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堵机枪”幽了谁的默?
2015-09-25新产经张希明
文|《新产经》记者 张希明
网络信息传播领域的种种乱象让人担忧不已。
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内容生成的各环节中,“标题”的地位较纸媒更为突出。
2014年12月9日晨,手机腾讯网上出现一则新闻标题——“党报批动画片:嫦娥奔月是迷信”的新闻迅速引起网友关注,截至当日上午10时32分,已有多达2773条评论。
初看之下,此新闻标题的含义颇让人费解。“嫦娥奔月是迷信”这句话,到底是该被批动画片中的内容,还是题目所指“党报”所持观点?相较之下,前者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那么,究竟是哪部“惊世骇俗”的动画片,将嫦娥奔月形容为迷信了呢?
这个疑问引发了网友更大的兴趣,新闻的点击量也急速攀升。随后,腾讯新闻似乎也意识到标题有所不妥,将其改为“人民日报批动画片架空历史:戚继光被指堵机枪”。从修改中,读者获悉原标题所指“党报”系《人民日报》,而“嫦娥奔月是迷信”和“戚继光堵机枪”之间,究竟存在何种联系?
点击页面上的新闻标题后,新闻内容呈现于眼前。该则新闻系《人民日报》文章“别让戚继光继续堵枪眼”的转载,另加一段腾讯新闻编辑所撰编者按。读过《人民日报》原文,再回看腾讯新闻先后所拟两则标题,贻笑大方之外,也让人对时下网络信息传播领域的种种乱象担忧不已。
“戚继光堵机枪”伤害了谁?
《人民日报》文章的原文,并非针对某一具体的动画片作品,而是指出了长期存在于中国动漫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种现象——高品质国产动画片的长期缺位,导致大量外来动漫占据了国内少年儿童的视野,进而导致新生一代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淡漠与疏远,以至于“北京台在拍摄历史题材动画片《戚继光》前,先做了个‘戚继光是谁’的调查。回答‘堵枪眼的’、‘炸碉堡的’、‘收复台湾的’,不乏其人”。
进而,文章发出了“民族的、历史的乃至主旋律的艺术品,一定要走出难看、说教、没有感染力的泥淖”的呼吁,甚至以动画片《戚继光》为例,指出其人物设定、故事架构等的可圈可点之处。如此看来,腾讯新闻所拟两个标题,和《人民日报》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并非失之毫厘,而是南辕北辙。
在互联网推动下的信息爆炸时代,这则一个月之前的“旧闻”早已被人遗忘,静静地躺在虚拟世界的某个角落。而当我们再次打开该新闻的链接,“人民日报批动画片架空历史:戚继光被指堵机枪”的标题却依然刺眼,让人深思。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曾经观看过动画片《戚继光》中的某两集,人物和情节虽不乏杜撰之处,制作上较动漫产业相对成熟国家的产品,也依然存在显著差距。但可以肯定,这是一部讲述历史故事、塑造英雄人物、宣扬爱国主义的诚意之作,而非“戚继光堵机枪”这类恶搞情节的容身之处。对于没看过这部动画片的人而言,在某日清晨打开手机,看到这样一则新闻,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
长久以来,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作品稀少、内容肤浅已为全社会诟病多时。近年来,在国家层面的鼓励与引导之下,中国动漫产业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生气,作品不仅数量显著增多,且在人物设计、情节构思、绘画风格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开拓性的尝试。
诚然,中国动漫产业的真正复苏,尚须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目前而言,发展势头尚可。然而,在动漫产业“百废待兴”的阶段下,在“动漫”本身属于丧志之玩物这一观念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情形下,长期以来国人对于国产动漫形成的固有认识,改变起来或许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而广大动漫产业的从业者,正在这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上披星戴月。作为一家门户级网站,刊登这样标题的一则新闻,在迎合受众固有观念的同时,是否加深了社会公众对于国产动漫的偏见?与此同时,不分青红皂白、先入为主地给动画片《戚继光》贴上了“架空历史”的标签,是否也是对相关从业者的不尊重,存在明显冤枉之嫌?
凡看过动画片《戚继光》的人,对于该作品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评价,至少对剧情中“戚继光是否堵过机枪”心知肚明。而腾讯新闻以转述者的身份,向受众传达了“戚继光被指堵机枪”这一结论。更重要的是,标题指出这一结论来自“党媒”,虽只是对一部动画片的评语,却人为地制造了党与群众之间对于某一具体问题看法的“鸿沟”,让党媒的形象莫名受损。更可况,该动画片的主要受众是少年儿童,以他们正在形成的对于“党媒”的模糊认识,裹挟以他们眼中的转型期社会的种种乱象,将使其对“党”和“国家”形成怎样的认识与理解?
莫让“戚继光”再“堵机枪”
仅仅一则标题拟定不当,会否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这很难讲。按照移动互联网受众的普遍阅读习惯,150字的微博已属“长篇大论”,习惯于在手机上“纵览天下”的人们,难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点开每一条链接去仔细阅读其中内容,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标题就成了受众抓取信息的最直接,也或许是唯一的渠道。
对于这个浅显的道理,大大小小的互联网传播机构更是深谙其道。因此,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内容生成的各环节中,“标题”的地位较纸媒更为突出。各传播机构对于这一环节,通常有两大核心要求——一个是“快”,一个是“奇”。而“准”字,似乎已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时下,互联网媒体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纸媒的大众传播属性,“速度”即成为互联网媒体之间竞争的一大要素,每则新闻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编辑并上传至网络,这想必是各门户网站相关部门主管对于编辑人员的最核心要求之一。或许,手机腾讯网的编辑人员确无足够时间仔细阅读原文,断章取义在所难免。然而,从《人民日报》约1000字的原文中,可供断章取义的素材不止一二,腾讯的编辑人员却如条件反射一般,在最短的时间内提炼出了最可称之为“奇”的内容。
从“嫦娥奔月是迷信”到“戚继光堵机枪”,要么语出惊人,要么无厘头至极,“党报”这一字样的加入,更让标题平添爆炸性。从这个角度看,手机腾讯网该则新闻的编辑,或许曾为自身“杰作”沾沾自喜,那么请问,此种对信息进行刻意筛选而后传播之举,是何用意?
事实上,早在传统纸媒承担大众传播功能的时代,“速度”制胜的竞争铁律同样奏效。因此,为杜绝信息传播者为追求速度而不顾质量之弊,国家从多部法律及相关法规中对信息传播进行了明确、详尽、严格的规定。然而,由于监管主体以及所适用法律法规之差异,网媒发布消息的流程较纸媒而言,在流程上已大为简化。如转载《人民日报》文章,纸媒和网媒所履行流程之区别,恐怕任何一相关从业者都能略述一二。试想象,如果“戚继光堵机枪”事件发生于某纸媒,将是怎样一个结果?
从原则上讲,相当一部分网络媒体并不具备采访权,只能转载来自其他媒体的消息。因此从逻辑上,此种监管思路似并无问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消息源的可靠却不能杜绝传播过程中的谬误,“戚继光堵机枪”事件即为案例之一。
在互联网技术大行其道的今日,网络媒体取代传统纸媒的大众传播功能的趋势无可逆转,也正因为如此,更需要互联网在充当传播媒介过程中的自律,因为当今传播技术的发展阶段,注定了你们今日所言已是代表时代之声,将被载入史料,成为后人观瞻今人精神文化风貌的窗口;同时,也需要国家层面以相应的有效措施予以约束,至少对纸媒和网媒的二元监管机制作出调整,进而将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行为纳入一个严肃、有序的轨道。如若不然,又不知将有多少“戚继光”被“堵机枪”,又有多少人因此而对来自“党报”的声音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