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场能力培养探析
2015-09-24刘瑞平
刘瑞平
摘要:职场能力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培养高职学生职场能力有利于学生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时间,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改革课程体系,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开展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模拟职业岗位搭建学生能力成长平台,开展职业技术鉴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学生职场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职场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9-0038-03
责任编辑赖俊辰
信息荟萃
教育部:职教实践性课时要占一半以上
教育部日前下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
按照《意见》的要求,职业院校也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具体而言,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高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相关教学文件要求,规范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意见》还要求,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要开设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并拓宽选修课覆盖面。
职场是什么?职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这是职业院校每一位教师所要研究的课题,因为我们想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出色的“职场能人”;这同样也是许许多多即将进入职场或已经初涉职场却屡受挫折的人们共同面临的困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望21世纪,提出了“四个学会”的教育理念:“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处”。这四者形成教育目标的整体,成为了教育发展的四个支柱,也成为了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在这一基本理念的统率之下,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职场能力,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职场能力的内涵
职场能力与职业能力这两个概念,需不需要加以区分?目前国内行业企业界及职教界将两者混为一谈,时而职业能力,时而职场能力。仔细考量,两者的涵义还是有较大区别的。
1.职业与职场
职业,按《现代汉语词典》的基本释义,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一般来说,可指参与社会分工,用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丰富社会物质或精神生活的一项工作。
职场一词,在词典中没有基本释义。根据其广泛的使用,我们可以做狭义与广义的理解。狭义的职场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场所,即工作的场所;广义的职场则指与工作相关的环境、场所、人和事,还包括与工作、职业相关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生存法则等。我们关于职场能力的讨论,是建立在广义的职场涵义基础之上的。
2.职业能力与职场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把职业能力分为3个层次,即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对职业特定能力和行业通用能力只作了意义上的解释,而将职业核心能力细分为八项: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和外语应用。这种区分比较笼统,行业通用能力和8种核心能力之间有交叉,很难作明确的界定。职业特定能力与行业通用能力基本是指职业技能,是人与事的关系,牵涉面比较窄。职业核心能力关注了人与人的关系,但与职场所要关注的环境、场所、人和事、社会生活活动、人际关系等相比较,其关注面明显狭窄了很多。
与职业能力相比较,职场能力有着更丰富的内涵。职场是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事、情、境交融汇织,要进入职场、了解职场、适应职场、成就职场,仅仅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职业能力的内容之外,还要关注职场生存的法则,如何才能在职场中生存得更好,这是关系到高职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命题。因此,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品行力、思考力、扩展力、沟通力、适应力、相处力、承受力、创新力、规划力等,是职场能力培养不可或缺内容。
职场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学生成功走向工作岗位来说是至关重要。现代职业教育既要培养就业者的岗位胜任能力,也要培养就业者的职业适应能力;既要培养就业者上岗的基本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就业者具备适应科技迅速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变化并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能力。
二、培养高职学生职场能力的意义
1.培养高职学生职场能力是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
现代社会日渐回归能力本位,现实社会中在职场上获得成功的人,是具备较强职场能力的人。培养就业者具有从业的职场能力,已成为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职场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职学生从业的出路和前景,也决定着能否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培养高职学生职场能力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学生职场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要根据企业、人才市场对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设计职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及相关的实习实训内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这样才有利于加强与企业的衔接,缩短职业适应期,有效缩短学生步入社会的职业适应期。
3.培养高职学生职场能力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时间
加强对高职学生职场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可以使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择业观,正确定位,根据社会及企业需求,更加客观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增强学习效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
4.培养高职学生职场能力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职业教育应在技能培养和自身发展两个方面并重。对学生进行职场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掌握知识与能力,提高素质,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培养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培养高职学生职场能力的有效途径
1.改革课程体系,突出职场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职教育的确立,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30年来,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由刚开始基本沿用本科压缩型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发展到现在,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高职课程体系的职业化特色。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基于此,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便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突出职业岗位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生职场能力的培养,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只是专业技能教学的事,公共基础课同样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建立科学的高职课程体系,是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场能力的关键,也是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的保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多元的、开放的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才有可能将学生职场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2.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努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发展潜能
职业化强调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两个方面。以往不少职业院校普遍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初次就业能力强,但转岗与持续就业的能力较弱,究其原因,在于单方面重视技能而忽略了学生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特别是一些中职学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校往往只侧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由中职到高职,是层次上的跨越,仅仅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是难以顺利完成学生身份转变的,如何协调中高职发展,搞好中高职衔接,是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中高职衔接的中职学段或者在高职的一、二年级开设职业素养课程,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方法。我们在中高职衔接班级开展了颇有成效的实验,学生对于职业素养课程的形式比较感兴趣,有很高的热情参与度,对于职业素养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因此,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与提升,是培养学生职场能力的关键。
3.开展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把职场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和企业发展的战略引擎,谁攀上了校企合作的制高点,谁就可以赢得发展主动。但从目前职业教育的整体来看,校企合作开展还是不够理想。一是普及程度不够,有热点,但限于少数专业与班级,无法全面铺开;二是缺乏合作的长效机制,一段时间之后难以为继;三是大多限于浅层次的合作如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缺乏深层次的如共建课程体系的合作。从合作的双方来看,学校热、企业冷,多数企业还没有把校企合作上升到人才培养的高度。
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与支持,需三方协调共建:一是政府出面,组织协调,打造合作交流的平台,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兼顾多方的利益,争取双赢、多赢的局面;二是鼓励企业立足长远,关注自身人才的储备与素质的提高,积极投入到与学校的合作中来;三是职业学校一如既往,主动合作,并围绕校企合作进行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着力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理念与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并注重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职场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培养,能使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在实习中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使毕业与就业接轨。
4.模拟职业岗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搭建学生能力成长的平台
实验实训教学是职业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实验实训基地则是学生巩固理论、掌握技能、培养职场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场所。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有两种基本模式: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和校外实验实训基地。校内试验实训基地强调创造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师生均在准实体内担任不同层次的员工角色,完全按照企业运营形式组织教学,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专业技能同步培养提升。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则强调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严格执行行业或企业标准,实训的项目可能是学生将来的职业或工作岗位。
高职院校可以依靠政府投入或自身财力,根据专业需要建设实验实训基地,也可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基地,无论以何种形式建设何种模式的实验实训基地,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职场能力。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既关涉到高职学院的办学内涵,也关涉到校企合作的融入度。高水平建设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能扎扎实实地把学生职场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也无疑是衡量高职学院办学水平的标尺。
5.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全方位提升职场能力
高职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借鉴企业优秀文化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广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者的共识。高职校园文化必须走企业文化的特色之路,把现代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奋斗精神、职业素养等纳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来,这样才既可以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提高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企业文化及企业发展的理解和认识,纠正认知上的偏差,有准备地去适应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更好地进入高职岗位。
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可以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也可以让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高职教育要为社会、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除了技能方面的要求之外,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敢于超越的职业精神,借鉴企业文化的先进理念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职场能力的综合要求,同时也是为了给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6.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扎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推行职业技术鉴定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推动职业教育和技能开发的重要手段。学生在校期间,实现“双证书”或“多证制”,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明确技术型人才首先要具备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不断提高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有着自身的优势。学生集中,专业明确,学校实训设备较为齐全,师资力量较强,容易组织培训,提高鉴定合格率。但高职学院的生源有不同,目前公办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普通高考,少部分学生来自中职学校,而民办高职学院则大部分学生来自中职学校,因此,需要对学生的技能基础做区分。不仅要从培训方面加以区别对待,在技能证书级别要求上也应区别对待。同时,学生职业技能鉴定还需紧贴职业岗位的国家职业标准。
高职院校要开展好职业技能鉴定,需加强与相关技能鉴定部门的紧密合作,规范鉴定程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设考评员和管理员队伍;还需进一步研究职业技能鉴定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构建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与培训、鉴定体系。
7.突出职场能力因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学生进行全程职场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引路人,因此,需要建立专业化、专家化的职场能力培养的教师队伍以适应育人之需要。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来自本科院校研究生以上学历者,教师理论功底强,但实际操作能力则相对较弱。如何提高师资队伍的实操能力,是当前高职学院较为关注的问题。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鼓励在职教师实践锻炼,是培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可采用如下三种方式:第一是教师直接到现场实习提高;第二是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第三是通过校内已有的“双师素质”教师的传、帮、带。教师只有根据职业教育的实际需要,不断适应职场,提升能力 ,才有可能做提升学生职场能力的领路人。
高职校园不是书斋,也不是象牙塔;高职校园是市场,是企业,是社会。高职教育要精心搭建好学校通往社会、通往企业的桥梁。只有全面理解职场能力的内涵,并将学生职场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学习、实习实训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并提高自己的职场能力,才有可能使他们在进入职场、进入社会时有所熟悉、有所感悟,并成就自己的事业,达成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职场能人。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陈桃源,朱晓蓉.职场沟通与交流能力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杨克林,吕卫华,杜立刚.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系统化培养途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
[4]姜大源.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三个基本问题[J].职教天地,2011(1).
[5]缪向辉.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作用的有效发挥[J].中国科技信息,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