,有计划的按照生态环境优化、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目标进行开发治理。

3 具体措施

根据对太行山区的自然条件的调查,太行山区水土流失严重,降雨量少,需要保水集水,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径流及地下水资源匮乏且难以开发利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并且通过对雨水集蓄的研究和对现在雨水集蓄的现状与发展的研究,对雨水集蓄技术的利用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3.1太行山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

3.1.1布设原则与目的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是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石灰岩山区特点的小型灌溉工程。该工程通过建造“水窖”拦蓄雨季地表径流,形成微型蓄水工程体系,并利用山坡地的自然落差,在干旱时对农田、林果地进行节水灌溉,以满足农作物、林果树木在需水关键期对水分的需求,从而大幅度提高产量。集蓄节灌工程规划设计,以一个坡面为基本单位,对规划区内的山(截流面)、水、林、田、路、村(人畜饮水)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由集水、蓄水、灌溉三大系统组成。

一是集水系统:包括隔坡沟状梯田、条田、石坎梯田、排水沟、山坡、路面、截流槽等,可以起到栏蓄、导引、汇集的作用。

二是蓄水系统:①蓄水工程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地形、集水面积、用途、建筑材料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确定。为生活供水修建的蓄水工程宜采用水窖、水罐或在房屋内修建的水池。②蓄水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位置应避开填方或易滑坡地段,地下式蓄水工程外壁与崖坎和根系较发达树木的距离不得小于5m,多个水窖或水窖衬砌外壁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4m。

三是灌溉系统:采用移动式软管喷灌,一般包括排水阀门,灌溉管路及喷头等。

3.1.2水窖集水和蓄水系统

(1)类型。水窖按用途可分为生活水窖、灌溉水窖2类。按断面可划分为井式水窖、窑式水窖2类;在来水量不大的路旁修井式水窖,单窖容量30~50m3;在路旁岩石松散,汇水面较大的地方,修窑式水窖,单窖容量100~200m3。

(2)设计标准。按拦蓄20a一遇最大24h暴雨标准设计。

③水窖总容积的确定。水窖总容积即水窖群容积之和。水窖来水量W采用W=aiF计算,式中a—径流系数;i—多年平均降水量,mm;F—水窖控制面积,km2。

设每个水窖容积为V,则需布设水窖的数量为W/V。

(4)每立方米集流量所需集流面面积。为便于县级或农村技术人员使用,据计算每立方米集流量所需集流面积见表1、表2。

3.1.3保定山区大量修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成效显著

表1 人畜饮水雨水集流工程每立方米集流量所需集流面面积(m2)

表2 集雨灌溉及家庭养殖用雨水集流工程每立方米集流量所需集流面面积表(m2)

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特别是石灰岩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成为保定市解决山区严重缺水问题的有效方法,据统计,2014年保定市共投资1.15亿元,建设水窖63650个,水柜4680个,水池1285个,塘坝65座,有效蓄水能力达296.92万m3,这些集雨工程为山区1.35万hm2旱地提供了点播水源,解决了411个村的16.44万人的饮水困难。据测算,每个水窖的年综合经济效益可达1000元,全保定市2014年建成的集雨工程综合效益可达上亿元。

3.2科学规划

规划的目的是提高当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土地利用优化、治理措施合理和改善生态环境三方面问题。石灰岩山场开发治理工程,规划一般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线性规划数学模型,一般描述为:求一组未知数xj,

取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满足约束条件。即:

式中aij—代表每亩用地所要求的技术与经济指标;bj—表示所能提供的限制条件;xj—表示各业用地面积;Cj是价值系数(或效益系数)农、林、牧各业用地分配项目的单位年产值。

3.2.1以优质经济林果为核心,配以自然保护和林草恢复区域

结合石灰岩山区的特点,我们在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依托当地水土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林果业和养殖业、实行各林种、树种的合理配置与组合,充分发挥多林种、多树种生物群体的整体功能效益、配以自然保护和林草恢复区域,形成功能完善、生物学稳定、生态经济高效的水土保持林体系。

3.2.2以封山育林为主要手段,绿化龙门村荒山

分水岭地带或坡度大于25°的荒坡地,岩石裸露,侵蚀严重,难以开发利用的地段,应依托原生灌草植被,封山养草育灌,预计通过5a封禁治理使林灌草覆被率由封禁前的30%,达到80%以上。

3.2.3水土保持林

25°以上陡坡,土壤瘠薄,干旱严重,以侧柏、火炬树为主营造水土保持林,与原有的荆条、酸枣、胡枝子与白草等灌草植物组成乔灌草复层林植被。

3.2.4经济林

布置在土肥条件较好的坡面、山脚,根据石灰岩山区特点及适宜性,在山腰地带以及路边,以种植花椒等干果为主。山脚沟道土层深厚,在改善水利条件的基础上,发展柿、苹果、桃、李、杏等多种鲜果经济林,在同一林种中,考虑配置名、优、特、新品种,同一品种中注重培育早熟(或晚熟)型。

整个经济林的布局形成“干果缠腰、鲜果压脚、花椒地埂”的复合型主体结构,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3发展生态旅游经济

随着野三坡旅游景区的深度开发,人们看到发展旅游业优势。而发展的前提是恢复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涞水县做出禁牧的决策,这一决策让山青了、水绿了,引来更多城市里人休闲、旅游、观光。有了旅游的带动,村民通过卖土特产、开旅馆、开饭店,提高了经济收入。使得涞水看到了重视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的重要性。

除了禁牧,为了绿色旅游生态强县的目标,涞水县展开了大规模群众性植树造林活动,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植树造林,开展封山育林工程,鼓励植树造林,将宜林荒山荒坡向外承包。将林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看得同等重要。在山丘区建起了串枝红杏、鲜食枣、杏扁、柿子、薄皮核桃等五大特色果品生产基地,成功开发出了核桃、杏扁、伏花椒“涞水山区三件宝”,并依托果品生产基地推广了农家采摘旅游线路。

在狠抓景区造林工程的同时,为使生态建设与旅游同时发展,还实施了“一线两区两路”(拒马河沿线,县城区和景区,保野路和112线两侧)绿化工程,建起了通往景区的百里绿色长廊,构筑了“林中城”生态雏形。通过有效治理,合理保护,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有效的保护了珍贵野生动物资源。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旅游经济也逐渐产生了效益。优质农副产品已成功的打入京、津及周边的城市市场,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除了农副产品,还成功开发完善了攀岩、水上漂流、河滩骑马、农家园采摘等游客喜爱的项目,吸引了大批的游客。随着游客的增多,农家乐经济也蓬勃发展起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面发展。

4 综合效益

4.1预期经济效益

荒山治理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粮食产量能提高30%;通过无公害生产基地的申报、产品商标的注册和优质产品的评选等,果品产量和质量会有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势必不断提高。

4.2良好社会效益

河北太行山北段石灰岩区山高坡陡、土薄石多、干旱缺水、自然条件十分恶劣。高科技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研究,针对当地“旱、薄、蚀”严重自然特点,采用“石灰岩山场开发治理技术体系”开发,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重。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石灰岩区“旱、薄、蚀”山场综合开发治理的新路子,为该类型区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了引领作用。

4.3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率

在“科学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柏树戴帽,酸枣嫁接,干果缠腰,农田鲜果抱脚,雨水集蓄利用,隔坡沟状梯整地,节水灌溉,封山育林为主,培肥改土,技术配套,商业化生产,再造景观,资源循环利用”的开发治理模式的指导下,太行山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为山区人民致富脱贫夯实了基础。

4.4增强了群众商品意识和科学观念

通过对山区综合开发治理,能从根本上改变太行山区农民的思想意识观念,摆脱了小农经济的束缚。使他们逐渐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懂得了市场需求是行动的指南。讲科学、讲时间、讲效益、讲效率,根据市场动态,把握机遇,适时调整种植作物的品种,以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使他们在市场经济中逐步走向成熟。

5 结论

石灰岩山区综合开发治理,对发展山区经济和加速生态环境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科学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可获得成功。以封山育林为主,辅以人工植树造林,可以使石灰岩山区建设成秀美山川。选准发展名、特、新、优经济林树种,是当地脱贫致富重要途径。

本课题调研的“科学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柏树戴帽、酸枣嫁接、干果缠腰、农田优质鲜果抱脚、雨水集蓄利用、隔坡沟状梯整地、节水灌溉、封山育林为主、培肥改土、技术配套、商业化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再造景观”开发治理模式,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石灰岩山区开发治理新路子,行之有效。

[1]王彧,张一鸣,唐沙砂.涞水:产业扶贫与乡村环境改造同步[N].中国经济时报,2014-09-05.

[2]张旸旸.开发式扶贫模式完善进程简析[J].江苏农村经济,2012,(12).

[3]乔光建,冯智学.前南峪生态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研究[J].水文,2012,(3):71-74.

[4]李娟,马长海.乡村旅游扶贫研究—以河北省涞水县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4,(2):45-47.

[5]兰传海.环京津贫困带扶贫开发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2):71-86.

[6]邓玲.“环京津贫困带”新农村建设初探[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2).

A

1002-3356(2015)06-0001-02

2015-11-02

2015年度保定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保定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模式调查—以涞水县龙门村为例,课题编号:201501045

猜你喜欢

水窖石灰岩山区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母亲水窖二十周年
Dyeing a “Blue Lagoon”black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石灰岩
《山区修梯田》
一种提升石灰岩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新型有机添加剂
山区
新型混凝土钢丝网薄壳水窖的设计及施工
集雨式小水窖建造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