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机器生产年代美国的价值观

2015-09-25王秋艳田耀

电影评介 2015年6期
关键词:卓别林装配线个人主义

王秋艳 田耀

将电影作为一个国家文化与价值指标的研究起于战争年代对敌行为的分析。因为在战争环境下,想要通过直接观察研究某个参战国家的民族特性是非常困难的。而电影却为此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与切实的可行性。此类主题研究至今也已取得了丰硕成果,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就是借助间接资料对日本文化进行研究的经典之作;同样,众多影评家对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研究证实了电影可以成为文化研究的切入点。Harry A.Grace曾在1952年的研究中指出卓别林的电影反映了机械化年代美国的文化模式。此外,Grace还写道,“《摩登时代》描述了一个‘技术统治论风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机器与工业化已经全面超越了人们的经验。”因此,此篇文章也可视为对Harry A.Grace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文章同样选取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作为典型案例,研究美国大机器生产时代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价值观念,其中包括开拓精神、个人主义、以及美国梦这三个主要元素。

一、美国的机械化时代

机械化进程中机器作业逐渐代替了人力,应用在生产中,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例如齿轮、滑轮、传送带、凸轮、曲柄等等都视为机器。生产电气化之后,即使是小型机械也不再依靠人力驱动。相应的,机械化也就成了电驱动机器的代名词。从1900年开始,美国统计局将使用电力作为区分工厂与手工作坊的特征之一。此后,依靠电力驱动的机器逐渐被用于日趋复杂化的生产中,以至于慢慢渗入到几乎所有商品的生产。电气化允许不同的发动机分别驱动不同的机器,相互分离的发动机使得工厂内部不同的机器以不同速度运行。当然,它们也使得机器达到了更高的转速,这对于大机器生产来说至关重要。自动化是机械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结果。20世纪20年代,美国工厂中就已经出现了不再需要大量人力参与的自动化机器。电影《摩登时代》展现了工厂采用流水线之后的工作场景。Ford将流水线进行了完善并应用于汽车生产,每96分钟就可以生产一辆T型车。Charles E.Sorensen也在他1956年的回忆录“My Forty Years with Ford”当中,展现了这一与个人发明有所不同的机械进步。

装配线的应用让T型车走进了美国的千家万户,装配线带来的高效率也成为了美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当其他国家还在依靠手工作坊或者蒸汽机进行生产时,装配线已经让美国工人开始了高产出的重复性工作。当然,仅凭高效率并不能将装配线定义为一项完美的发明,因为装配线的使用引发了社会问题。工人们开始抱怨不间断的重复工作所带来的枯燥乏味以及精神紧张。在《摩登时代》中,这类场景随处可见。机械化大生产不但改变了美国人的生存环境,也改变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念。

二、电影《摩登时代》的基本信息

《摩登时代》上映于1936年,是一部以卓别林饰演的流浪汉为主角的喜剧片。展现了流浪汉在机械化大生产社会中的奋斗历程。这是一部典型的卓别林式电影,因为卓别林不但担任了演员,同时还是电影的导演、制作人、编剧和音乐制作人。到2015年,这部电影已经走过了近80年的历史。虽然它已经成为了一部老电影,但是电影中的人物以及电影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依旧被当代的人们所关注。或许这就是人们把它奉为经典的原因。电影保持了导演卓别林想要坚持的默片形式,反映了美国大萧条时期工人的生存状况。在卓别林看来,大萧条正是由高效率的机械化生产造成的。198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将《摩登时代》选入美国国家电影名录,认为这部电影对美国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三、《摩登时代》表现的美国价值

(一)开拓精神

开拓精神一直是美国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引领第一批移民远渡重洋来到美国,还在19世纪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过程中,带领数以万计的拓荒者一路西行,去开垦土地、发掘黄金。在电影《摩登时代》中,这种开拓精神则以一种对技术与大生产的狂热呈现出来。在工厂的环境、工厂所有者还有工人们的身上,这种狂热随处可见。

1.工厂环境

卓别林在为电影选取的背景工厂里再现了1900年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大型发电机组。隆隆作响的发动机、超大型号的转换开关、巨大的仪表盘和不停运转的装配线都是美国工业发展的标志性符号。所以Henry Adams才说,“发动机象征着无限可能”。在1929年的大萧条爆发前,美国工人就已经感受到了机械自动化对他们的工作可能产生的威胁。在与机器的抗争中,假使他们侥幸保住了工作,也会沦为生产机器的一部分,因为大生产有将人类变成“机器人”的力量。这一时期,在美国的文学与艺术作品中工程师都是以英雄形象出现的。他们相信科学技术正在引领积极的社会变革。1928年成功竞选美国总统的Herbert Hoover也是一名工程师,这也是整个社会对科学技术持肯定态度的表现。即使在之后的大萧条时期,依然有人相信不受束缚的科技发展是一切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这其中就包括Technocracy Incorporated的首席工程师Howard Scott。

2.钢铁公司经理

在钢铁公司的最顶层,经理百无聊赖地坐在他宽敞又安静的办公室里。只是偶尔见他从报纸或拼图中抬头瞥一眼墙上的大屏幕。从屏幕中可以看到工厂各个角落正在为他忙碌的工人。大多数情况下,他的命令总是简短、有力。例如:“加速!”随着他的命令,装配线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也意味着工厂的生产力不断提高。

影片中出现的Billows Feeding Machine同样展现了钢铁公司经理对科技的执着。按照推销员的说法,Feeding Machine可以在不打断工人工作的前提下给他们喂饭。省掉工人吃饭的时间就可以提高公司的产量进而超越竞争对手。虽然推销员就在经理面前,但是这些话却是由录音机播放的。影片透露的信息是:录音机所播放的声音似乎要比面对面的交流更高效、更可信。很显然,这一判断与事实并不相符。听完如此滑稽的广告,经理竟然决定要试一试Feeding Machine的功能。午饭时间,卓别林饰演的流浪汉被选为试验机器的小白鼠。事实证明这台机器并不实用。它同样需要操作人员,而且高速运转的Feeding Machine给流浪汉带来了与装配线一样的困扰。试验过后,经理对Feeding Machine的评价是:“不好,这机器不实用。”言外之意,如果机器真能如广告所说,经理就会在工厂里配备Feeding Machine。那工厂里就会出现工人被机器喂饭的滑稽场面。影片利用这一场景质疑了人们对机械科技的狂热。

3.流浪汉

卓别林所饰演的流浪汉是影片塑造的典型形象,他是机器大生产中工人的代表。观众很容易就会发现这些工人其实是机器的奴隶。然而,身在其中的工人却很难意识到这一点。影片中的工人接受了对于技术以及大生产的狂热。他们从清晨开始工作,当经理下令提高装配线的转速之后工人们也都加快速度以跟上装配线的节奏。流浪汉也在装配线旁不停地工作着,甚至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一路追到机器里,成了装配线的一部分。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他竟然伴随大机器的齿轮一起转动起来。从大机器中逃生后,流浪汉再也无法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他开始戏弄工友,打乱他们的工作。随后,流浪汉发现只要重新开动装配线,那些想要追上他的工友就会重新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跟随装配线运转,这已经成了工人的一种条件反射。这是电影中最常被引用的片段,从片段可以看到虽然工人们受制于机器,但他们很少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工厂的“流水式生产”中。

(二)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一直被认为是美国价值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观点可以追溯到Alexis de Tocqueville的著作《论美国的民主》。在书中,Tocqueville将个人主义与自私进行了区分,他赋予了个人主义特定的社会与政治内涵:“随着身份日趋平等,大量的个人随之出现。他们拥有的这些财富和权力,虽然难以对其他同胞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但却能让他们从此远离缺衣少食的状态。他们不会辜负他人,也不会有求于他人。他们更习惯于独立思考。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许多评论家认为在机器大生产的时代里,整个世界都已被机器所控制。所以个人主义已经没有了存在的余地,人们也无处寻觅。如果真的是这样,影片《摩登时代》应该也不例外。但是通过对影片的解读就会发现,在机器大生产的年代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确实受到了束缚,但并没有被完全抛弃。

1.受到束缚的个人主义

《摩登时代》从最开始就将人性作为影片的焦点。电影在开篇的介绍中提到:影片讲述一个工业时代里私营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间发生冲突的故事。(A story of industry.of individual enterprise-humanity crusading in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钟表的时针指向6,一群羊与一群工人的影像重合。工人们匆匆的步伐被秒针的节奏打乱。开篇的这幕就表现出工业时代里工人的处境,他们活着,却不得不像被驯养的动物一般屈从于工厂生产的巨大压力。

工厂里的工人都活在经理的监控之下。卓别林饰演的流浪汉暂时逃离工作岗位想在洗手间抽烟的时候,衣着光鲜却又满脸怒气的经理出现在了大屏幕上。他朝着流浪汉吼道:“别偷懒,快回去干活儿!”其实,经理对工厂每个角落的监控使得工厂犹如监狱一般,个人主义已经被严重束缚。经理不仅可以通过监视器看到工人的一举一动,他还可以通过墙上的大屏幕让自己如上帝一般无处不在。经理对于工人的不信任与Taylor的观点不谋而合,他曾经提出“工人故意放慢工作速度是他们的罪恶”。

2.依然坚守的个人主义

虽然流浪汉因为工厂中的闹剧丢掉了工作,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想方设法开始新的生活。之后,他尝试了不同的工作,其中包括造船厂的工人、百货商店的守夜人、咖啡店的服务生等等。不幸的是,坏运气一直笼罩着他。在造船厂,正在建造的轮船因为他拿走了一块楔子自己驶向大海;在百货店,守夜的第一晚就遇上盗贼;在咖啡店,他根本分不清厨房的入口和出口,为客人上菜的过程更是充满离奇和惊险。被失败打击了一次又一次的流浪汉没有气馁,仍在努力地奋斗着。

流浪汉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影片的结尾。流浪汉的女伴Gamin说服咖啡店老板给了流浪汉一个登台演唱的机会。虽然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他还是愿意试一试。为了能记住歌词,他提前将歌词写在了袖口。但是在开场的舞蹈表演中,记着单词的袖口飞到了观众席里。事先安排的歌唱变成了流浪汉的即兴表演。滑稽的肢体动作与不知所云的歌词掺杂,流浪汉的表演竟获得了观众的一片叫好声。在机器大生产的年代,这种另类表演的成功是对装配线流水作业的一种反抗。作为表演者,流浪汉可以让肢体自由地伸展,再也不用受制于不停运转的机器。从某种意义上说,流浪汉表现的正是Tocqueville个人主义的精髓。

(三)美国梦

美国梦一直以来都是美国人的一种精神特质,包括了通过奋斗追求物质财富与社会地位等理念。1931年James Truslow Adams将美国梦定义为“根据人们各自不同的机遇,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变得更富有、更完美”。影片中,美国梦主要通过流浪汉和Gamin的消费欲望展现出来。卓别林在影片中成功地诠释了消费运动理论倡导者Horace Kallen的理念。Kallen曾写道:“在美国,消费者的优先权是被普遍接受的假定。美国梦其实就是美国人作为消费者的梦想,美国历史就是美国人民为实现消费梦想而不断奋斗的过程。”在流浪汉的白日梦以及百货商店的情节中都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人民关于消费的梦想。

1.流浪汉的白日梦

影片关于消费的描述从流浪汉遇见Gamin开始。两人在逃脱了警察的抓捕后,看到一位家庭主妇在家门口送别去工作的丈夫的场景。虽然流浪汉对这居家传统的一幕表示了嘲笑,但是他同时梦想着与Gamin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家里,白日梦就是流浪汉的美国梦。可以看到,这个美国梦与James Truslow Adams的定义相比已经有了提升。首先,工厂里的高效原则同样适用于家庭。奶牛经过传送带一般的路线走到厨房门口生产牛奶,不再需要挤奶工人的劳动。大生产的理念已经超越工厂,进入了日常生活的范畴。其次,白日梦展现了Thorstein Veblen“金钱效仿”(pecuniary emulation)的概念。出于寻求物质安慰而不断升级的炫耀性消费催生了一种社会归属感。同样的,流浪汉的白日梦以及Gamin对白日梦的认同让他们变成了大生产,也是“大消费”的拥趸。再次,流浪汉的白日梦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也是值得关注的。电影中,是Gamin改造了流浪汉的生活。她的出现激励着流浪汉愿意付出双倍的努力去奋斗,流浪汉的奋斗也是为了满足Gamin作为消费者的所有梦想。

2.百货商店

有关消费的美国梦在百货商店的场景中达到了高潮。这一场面着重强调了女性作为消费者的角色。Marshall Field曾在他的自传中将对女性消费者的赞美凝练成了格言:Give the Lady What She Wants!百货商店成了家庭之外的女性掌控范围。同样,影片中百货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Gamin欣喜若狂。其中的咖啡店、玩具店、服装店、家具店等足以实现流浪汉和Gamin关于消费的美国梦。

然而,流浪汉和Gamin绝非现实当中的消费者,他们没有真实的购买力。1932年,哲学家,同时也是百货行业大亨的Edward Filene在“Successful Living”一书中对流浪汉和Gamin所面对的社会困境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引擎是消费而非生产。在工业时代,人们的需求的满足建立在工资优渥、物价又相对低廉的基础之上。同时,还必须保证工人们有足够的空余时间,“如果没有空余时间,工人中的绝大多数就不会变成消费者”。进一步说,如果没有消费,以流浪汉为代表的工人们就无法进入从生产到消费的良性社会循环中。

结语

从上映开始,电影《摩登时代》就进入了许多影评人的研究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研究也从电影本身拓展到了与电影相关的诸多领域,例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这篇文章重点关注了大机器时代美国人民的价值观。然而,美国价值观的范围仍旧过于宽泛,所以选取拍摄于1936年的《摩登时代》作为典型案例,分析了美国价值观的三个重要组成元素:开拓精神、个人主义、美国梦。三个元素在影片不同的场景中得以展现,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三个元素在大机器时代有着各自的特点。第一,开拓精神在大生产时代表现为对于科技的狂热;第二,个人主义在大生产时代确实被束缚但没有被抛弃;第三,大生产时代的美国梦升级成为人们的消费梦想。当然,电影只是真实社会的一种再现,远非现实社会本身。所以,文章分析结果的普适性有待更多研究的佐证。

猜你喜欢

卓别林装配线个人主义
汽车零部件自动化装配线防错设计
基于SPS模式的转向架轴箱装配线仿真研究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混流装配线第二类平衡问题优化研究
基于Flexsim的随机混流装配线平衡设计与仿真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我的歌
模仿大赛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卓别林的模仿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