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酋长之墓

2015-09-24李宸

文物天地 2015年4期
关键词:墓主图腾玉器

李宸

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凌家滩遗址是近年考古发现、发掘的最为重要的古文化遗址之一,是该区域史前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该遗址规模庞大、文化遗存丰富,其中墓葬内随葬的大量玉器尤为令人瞩目,无论是玉器的数量还是玉器的种类,在长江下游地区都属于突破性的发现。编号07M23的墓葬是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于2007年对含山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时发现的,出土文物330件,包括玉器200件、石器97件、陶器31件,另有碎骨和绿松石各1件,玉器(含部分石器)不仅数量多,而且诸如钺、璜、璧、锛等大件多,制作精良,堪称我国同时期考古出土文物最多、最豪华的墓葬。

玉敛葬溯源

玉敛葬是我国古代以玉敛葬死者的一种礼仪制度。《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璧、琮以敛尸”,说明周代已将用玉敛葬死者纳入礼制范畴。河南三门峡市发现的西周时期虢国墓,墓主人按当时的礼制,全身佩戴一串又一串的多种玉器组合,就是这种制度的反映,也是他生前地位的反映。至战国时期,形成了一整套葬玉制度,玉敛葬作为一种葬制,遂流行于两汉。玉敛葬所用的葬玉,是专门用来保护死者尸体的一类玉器,按照当时的丧葬仪式要求制作,包括玉衣、玉握、玉含、玉覆面、玉九窍塞等各种器物,几乎覆盖尸体的每一处(佘一兵:《试论我国古代的丧葬玉》,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汉代帝王下葬用玉衣,葬玉制度进一步完善。

玉敛葬起源很早。中国人崇玉可以追溯至八千年前,后来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齐家文化等墓葬中,都有随葬玉器出土。然而给墓主全身覆玉,可视为后世玉敛葬之源者,首先还得数良渚文化墓葬。例如,反山12号墓出土了700多件玉器,这些玉器从头到脚围绕墓主覆盖,摆放十分讲究,显然是要表达神秘的宗教意蕴。然而,良渚文化晚于凌家滩文化几百至上千年,所以就目前所知,凌家滩遗址M23墓才真正是后世玉敛葬的源头。

凌家滩遗址的年代为距今5300-5800年,从其所反映的时代和该遗址遗存遗物所反映的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当时凌家滩人的社会已进入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物资的出现,并逐步被上层人士所占有,贫富正在分化,私有观念正在形成,正在向阶级社会过渡。原始的宗教祭祀和社会风俗也正在向阶级社会礼仪制度过渡。M23墓主从头顶到脚底,全身有规则地覆盖大量的玉石器(以玉器为主),就是这种过渡的反映。

由于年代久远和当地水土的原因,该墓墓主尸骨已无存。但从覆盖其上的玉器群摆放,可以看出墓主呈头南、脚北仰卧之姿。其头顶部横置一组玉环和少量小玉璧,大致与肩齐。头部有一绿色的玉钺特别显眼。再往下是多只玉璜和少量玉璧。再加上头部两侧有意识排列的几只玉璧和玉环,构成了其头部的威仪。再往下的上半身,从表层看,主要是有规律地放置多个玉钺。墓主的腹部置有一特大的玉璧,与置于此墓顶部的大玉猪相对应。其腰下自左向右,置有三个龟形玉器。再往下的腿部,置有几只大玉钺,其中右侧的蓝色钺引人注意。从这些钺的下层,可以看到石斧等器物。墓主的脚部,置有一组整齐的大石锛,石锛之上覆有一大石钺。其脚下也有一组与肩齐的玉器,主要是玉环。总之,覆于墓主全身的玉器,整体排列,紧凑而有序,密集而讲究,大部分叠压多层,甚至5到6层。其分层及每层玉石器的类型乃至摆放,无疑也都是有讲究的。这种摆放方式有特殊的意义,既有当时的风俗意义,也有正在形成中的礼仪制度意义。当时,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型的凌家滩,虽然还没有后世那些冗繁严格的葬制葬仪,但是肯定已经在陪葬品的选择和摆放上形成了一些特定的规矩,已超越原始的风俗习惯,蕴涵着一定的宗教乃至政治内涵。

至于在墓主两侧或成组或零星布放的玉石器和陶器,只要我们运用原始思维和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及原始宗教原理去分析,显然也都可以看出是很有讲究的。

大玉猪

在M23墓顶部放置有一重达88千克的大玉猪(按:这里所说的玉,是从古人广义而言的,《说文》云,“玉,美石也”,显然不是指今天矿物学意义上的玉),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史前时代最大最重的人工雕刻的玉(石)猪。可以看出,当年的制作者利用天然石料,只是稍稍加工出其吻部、鼻孔和獠牙,用减地法表现其眼睛和竖立的耳朵,一只健壮、凶猛、威武的野猪模样便活脱脱地表现出来。

这只玉猪在凌家滩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M23墓位于凌家滩遗址大型祭坛之南,且打破祭坛。祭坛位于这一带最高的山峰太湖山之正南。我国东南地区当时普遍流行山岳崇拜,太湖山被当时的凌家滩人认为是借以登天的天梯,所以在其正南设坛祭天兼祭祖先。墓葬离祭坛越近,就说明墓主地位越高,打破祭坛那更是了不得。所以根据这座墓所处的位置,墓主应属于当时族人供祭的祖先之列,那么置于墓顶、对应在墓主之上的这只玉猪,自然也就具有祖先神的性质了。这样一分析,我们便只能将其理解为当时凌家滩人所崇拜的图腾神器。按照原始思维可以想见,那时,凌家滩人偶然在太湖山的山沟里发现了历经千万年流水冲刷而成的这块酷似其图腾的玉(石)料,必然会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作为其祖先保护神的图腾显灵,托为神体之物。

可资证明的是,在凌家滩遗址第三次发掘时,出土了一只小玉猪,与此大玉猪一模一样,说明这样的图腾形象在当时是固化的。更为重要的是,该遗址出土的玉鹰,其双翼为猪首形。此鹰昂首耸肩,振翅欲飞,气宇轩昂,形象不凡。其胸部刻有被学术界公认为大汶口文化太阳符号的八角星纹,刻于八角星纹外围的圆圈显然是表示天圆。能够胸怀太阳及其所照亮的上天,这样的鹰当然应是拥有最高地位的神。这只玉鹰与太阳符号的组合,恰好与大汶口文化的族徽性符号日、鸟图形组合相契合(按大汶口文化族徽性符号上部的圆形可明_显看出是太阳,其下部显然是空中飞鸟的速写。这个符号的繁体还有在下部的五座山峰图形。其整体表现的意思,是飞鸟负日升天,与河姆渡文化双鸟负日的图形意蕴是一致的)(李修松:《上古时期中国东南地区的太阳崇拜》,《历史研究》,2002年第2期)。这样的大神形象双翼竟然为猪首,足见凌家滩的大玉猪应是具备神性的氏族部落图腾。

猪崇拜乃至以猪为图腾是世界性的现象。这首先是由于猪的繁殖力强,与原始人祈求庄稼丰产、人口快速繁衍从而壮大本氏族部落的愿望一致。所以,猪在一些地方史前宗教文化中往往作为地母的象征。同时,野猪具有刚烈、勇猛、果敢的特性,这与原始人的尚武精神是一致的。另外,猪被驯养成家畜后,也被作为财富的象征。故此,猪在我国上古时期也是受到普遍崇拜的:其一,新石器时代,自东北地区向南,到黄河流域,乃至长江流域,都流行用猪作为重要随葬品或殉葬品的风俗。殉葬一般用整猪,随葬有的用猪头,更多的是用猪下颌骨(户晓辉:《猪在史前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中原文物》,2003年第1期)。例如,齐家文化的一座墓中发现60多块猪下领骨,显然是作为财富的象征,说明死者生前拥有猪群。其二,用猪的肩胛骨占卜,并刻下占卜记录,商代的甲骨占卜刻辞之骨就是用牛或猪的肩胛骨,说明古人以猪骨通神。其三,猪是古人用于祭祀天地神祖的三牲之一,牛羊豕的豕就是猪。其四,十二生肖中有猪,猪作为人的属性,主福像,显然也是来自于猪崇拜。

猪图腾可以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一再验证。《庄子·大宗师》记有“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王先谦注谓“豨韦”即“豕韦”。豕韦是我国文献记载的早期的北方民族之一,考古发现的分布于今内蒙古到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即豕韦文化。豕韦中的豕即猪。韦有二解:一目韦即猪皮,豕韦即其首领戴猪头,围猪皮。二日韦即围,本作围合状“口”,红山文化遗址玉猪龙,其头部作猪首状,龙身回旋正是“韦”的形象。在红山文化重要遗址、发现著名的女神庙和积石冢的辽宁牛河梁大石冢内发现一猪头雕像,猪舌用矿石粉染红,有学者解读为地母的化身。在女神庙中也发现了猪的塑像。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与牛河梁女神庙遥遥相对的那座山峰竟然酷似猪首,当地人称之为猪山。红山文化的其他遗址中,还可以举出一系列有助于论证这个问题的证据(董婕:《论红山诸文化与野猪崇拜》,《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这些都说明,红山文化即文献记载的分布于我国北方一带的豕韦文化,是典型的猪祟拜、以猪为图腾的文化。

再放大来看,如果细究历史会发现,我国的少数民族中,诸如满族、苗族、珞巴、傈僳等民族,历史上都曾有猪崇拜或以猪为图腾的印记。另外,我国古代有些帝王以猪命名。著名的如:商人祖先王亥,亥即猪;汉武帝原名刘彘,彘即猪。至于帝王以下以猪为名的例子就举不胜举了。这些也可以助证猪崇拜曾广泛存在。

玉签、玉龟版

龟是长寿之物,龟灵崇拜在我国上古时期也是普遍存在的。一是龟与龙、风、麒麟并列四灵。二是龟为占1、通神的工具,带有占卜时钻凿烧灼痕迹的龟壳,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多处遗址中都有发现。至于殷墟出土的大量的用于占卜刻辞的龟甲,更是众所周知的了。

M23墓主腰下有三个龟形器自左至右呈扇形摆放,其内共装有5根玉签,玉签上刻有神秘的花纹,应是一组用于占卜的神器。这便促使我们想到凌家滩遗址1987年发掘时出土的玉龟版。出土时,玉版被玉龟背甲和腹甲夹在当中,正好符合汉代纬书所记载的“玉龟衔符”的意思。龟背甲和腹甲象征天覆地载,中间的玉版即天降之符瑞。玉版略呈方形,其核心刻有作为太阳符号的八角星纹,其外围所刻的圆象征天圆,圆的外侧刻有等距离的4个圭形箭头,再外围的四方又刻有4个圭形箭头,正好反映了四面八方,加上中间,便是五方、九方,如果上升于天,就是九天。玉版的外侧略呈方形,象征着地方。玉版的四周边缘,分别刻有数量不等的小孔,有人曾测算,认为正好符合先天八卦之数。据说伏羲造八卦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于身……,又受到白龟的启发,遂画成八卦。这个记载与凌家滩玉龟版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是完全一致的。玉龟背甲和腹甲分别象征着天与地;玉版所反映的是:天圆地方,太阳照亮了天地,渐渐分出四面八方乃至五方、九方、九天等方位。这就是当时凌家滩人对宇宙的朴素认识,与前述伏羲画成八卦的原理是一致的。画成八卦,是在对当时天地自然与人文事物分析提炼的基础上,受白龟纹理的启发而画成的。同时,此玉版还是观察太阳出山位置,制订最初历法的最早的天文仪器,是后世圆仪的源头。而这些,便是M23墓主生前操作玉龟及玉签沟通天地祖先神灵,指引世人行为的宗教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玉龟形器正好是三只,三是个圆满的数,代表天、地、人。老子《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指元气,“二”指阴阳二气,“三”指天、地、人。意思是说:道生元气,元气分化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合产生天、地、人,天、地、人三者交互作用产生万物。此墓已取元龟用三之意,可见龟灵崇拜层次之高。

在这里还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相关遗址中,多处发现中空的不同质地的龟,其中放置石子,用于占卜。例如,安徽固镇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所发现的陶龟,便内置石子。而凌家滩M23墓用的是玉龟,内置的是玉签,这无疑说明其墓主在沟通神灵方面有着极高的神权地位。

墓主生前应是拥有

最高权力的大酋长

第一,M23墓主应是掌握凌家滩氏族部落族权的族长。上述已分析,此墓主人是被当时凌家滩人作为祖先神供奉的,那么他生前当然应是族长。特别是其墓顶部置有氏族图腾大玉猪,说明墓主与图腾是对应、一体的。在原始社会,氏族酋长与图腾神灵是转世或化生的关系,酋长即作为氏族祖先神或保护神的图腾转世,图腾即酋长在神界的神形。

第二,M23墓主生前掌握最高神权。墓主腰下摆放(生前悬挂)的三只龟形器,其中有神秘的玉签,说明他生前还拥有占卜通神的职能,能代表神发号施令。这里必须说明,在这方面中国古代与西方是不一样的,西方的巫师是相对独立的,神权是分离出来的,而中国从原始社会的酋长到阶级社会的帝王,都是族权、神权、政权乃至军权集于一身的。从黄帝到尧、舜、禹,到商周历王,到秦皇汉武,祭天祭祖的权力都是君长所拥有的,从而借助天神祖先发号施令。而西方的巫师是处于依附地位的,只是具体的神职人员。摆放在墓主腹部的大玉璧(玉璧原本是用于祭天的)对应墓顶的图腾神器大玉猪,也有助于说明这个问题。

第三,墓主生前地位至高无上,拥有政治、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实际上,前面的分析已经说明这个问题。古人从来事死如事生,联系本文第一部分分析,在当时,陪葬品越多越贵重,排列次序越严谨,墓主身份地位就越高。特别是墓主两侧胳膊之处各有10个玉镯,与该遗址先前出土的玉人所显示佩带的若干玉镯正好相映证。从其腰下所置的一组玉龟形器,我们似乎也可看出悬挂此组玉器的腰带,与玉人所显示的束腰之腰带也是相映证的。凌家滩玉人穿戴齐整,衣冠楚楚,双手齐伏于胸前,体现了当时环境下的高度文明。联系刚才的对应分析,这样的玉人应是M23墓主生前的写照,应具有崇高的政治地位。此墓出土的数量众多的高规格的玉璧、玉璜、玉环等,也有助于说明这个问题。此墓出土的玉钺不仅数量多,而且体形大,琢磨精致。钺是军事指挥权的标志,说明墓主生前拥有最高军事指挥权,得专征伐。

此外,从此墓出土的玉石斧、锛等生产工具来看,也是体形大、琢磨精,说明墓主生前还拥有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劳动指挥权。原始共产制时期,氏族酋长要带领并指挥其成员兴建公共工程,进行生产劳动。到了原始社会后期,这种带领和指挥逐步向礼仪化演进,凌家滩文化正处于这样的时期,所以此墓出土的生产工具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礼器性质。

综上所述,凌家滩07M23墓主生前应是拥有族权、神权及行政、军事和生产劳动等最高权力的大酋长。

猜你喜欢

墓主图腾玉器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这条比较傻》等
再来一瓶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关注食品安全
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的年代及墓主身份
浅析玉器的收藏及保养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与赵琦先生商榷
岳麓秦简《廿七年质日》所附官吏履历与三卷《质日》拥有者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