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思维发展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2015-09-25赵香军
赵香军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已经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难题。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教师应该加强对现代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灵活运用,提高语文教学的吸引力,从而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67-01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是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训练、语音教学等都有着影响,因此,本文将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探讨,以深入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优势资源,为学生的语文训练提供更好的帮助。
一、小学学生思维认知水平发展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处于8-12岁的儿童,在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此时期的儿童的思维方式从以具体抽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这一时期的儿童仍旧是通过具体的、直接的、形态的事物转化为抽象的思维,在此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具有步子局性和具体形象性;(二)语言是儿童思维方式的直接表现,也是表达其心中所想的重要工具。在此时期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模仿能力发展都相对成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
从整体而言,小学学生的知识水平正处在增长的阶段,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对于新鲜事物和精彩内容也有很高的热情。但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心智发育有待成熟,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特别是学习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严重的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大部分在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语文知识的理论性不强,其教学内容重在实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而一味将理论性知识交给学生,小学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尚未发育成熟,他们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语文知识不能吸收和掌握,语文教学难以出成绩。
其次,小学生在身体发育初期,他们的智力水平和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发展,在这一时期,他们的精力分配不平衡,大部分的学生的课堂纪律较差,这主要表现在上课开小差,说话,小动作多等,这样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注意力就无法集中,学不好语文知识。
再次,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保证学生收获良好的语文知识的保障,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还应该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中的有利资源,融合进语文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总之,正是以上这些不足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强人意,教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也造成了教师疲劳教学,教学积极性不高。鉴于此,本文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技巧,从而提起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一)用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武装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开展得不尽如人意。语文教学反思,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支撑引导,要做好教学反思,就必须首先学会学习。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学习相关的教学反思理论,而且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看待问题的敏锐性,开阔看待问题的视野,为教学反思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说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帮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会出现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学生之所以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因为教学内容太过枯燥或老师的教学手法太过沉闷,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學质量,就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入游戏教学的教学手法,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插入适合教学的游戏,或者是以游戏作为切入点来进行教学。
(三)结合多媒体应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更应该慎重选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辅助手段,以学生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语文教学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听觉,视觉,为学生提供多界面、生动形象的互动式学习环境。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情景阅读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意境美的图片、声音和视频,让学生充分融入到阅读的氛围中去,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四)实现差异化教学,促进学生学习
虽然学校是普通化教学的平台,学生接受相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但是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知识水平、性格心理等因素的作用,导致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必不相同,即使相同的课程和相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所表现上课的情绪和状态方式也必定不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跟随自己的个性发展。此外,学生语文水平的程度高低,很大部分原因是由学生的思维状态以及学习环境的情况而导致的,只有放松的思维和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以提高。教师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多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权利,不能用比较强制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学习。
(五)强课外语文教学实践,丰富教学环节
课外语文教学实践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学识,提高认知水平。在大部分学校进行语文教学时都过于重视课内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外的语文教学实践。在课内教学之余,教师也应该积极组织课外教学,例如在全校范围内组织语文竞赛或者排名比赛等方式,这样做既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语文实际操作水平,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详细了解到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作为他们的教师,我们有义务去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忠艳.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
[2]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