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联想订单培养)专业改革与实践
2015-09-25于忠臣巩晓云
于忠臣 巩晓云
【摘要】通过对我院与联想集团售后服务工程师岗位的校企合作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共享、工学交替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并提炼了面向IT服务领域校企合作的规律,并与世界500强企业共同研究,探索高职教育如何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对建立我市中高职乃至全省中高职IT售后服务领域的行业标准,提高IT领域从业人才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并对其它领域应用型、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借鉴作用。本文旨在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联想订单培养)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过程中的突破性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联想 专业 订单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48-01
我院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相互结合、灵活创新,寻找出企业与学校教育的共同特点,挖掘出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并把这些规律广泛的宣传和应用,让更多的院校受益,快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通过订单培养,我们让企业招到了更多的“毕业即上手”的合格员工,现将改革实践过程中的突破性进展分享如下:
一、哈尔滨市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集团由我院牵头成立,我院为理事长单位,本专业成员为该集团秘书长。目前已有13家中高职学校、包括联想集团在内的8家企业、3家行业协会加入到集团。陆续还在吸纳更多的职业院校、相关的行业和企业,形成更大的规模。集团的各成员单位之间在设备、师资、技术人员、实训基地、产教结合、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这对专业提供了极大帮助,也是专业改革实践的重要保障。
二、突破原有面授的学生上课形式。学生以“并行往复”学习法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安排岗位的模拟训练,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荣誉感和责任感。在月综合考评中选出优胜小组,给予物质激励。根据具体课程适度增加了课程中拓展活动和即兴游戏的时间,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学生特别喜欢这样的课堂氛围,也愿意参与其中,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都积极认真,班级文化氛围营造的较好,班级学习风气自然就好了,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获得收获。
三、为了及时了解学生每堂课的学习情况,在课后都会加一项任务,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當节课的自我总结,既关注了学生的上课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反馈总结来调节教学方法与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起到了课下师生互动交流的目的,更利于改革课程更好的开展与实施。
四、我们在专业进行了课程体系及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中嵌入了岗位职业角色课程及工程师职业素养课程。
在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职业化素质养成等课程开发方面累计开发课件1300页,服务规范和服务案例课程的教学案例150个,企业录制视频资料300分钟,培养出既有良好服务心态、又精通技术规范、并了解企业文化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和认可。实现了由技术型人才培养向技术服务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变,对技术服务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改革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联想“心态、责任心、诚信,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的渗透,学生责任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增强,再通过来自联想服务体系平台经理及工程师围绕学习情境的实施教学,实现了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操作技能、合作能力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特别喜欢这样的课堂氛围,也愿意参与其中,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都积极认真,班级文化氛围营造的较好,班级学习风气就好。连续两年在全国认证通过率都达到100%,使学生批量成才,形成了强调工程师业务规范和职业素养的渗透式养成教育的课程体系。
五、深化与联想集团的校企合作关系,专业教师先后到联想集团参加培训,学习企业的文化管理方法;联想(惠普)内部员工到我专业兼职授课,学生在企校的双重环境下成长,充分发挥了订单式培养的优势。学生依托就业企业有了针对性的教学,保证了学生毕业后更快的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很多学生已经在各自工作岗位中脱颖而出。
六、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将惠普金牌服务站引入到我专业,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中厂”和“厂中校”。服务站面向大学城各个高校对外营业,同时为校内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提供品牌售后工程师岗位的实习机会。同时结合联想校内服务中心的运营,形成了校内老师在服务站工作,企业优秀工程师校内授课、实训的良性局面。
通过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联想订单培养)专业的改革与实践,实现了深入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育人、管理和就业等方面有的放矢,真正提供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和成才标准,为其他订单培养的专业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