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著推荐与阅读”我是这样教的

2015-09-24崔晓文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师徒唐僧西游记

崔晓文

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经典名著,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境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苏教版语文教材在七—九年级每个学期都安排了一部名著,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名著推荐与阅读”这一板块的教学,可以利用好教材的例子,举一反三,结合使用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新学习方式,提高“名著”阅读的效能。

一、激发再读名著的兴趣

初中生对于书本中提到的名著基本上比较熟悉,对“名著”的内容也能讲个大概,于是有的同学便游离于课堂,大多只能讲讲故事情节,了解一些皮毛。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他们对“名著”的兴趣,让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阅读。教学时要从“激趣”入手,可以采用以下这些方法:

1.利用多媒体展示精彩片段,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课堂容量。如阅读《水浒传》时,放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精彩情节,比较文学名著与影视作品的优劣。

2.播放根据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的主题歌,讨论歌词对烘托主题的作用。如《敢问路在何方》不但描述了唐僧师徒经历的千辛万苦,而且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风貌。这首歌不仅把学生带入故事中,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更能够引导他们主动地去探究故事的主题。

3.渲染名著的影响。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这样开头: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认为,《西游记》和《圣经》一样,是一部用神话故事讲述的寓言,其价值在于其中演绎的人生哲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阅读《西游记》,跟随唐僧师徒一起踏上万里征途,感悟人生的哲理。

二、通过对学生喜爱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有效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对作品中鲜活的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对自己熟悉的人物进行全面分析,通过适当引导,认识人物的成长,并能从人物的经历中受到启发,从而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并借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在读《西游记》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聪明的同学们,你能说说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去路上的遭遇吗?

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从而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熟知程度,为人物形象的分析作铺垫。接着请学生自主选择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接下来可以这样问:那么,从这些人的思想性格,从这些人的经历中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呢?大家能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下我们从这些人物身上领悟到的道理吗?学生不难得出,唐僧也好,孙悟空也罢,一个有追求的人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过程中,就是在不断克服和战胜自身以及外在世界可能存在的各种假恶丑因素,来实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三、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经典名著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初读时不可能理解得深透。所以布置阅读名著时,我并不要求学生理解得多么深刻,而是强调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虽然他们的看法有时显得幼稚肤浅,但这没有关系。我想,打好了“精神的底子”,名著的哲思自然会在以后的岁月中了无痕迹地渗入到他们的心灵中,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这就是“名著推荐与阅读”教学最大的功效。

四、充分阅读,以读促写

学校语文教育应当坚持一种对经典文化、传统优秀文化的尊重和倡导,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当的精神支点。

1.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不仅仅安排在课外读,还安排两到三节课到课堂内读。只有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真正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否则,后面对作品的探究就不能够深入,只落得个走过场的形式。

2.安排好读书过程(即定一个计划):做好笔记;精读跟泛读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读整本书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或重新选择,或交叉运用各种阅读方法。

3.在阅读完全书之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自由的思想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在此过程中适时作出评点,用中肯的评价、鼓励的话语去激发他们发表见解的热情。例如在《西游记》的阅读之后,学生自由地谈论了自己对唐僧师徒四人的看法,之后,我让学生筛选自己的感受,就“写作、活动”中的议题或选择自己所感兴的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书面文字。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选择好的作品办一期专题墙报。

专题阅读后,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空前高涨,在读书的过程中也养成了探究思考的习惯。进行二次创作,进行自主改编,也就水到渠成了。

“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要把学生带进“名著”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把他们带出来,在“名著”的滋养下,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猜你喜欢

师徒唐僧西游记
唐僧师徒再就业
我的“唐僧”表弟
可爱的师徒
儿时与空姐合影 15年后两人成师徒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惹人喜爱
师徒智过分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