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向质量时代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产品质量法执法检查侧记
2015-09-25张志强郭慧洁
张志强 郭慧洁
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向质量时代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产品质量法执法检查侧记
张志强 郭慧洁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质量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关乎人民群众福祉、企业生存和加快美丽天津建设的未来。我市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建设五大国家战略叠加,给我市带来了空前发展机遇。越是大开放、大发展,越要重质量、抓质量。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质量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列为监督工作重点。4月中旬至5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条例》情况进行检查。9月24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执法检查组的报告。这次执法检查坚持问题导向,从突出问题入手,深入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督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一步改进工作,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向质量时代。
五方面措施 紧扣检查工作关键
领导重视。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这次执法检查,常委会领导分别带领30多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深入到滨海新区、南开区、静海县,实地察看20多个部门、单位和企业,了解他们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具体的需求和意见建议,并对执法检查工作和质量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调研充分。4月下旬,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到武清、津南等区县、企业和检测一线,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进行前期调研,实地察看了9家企业和单位,听取了12家单位和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重点了解法律法规实施和质量监管能力建设情况,为确定执法检查重点、合理制定检查方案奠定了基础。
动员部署。4月10日,执法检查组召开全体会议,通报执法检查工作安排,部署集中检查工作。通过为执法检查组成员讲解法律法规主要内容,梳理执法检查重点,让大家做到心中有数,使检查有的放矢。
上下联动。为保证检查不留死角,执法检查采用集中检查和委托各区县人大常委会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6月底前,区县人大常委会将执法检查报告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为我们全面掌握全市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提供了重要依据。
边查边改。将整改工作贯穿于执法检查的全过程,是这次执法检查的突出亮点。对执法检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市市场监管委认真吸收归纳,研究整改,制定了包括监督管理、执法能力建设等8个方面27条具体整改措施,并积极落实,切实提高了我市质量工作水平。
五方面成效 展示天津质量实力
产品质量法和产品质量监督条例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市质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成效一: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省一级的大市场大部门的监管体制。
2014年整合市工商局、质监局和药监局,成立市市场监管委,出台了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意见,实施简政放权、公平准入、负面清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成效二:企业产品质量意识明显增强。企业积极建立岗位质量规范和质量考核制度,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对比、质量风险分析、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小组等活动,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度,一些企业通过发挥质量标准优势,提升了企业竞争力,造就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天津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拥有市著名商标1288件,驰名商标133件,市名牌产品646个。
成效三: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十二五”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14.9万人次,查办违法案件2250件,端掉制售假冒伪劣黑窝点461个,开展质量监督抽查9231批次产品,接受国家监督抽查1293批次产品,建立了367个基层消费维权服务站,有效打击了违法行为,规范了市场秩序。
成效四:质量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通过“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质量月、食品安全大家行、质量安全进社区等多种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和质量共建活动,初步形成了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质量法治环境不断优化。
成效五:质量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修订404项,批准发布地方标准222项,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19个,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12个,启动了4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建工作。共拥有省级计量认证检验检测机构387家,其中部分领域的检验检测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五方面建议 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向质量时代
这次执法检查以发现问题为切入点,以推动问题解决为最终目的。在集中检查座谈会和常委会会议上,检查组成员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为提升我市产品质量、铸造天津品牌,树立城市形象,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向质量时代。
强意识。质量安全人人有责,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质量升级和质量安全,形成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尤其大力支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工作,引导行业诚信自律,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加强舆论引导和质量文化公益宣传,既要坚决曝光企业重大质量违法行为,更要宣传优质产品、优秀企业,树立“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
强责任。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不重视质量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提高质量,主体在企业;质量出问题,根子也在企业。要进一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主动查找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督促企业严格质量标准、重视质量安全,服务和指导企业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打造技术领先、质量过硬的名牌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强监管。质量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要切实发挥好“一个部门管市场”的优势,整合现有力量,下沉监管重心,加大财政投入,扩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范围和覆盖面,增加抽查频次,全面推进质量体系、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加大失信成本,要运用信息化监管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和效率,加强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新兴商业模式的监管,保证不留空白。
强检测。各级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推进检测市场化进程,支持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要重视基础检测机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充实人才、技术,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要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开发一些简单便捷的快速检测产品,满足执法和百姓生活需要。
强标准。“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要打造一批高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准,加快构建大质量、大标准体系,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标准化工作体制,建设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标准体系,实现“一套标准管质量”。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服务、支撑和引领作用。
(作者分别为市人大常委会财经预算工委综合处副处长、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