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思考
2015-09-24余广文
余广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的占有者和输出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角色转变。这种角色的变化,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化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因各自成长环境的不同,而使每个人成长的经历和体验也有所区别。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策略却有共通之处。结合笔者教师专业成长的经历,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途径和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离不开对课堂教学的反复实践
魏书生老师说:“我进课堂就像找到了根基,能够及时汲取营养,品尝增长本领的快乐。”作为教师,课堂就是安身立命的场所,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见证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舞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在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加以研究,推动自己前进,并在教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总结,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实现教学积累。
一个优秀教师的特质包括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优秀的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教育机智,与学生交往的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科研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良好的性格特质;对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的能力等。这些特质都要在课堂教学的反复实践中才能磨炼出来。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平台。教师的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汲取;教师的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价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顾泠沅教授也曾说过,教师要在“课堂拼搏”中提炼自己。教师要立足课堂,用高效课堂吸引学生。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高效课堂需要师生共同演绎。不管是立足自身课堂获取的直接经验,还是深入他人课堂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的反复实践和决战中,促成专业的逐渐成长。立足教学实践,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点。
二、离不开对教学问题的思考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教师的诗意人生在于思考与研究。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都证明:教育科研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体验生命创造的意义与价值,是创造自己幸福人生的重要途径。
美国著名教育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教学问题的思考与研究。教学问题,首先是教材问题。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实现教材“钻”得深“研”得透。其次是教法问题。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学生、文本与生活三者生动活泼地创造性地联系起来,既要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又要研究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还要研究学生现实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确立完整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再次是学法问题。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针对原来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完善、健全学生的学习品质而倡导的一场学习革新。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决定了教师必须重视对学法的研究。教师只有对在教学中碰到的许多实际问题不轻易放过,多一份研究的心态,才能促成教师专业的顺利发展。实践证明,基于教学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着力点。
三、离不开对教育理论的不断学习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面临着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充电”、“补血”、“洗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现今教师大多具有“只求操作”的情结,对一些新的理论、观念或知之甚少,或模模糊糊。教学实践没有教育理论为后盾,就像浮萍一样,漂到哪是哪。唯有让理论来指导实践,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前瞻性和方向性,更能促进教师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树立思考的整体性,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方法。
哲学家告诉我们,人类获得认识的途径只有两条,一是间接经验,二是直接经验。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广大普通教师来说,获取直接经验的机会并不多,我们绝大多数老师获得的认识和知识都来自于间接经验,于是读书注定成为教师获得广博的资源,实现自身专业成长最根本的途径。读书能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是通过广博的阅读获得的。因此,教师必须广泛阅读,博览群书、兼收并蓄,才能支撑起教师所必须的通识性知识,才能建构起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罗树华说过,教师学习是新世纪、新时代的要求,是履行育人使命的需要,是更新观念、完善自我、提高人生品味的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广泛的阅读范围,读专业类的书籍,读专业外的书籍、读自然科学的书籍、读人文科学的书籍。阅读的关键是思考和自悟。其实一个人的理论素养是在先天的基础上,主要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走进“自我”的理论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指明灯。
四、离不开对自我发展的学习反思
美国国学者舍恩认为:“人们职业水平的提高,最主要的渠道不是职业活动的专门学习,而是在职业活动中不断反思。”一个成功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与反思的对象,考察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种种途径。他们就是在这种不断反思中获得发展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反思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反思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专业认识的过程。教师的反思习惯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学生活中的具体化,也是自律的表现。反思就是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教育效果,以便对自己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能。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现代教师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反思,教师能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回忆、思考、评价,作出新的计划和行动,从而改进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素质量。可见,教师的成长既离不开经验,更离不开反思。教师经常性的反思可以聚沙成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宝贵财富。反思能够发展教育智慧,提高教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增长点。
(作者单位:浙江开化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