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频偏对重叠复用信号接收性能的影响分析*
2015-09-25刘爱军李智深
王 柯,刘爱军,李智深
0 引言
重叠时分复用(OvTDM)技术[1]利用传输数据符号之间的移位重叠,通过在相邻符号之间人为引入ISI[2]的方式提高系统频谱效率。通常,为了提高频谱效率,通信系统通过增加调制阶数,如常见的高阶QAM调制、高阶PSK调制等。但增加调制阶数同时时,必然降低其误码性能,也就是说,频谱效率的提高付出的是功率的代价,这就是通信过程中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权衡。而OvTDM信号则通过压缩信号之间的传输间隔提高传输速率,利用符号间的互扰约束降低功率代价,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频谱效率条件下,OvTDM信号具有更好的误码率性能。
实际通信系统中,由于信道不理想、收发双方之间的相对移动、收发晶振的频差,接收信号经过OvTDM系统下变频模块时将会产生频偏。在信号检测时,即使经过系统的校频,仍然会有一定的残余频偏,残余频偏的存在会影响系统的性能。传统的通信系统如QAM、MPSK,频偏会改变其接收星座图,导致接收发生错误。为了克服频偏带来的性能恶化,传统的通信系统采用差分检测或信道均衡来减小残余频偏的影响。同样,在残余频偏的影响下,OvTDM信号的波形也会发生变化,进一步导致信号之间的约束关系改变,从而会影响性能,但目前还没有该方面的详细分析。本文首先介绍理想信道下OvTDM系统,其次在接收信号中引入频偏、并分析了频偏影响,然后根据分析结论对OvTDM系统的频偏性能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论进行了分析。
1 带有残余频偏的OvTDM模型
1. 1 OvTDM基本模型
传统的通信方式满足奈奎斯特定理,相邻符号之间没有干扰。在OvTDM中,邻近符号是相互重叠,其重叠重数是其符号约束长度。通过符号之间的约束度,提高译码的性能。
假设发送信号是随机的,符号约束长度是K,发送周期为T。其发送符号的信息序列为:
每个符号的波形h(t)持续时间为KT,发送波形为:
在t(nT,(n+1)T)的区间内的发送信号的复包络为:
其中:
hi为代表的不是数值而是实际的波形[1]。
OvTDM的信号产生模型可以采用卷积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卷积模型[3]Fig.1 Convolution model
其发送信号如图2所示。
图2 OvTDM信号的生成Fig.2 Signal generation of OvTDM
1. 2 接收模型
接收系统存在频偏时,其接收模型,在t(nT,(n+1)T)的观测区间内,经过高斯白噪声信道,载波非完全同步的条件下,接收信号的复包络:
其中[4-5]:
fd为频偏,模型变化主要表现在接收信号与正确信号的频偏差异,是其正确信号的复包络,附加频偏影响其复包络特性。接收信号是由当前波形和它前K-1个波形的叠加,再乘以对应的频偏影响因子。接收信号的矢量表达示:
其中,U=[u0,u1,u2,…,uN-1]
上式,U为发送数据,H为N×N的矩阵,Φ为频偏影响因子。
同理,发送信号的矢量表达示为:
图3为OvTDM信号,在理想无噪声条件下,分别为无频偏和存在频偏的I支路波形。可以观察到,频偏改变了正确的接收信号波形。随着仿真时间的增加,其波形成周期性变化。波形改变将无法正确恢复其原始信息,造成误码。
图3 存在频偏与无频偏信号比较Fig.3 Signal wave of OvTDM with frequency offset
2 OvTDM的接收性能
为分析频偏对OvTDM接收信号的误码性能影响,了解到OvTDM系统通过引入码间串扰,MLSD是其最佳检测方案,通过估计路径分支度量的总和,找到正确路径,其路径度量值[6]为:
熟悉的Viterbi算法,直接应用于OvTDM信道中信号的检测。
发生错误概率时,正确路径分支度量的总和大于估计的错误路径的度量[7-8]:
将式(5)代入式(12)得到:
上式为其误码性能分析模型,引入频偏时,会影响系统的通信性能。
频偏对OvTDM的性能影响,式(14)中频偏影响因子Φ改变了重叠波形的复包络。频偏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接收信号的信噪比;这里采用MLSD译码算法,频偏HΦ破坏了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导致译码的性能恶化。
令fd=Δf·R,其中 Δf为相对频偏,因为 R=1/T,则上式变化为:
式(15)表明,频偏HΦ只与相对频偏Δf和仿真符号长度N有关。
3 系统仿真和分析
仿真为了比较OvTDM和16QAM在相同频谱效率4 bit/s/Hz下的频偏性能,实际通信过程中的数据传输一般采用分帧传输,每传输一段数据都将进行频率校正。仿真的频偏采用的固定频偏时,随着仿真时间的增加,频偏因子对正确信号将造成周期性恶化,也就是将有一半的正确波形发生反向,即误码率约为1/2。这个仿真不具有实际用途,因此本文仿真采用符号个数N=10 000一帧,相对频偏Δf范围在1 ×10-6到1 ×10-5之间。
仿真在理想的高斯信道下,OvTDM和QAM都采用波形检测的方式,OvTDM在无频偏影响下,其性能优于QAM,如图4所示,仿真分别采用矩形波和升余弦频谱波形,调制方式为QPSK,K=2(重叠两重)。其中,矩形波在相同的频谱效率下,传统调制方式16QAM,在相同的误码性能条件下,所需要的信噪比超过OvTDM约3 dB。传统调制方式符号波形相互正交,仿真过程中无论是采用矩阵形波还是根升余弦频谱波形,其误码性能不变。OvTDM当成形波形采用升余弦频谱时,其性能较矩形波提高约1 dB。通过寻找最佳的成型波形可以提高接收性能。
图4 同步下的QAM和不同波形的OvTDM的性能比较Fig.4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QAM and OvTDM
进一步仿真,系统在非完全同步条件下,其通信性能恶化。为直接观察频偏对OvTDM接收性能的影响,不对信道进行估计。如图5所示,QAM调制方式和OvTDM相对频偏Δf=1×10-6的量级开始恶化,并随着频偏不断增加,其符号波形之间相关的破坏性程度加大,其性能恶化程度加深。图5(a)为一般通信系统16QAM引入相对频偏1×10-6,3×10-6…9×10-6时的误码性能仿真图。频偏会导致16QAM的星座图发生转动,偏离正确星座点;随着频偏越大,其偏离程度越大。图5(b)中OvTDM在相对频偏分别为1 ×10-6,3 ×10-6…9 ×10-6的性能仿真图。其中相对频偏量级每增加2×10-6,其误码性能降低约1.5 dB。
图5 频偏性能分析Fig.5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frequency offset
在图6中,为比较QAM和OvTDM频偏性能,在相同的频偏量级下,OvTDM比QAM更具有优势。在相对频偏Δf=5×10-6时,可以观察到误码率为10-2时,OvTDM 比QAM 提高约3 dB。载波非完全同步的情况下,相对频偏在Δf=9×10-6量级,仅通过增加SNR(信噪比)已经不能提升OvTDM的误码性能,主要是频偏破坏重叠波形之间的相关性,增加信噪比不能恢复波形之间的相关性。
图6 OvTDM和QAM的频偏性能比较Fig.6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OvTDM and QAM with frequency offset
4 结语
OvTDM通过波形重叠,引入码间串扰,提高了系统传输效率,其性能优于相同频谱效率下的传统高阶调制方式QAM。采用适合的成型波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传输性能。为应用于实际的通信系统,本文通过理论和仿真分析,在数据帧长为10 000、相对频偏为 Δf=1 ×10-6时,OvTDM 信号的接收性能开始恶化;在相同频谱效率4 bit/s/Hz下,OvTDM的性能仍然优于16QAM。为了进一步提高OvTDM信号的频偏接收性能,可以通过载波恢复的方式,提高载波精度、最大程度减小频偏,这有待下一步研究。
[1] 李道本.高频谱效率的波形编码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11.
LI Dao-ben.Waveform Coding Theory of High Spectrum Efficiency[M].PAN Si-si,ZHANG Li-hua.First E-dition.Beijing:Science Press,2013:2 -11.
[2] 朱磊,王世练,张炜.极小BT参数GMSK信号的低复杂度相干解调算法[J].通信技术,2013,46(10):10 -14.
ZHU Lei,WANG Shi- lian,ZHANG Wei.Coherent Demodulation Algorithms with Low Complexity for GMSK signal with Extreme Small Bb Tb[J].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2013,46(10):10 -14.
[3] 王键,杨讯,张曦林,等.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的重叠频分复用通信系统[J].电波科学学报,2008,23(01):17-22.
WANGJian,YANGXun,ZHANGXi- lin,et al.A Novel DFT based Overlapp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vFDM)System[J].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2008,23(1):17 -22.
[4] 杨讯,刘建,李道本.波形对重叠时分复用符号差错率的影响[J].电波科学学报,2012,23(05):812 -817.
YANG Xun,LIU Jian,LI Dao - ben.Influence of Waveforms on Ber Performance of Overlapp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J].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2012,23(5):812 -817.
[5] 张曦林,刘海涛,李道本.高速率的符号干扰传输及其编码的检测译码[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30(06):60-64.
ZHANG Xi-lin,LIU Hai-tao,LI Dao-ben.Research on the High Symbol Rate ISI Transmission and the Detection/Decocing Algorithm of the Coded ISI System[J].Journal of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07,30(6):60 -64.
[6] YANG Xing,MO Yong,JIANG Wei,LI Dao- ben.A-nalysis of Overlappe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in Gaussian Multiple Access Channel[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ICC2008).China,Beijing:[s.n.],2008:1230 -1237.
[7] 赵东峰,李道本.OVTDM系统的一个性能界[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30(04):103 -106.
ZHAO Dong-feng,LI Dao-ben.An Upper Bound of OVTDM System[J].Journal of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07,330(4):103-106.
[8] Forney J G.Maximum -likelihood Sequence Estimation of Digital Sequences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J].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1972,18(3):363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