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模式
2015-09-27顾雪祥
贾 巍,顾雪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教学研究与改革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学质量工程成果
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模式
贾 巍,顾雪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是我国培养地学研究生规模最大的院系之一,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地学人才。本文总结了我院硕士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模式,同时提出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培养模式;学术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在全国地质院校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最大的院校之一,已经成为我国地学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是我校硕士研究生规模最大的院系,招生数约占全校的1/3。学院近来每年在13个专业领域共70个研究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570余名,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1600余名。同时,我院硕士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准,近年来的就业率均在98%以上[1],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院每年约有35名硕士生获得国家奖学金,约有50名硕士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约有100名硕士生通过考试录取为博士研究生。每年有20~30名硕士毕业生的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为了培养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我院从招生、培养等多个环节给予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学院有关硕士研究生多元化培养的具体做法,为兄弟院校的研究生培养提供经验,也为我院进一步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建议。
一、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
1.招生方法
(1)扩大宣传。我院的硕士研究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源广泛。为了吸引优秀的生源,学院每年7月份指派专人前往全国重要地质院校或有地质类本科专业的大学进行招生宣传,组织开展夏令营活动,让学生了解我院的学科、专业优势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吸引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报考我院研究生。
(2)严格面试。研究生培养对专业基础的要求很高,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在2~3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将会非常困难,甚至无法完成学位论文,导致延期毕业,这种情况在往年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时有出现。为此,我院在招生录取阶段组织至少由3~5名专业老师组成的面试小组,对学生进行严格面试,择优录取,确保录取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保证其顺利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3)录取类别。我院硕士研究生的录取类别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两种类别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毕业条件等均有所差别[2],因此录取时对学生的要求也不相同(表1)。
2.培养措施
为培养多元化复合型地质人才,学院配备有专业精深的专职教师,并设计了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组合,同时通过“送出去”与“请进来”,为研究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和研究平台。
表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对比表
(1)师资力量与课程设置。
我院现有专职硕士生导师 116名,兼职导师80余人,这些导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有着扎实的基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我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力量。
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社会对人才实际需求三个方面展开[3]。为了让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我院于2014年调整了培养方案,在必选课里结合专业分别开设“专业外语”、“科技论文查阅与写作”两门课程,在选修课中分出三大模块,即基础理论课模块、方法技术课模块和应用实践课模块,学生需从每个模块中选够相应的学分。以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为例,学生需在基础理论课、方法技术课与应用实践课三大模块中(表2)至少选修6学分方可毕业。
表2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选修课模块
(2)抓实习。
地质学的实践性非常强,很多理论性的知识,老师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学生学起来可能非常枯燥。这些理论通过野外的现场讲解和实习,就会很快掌握。因此,我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非常重视野外实习环节,要求每位学生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尽可能多地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提高野外与室内综合研究工作能力。例如,学生寇少磊参加杜杨松老师负责的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河南省桐柏县老湾金矿接替资源勘查”,通过野外地质调研,采集了大量岩矿石样品,在室内综合研究基础上发表了《河南老湾金矿上上河矿段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地球化学》论文,项目评审结果为优秀。
(3)送出去。
通过导师介绍和学生自己联系等方式,把学生送到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震局等科研单位,直接参加对方的科研项目,在项目中锻炼科研能力。学院每年有多名学生通过参加这些单位的科研项目完成学位论文,在国家奖学金和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参加了这些校外的科研项目。因此,这种方式对我院研究生培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请进来。
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拓宽国际视野,学院每年邀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例如,2015年受邀来院讲学的有国际知名矿床学家 David Groves教授、Richard Goldfarb教授和Ryan Taylor研究员等,构造地质学家Gregory Alen Davis等连续多年为我院研究生开设专业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学院通过组织各种学术会议,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并作报告,使学生开阔学术视野,了解有关学科的最新进展。
(5)重考核。
要求学生研一期间完成课程学习,学分达到要求(26学分)后,才能进行论文开题汇报,开题汇报通过者,方可进行论文的撰写,论文中期考核通过者,才能继续完成论文和答辩。
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 办学空间
目前我院研究生规模大,但办学空间极为有限,研究生没有专门的自习室,都在各自导师的办公室开展科研工作,一般1间办公室有8~9名研究生。因此,建议有关部门扩展研究生办公空间,改善科研工作条件。
2.师生比例
我院专职研究生导师平均每年要招收5名硕士研究生,按照3年学制计算,平均每位老师指导的学生数达到15人,过低的师生比例不利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此外,我院兼职导师总数较多,但由于京外导师与研究生联系较为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养质量。为此,建议扩大在京兼职老师的比例,以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3.考评机制
目前针对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考评机制还不够健全,对于指导研究生质量的高低也缺乏具体且可操作的考评办法,导致个别导师的积极性不高。建议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适宜的激励机制,对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奖励。
4.培养体系
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有所不同,学术型主要培养从事地质学领域学术研究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而专业型则主要培养能够适应地质生产实际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表1)。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毕业之后的去向也无明显差别。因此,建议对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更明确地区分开来,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例如,对学术型研究生,以学校及科研单位导师指导为主,通过参加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地质科学问题的创新能力;对专业型研究生,应尽量发挥生产单位企业导师的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等项目,增加野外实践锻炼时间,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
(1)我院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其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毕业条件等均有所差别,录取时对学生的要求也不相同。
(2)学院致力于培养多元化复合型高层次地质人才,配备有专业精深的专职教师,设计了符合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组合,同时通过“送出去”与“请进来”,为研究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和研究平台。
(3)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办学空间、师生比例、考评机制、培养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 柏慧.吉和网东师吉大研究生就业95%以上[EB/OL].[2015-10-10].http://www. ccradio. cn/News/2015-09/05/cms394131article. shtml.
[2] 甄良,康君,英爽.建构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J].学位与研究生培养,2013(1):14-18.
[3] 朱宏清,陈鸣曦.美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M].国外高等教育,2009(3):143-146.
education mode; academic type; professional type; graduate student
G640
A
1006-9372(2015)04-0060-03
2015-11-05;
2015-11-30。
贾 巍,女,副教授,教学秘书,主要从事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
投稿网址: www.chinageoeducation.net.cn 联系邮箱:bjb3162@cugb.edu.cn
引用格式:贾巍,顾雪祥.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模式[J].中国地质教育,2015,24(4):60-62.
Title: On the Diversified Education Mode for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Author(s): JIA Wei, GU Xue-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