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持幼儿自发性的探究活动

2015-09-25傅晓红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9期
关键词:玩沙自发性蚯蚓

傅晓红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25-01

自发性活动也称本体性活动,是幼儿自己通过想象而提出来的,活动游戏的规则是内在的,不需要教师外部的强加干涉,自发性活动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幼儿年龄小,随意性大,对自己周围的世界抱有巨大的探索热情,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他们对所有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不知疲倦地通过自己的方式感知着周围的一切,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刺激会做出注意、趋向、提出问题、操作、摆弄等各种表现,这是他们的探究的基础。因此,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时时处处都会有自发活动的出现和形成,毫无疑问,当幼儿产生自发性活动时,教师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尊重幼儿,应遵循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

了解幼儿,熟悉幼儿,尊重幼儿已有的经验、文化背景、智力水平,多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目标的达成以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方式来落实的,要蹲下来面对幼儿,关怀幼儿,接纳幼儿。例如有一次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开着 “小火车”经过了沙坑,这时候最后的两节车厢脱节了,排在最后的两个小朋友一前一后,偷偷地溜走了,发现他们二人来到沙坑边,开心地用手玩起沙子,很得意!我正想提醒他们要跟住小火车,只见又有两位幼儿加入行列分别捡来了两根树枝用树枝玩沙,他们把树枝埋进沙坑,大声喊着:“种树喽!种树喽!”同伴间破天荒合作得非常愉快。看到这情景,我向全班幼儿发出了玩沙的邀请,同时还给他们提供了玩沙工具、瓶子、小水桶、杯子、小玩具等多种材料,组织大家开展玩沙游戏。孩子们开心极了,各自挑选了不同的玩沙材料,自由地游戏起来。教师顺应幼儿的需求,及时生成了玩沙活动,和幼儿一起游戏、一起探索,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采用与“尊重幼儿”这一教育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让幼儿茁壮成长。

二、聆听幼儿,捕捉信息生成活动。

1.要善于观察幼儿,教师不仅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好伙伴、好搭档,还应当成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当活动的内容是他们所喜欢和感兴趣的时候,幼儿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难以想象的,幼儿的潜能得到了真正的发挥,还应冷静地观察幼儿的行为,判断这一寻常时刻的价值在哪里,要及时捕捉来自幼儿的动态信息,了解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要信任幼儿耐心等待,要让幼儿充分地活动探究、尝试、发现、交流和分享,并给幼儿留下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在自我学习、同伴间相互学习启发下培养能力获得经验。例如:在分区活动玩建构时,妍妍挑战着用酸奶瓶来垒垒高,当垒起第二层时,酸奶瓶开始倾斜,妍妍紧张地用手去扶,可酸奶瓶还是全倒了下来。妍妍依照同样方法垒了几次,酸奶瓶还是不停地倒下。妍妍接着靠活动室的墙垒高:她将酸奶瓶紧靠墙壁往上垒垒高酸奶瓶依旧不停地倒下来……。“为什么酸奶瓶老是倒下呢?”妍妍摸了摸墙上的底部有凹凸不平。忽然妍妍将酸奶瓶挪到走廊上平整的墙面上垒高,一个、两个……,一层、两层,三层,慢慢地垒高起来,妍妍的小臉开始露出了笑脸,突然一不小心妍妍的手碰了酸奶瓶一下,”酸奶瓶又一下子倾倒了,妍妍不服气,小嘴不停地嘀咕着:”要想垒高高的,需要平整的地面和墙面,还需要细心和耐心,下次我再来试一次……。妍妍在游戏中三次调整垒高的位置,从在活动室中间垒高,到紧靠着凹凸不平的墙面垒高,最后移到紧靠在平整的墙面上垒高,这期间还需探究垒高同凹凸不平墙面的关系,还需要细心和耐心,每一次的变动都反映出妍妍对环境的关注,反映出小家伙探究精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游戏虽然简单,但妍妍在其中的体验和探究过程却是极有意义的,孩子自主建构的价值已远远超越了游戏本身。因此,教师不应仅仅关注孩子的游戏结果,而应更多地观察、关注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探究方法,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行为。

2.要善于聆听幼儿。幼儿好奇好问,作为教师,应倾听幼儿、包容幼儿、支持幼儿。特别是幼儿年龄比较小,当他们不能自如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时,我们教师更应细微观察,善于聆听,及时察觉,分析幼儿行为产生的背景和真实意图。例如上面《垒垒高》的案例中教师在聆听中,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3.要及时捕捉信息。自发性活动最大的特点是活动的生长点与幼儿的兴趣紧密相连,活动的展开以幼儿内在的需求做动力,教师善于捕捉教育信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成生成和预设的相互转化,在更高层次上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只有真正走进幼儿的世界,捕捉幼儿的信息,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解读他们的一言一行,才能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及时生成有益的活动,引领幼儿去探索周围世界。

三、支持幼儿推进自发性活动发展。

以多种行为支持幼儿的“科学发现”, 教师要善于发现时刻及其科学教育的价值,当幼儿专注于观察某个事物时,教师应该想到是不是教育的契机来了。例如有一次小朋友在小花园里玩着,突然郭陈哲小朋友大声叫起来:“老师,这里有一只蚯蚓。”我过去一看:真的,有一只蚯蚓身体已变成两段爬在大树底下的泥土里,“这只蚯蚓为什么头部和身部已断开了,还在动呢?”孩子们在自由观察中发现了问题,并向老师寻求答案,于是我对孩子们说:“你们仔细看看,这只蚯蚓身体都成两段了为什么还活着?”“蚯蚓有许多心脏。”“蚯蚓身体断掉还会再生”。“那蚯蚓在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泥土里?孩子们迫切地问。于是,我为幼儿准备一盘干燥的泥土和一盘潮湿的泥土,把蚯蚓放置在中间,观察蚯蚓的最终去向,并记录结论:原来蚯蚓喜欢潮湿的泥土,不喜欢干燥的泥土。“原来是这样!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探索在最初阶段是以无意为主的。案例中,我抓住幼儿的偶尔发现,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最终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查找资料等方式获得了有关于蚯蚓的知识。教师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去鼓励他们探索,给他们创造一个发现的机会,促使他们有所反应,从而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促使他们积极地探索、找寻结果,最终使他们的认知结构达到更高水平上的平衡。

总之,为了支持和促进幼儿自发性游戏的开展,教师应从幼儿的兴趣、实际需要出发,提供良好的游戏物质材料、条件和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幼儿从内心喜欢自发游戏,同时鼓励幼儿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愿,促使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做到——“蹲下来与孩子一起成长”,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孩子一个水平线,亲身感知他们的心灵,去理解他们的想法,领会他们的心思,用心读懂他们的世界,和孩子一起成长,提升幼儿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让幼儿永保好奇之心,永存探究精神。在幼儿的自发性活动中,教师只有做到充分尊重、聆听和支持幼儿,才能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更为亲密,让幼儿在自发性活动中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玩沙自发性蚯蚓
托班婴幼儿玩沙游戏初探
联想:明天去哪玩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害羞”的小蚯蚓
趣拍沙滩照
从“玩沙”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挖蚯蚓
挖蚯蚓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