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军走过天安门

2015-09-24樊永强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35期

樊永强

望着右前方300米之下如方舟般肃穆庄严的天安门广场,54岁的陶炳兰少将稳稳地握紧了直-8B直升机的驾驶杆。

2015年9月3日10时40分许,伴随着旋律激昂的阅兵进行曲,悬挂着巨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编队成“70”字样的空中护旗方队,米秒不差地呼啸掠过天安门,揭开了胜利日阅兵的序幕。

广场上欢声雷动,无数人举头仰望,向代表国威军威的战鹰致以敬礼。震撼的开场,精彩的亮相,瞬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作为第一个驾驶战机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的共和国将军,解放军总参谋部陆航部副部长陶炳兰少将,为了这飞过天安门的短短十几秒,已经带领麾下近百架陆航直升机,一丝不苟地训练了100多天。

2015年9月3日,“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方队在将军带领下通过天安门广场

几分钟后,紧跟三军仪仗队,在7面英模部队战旗的指引下,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方队铿锵行进,领队的是第65集团军军长张海青少将和副军长赵冀鲁少将。

临近观礼台,两位年过50的将军抬臂、敬礼,收腹、踢腿,以严整的军容和标准的正步,展示出共和国将军的风采。

在他们身后,一个个由将军领队率领的威武方阵,排山倒海而来,依次通过天安门。

56位中将、少将,率领1.2万余名官兵,出动500多件装备、近200架飞机,接受庄严检阅——这在共和国阅兵史乃至世界阅兵史上都是第一次。

军容严整、气势如虹的将军领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他们,也是解读当下中国军队高级指挥员群体的一个珍贵样本。

高级将领受阅的深意

当陶炳兰少将驾机通过天安门上空之时,阅兵分列式开始。

在三军仪仗队方队之后,10个抗战英模部队方队依次出场——“狼牙山五壮士”、“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刘老庄连”、“攻坚英雄连”、“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和武警部队抗战英模部队方队,他们代表着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

步伐铿锵,军号嘹亮。率领10个英模部队方队正步通过天安门的,清一色都是现役少将。

从敬礼线到礼毕线,自东向西,总共96米,正步128步。每个方队的两名将军领队,都和身后平均年龄比他们小30多岁的士兵一样,迈着有力的步伐通过天安门。

行进中的方队,四壁如铜墙,整体如钢板。

徒步方队之后亮相的是27个装备方队,由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战略打击、信息支援、后装保障等作战模块编成,也全部由军以上领导干部担任领队。

走在最前面、分乘五辆指挥车率领装备方队接受检阅的是: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白建军中将、海军副司令员田中中将、空军副司令员陈东中将、第二炮兵副司令员吴国华中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司令员潘昌杰中将。

在他们身后,受阅的500余台各型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84%是首次亮相。

11时许,战机啸音掠空。空中梯队100多架飞机从杨村、唐山、南苑等8个机场向天安门飞来。率领空中梯队接受检阅的是空军副司令员郑群良中将。

领队机、预警指挥机、轰炸机、歼击机、海军舰载机、海上巡逻机、加受油机、直升机等9个梯队的战机,涵盖了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航空兵现有的先进作战和保障机种。

在歼击机第二梯队,驾驶歼-10A歼击机的是沈阳军区空军参谋长常丁求少将。

“从徒步到乘车,从地面到空中,每一个阅兵模块都由现役将军担任领队,这在共和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曲睿少将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以将军担任领队参阅,体现了高级将领听党指挥、率先垂范、带兵打仗的能力和作风,对部队全面建设也是很好的引领和示范。”

在国外,由将军领队参与阅兵并不鲜见。尤其在俄罗斯,每年5月9日举行的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庆典上,总能看到将军领队的身影。而在我国,阅兵时担任领队的通常都是校官或尉官。

在共和国阅兵史上,将军领队受阅虽不常见,但也并非绝无仅有。

在1959年国庆10周年的盛大阅兵典礼上,率领军事学院校官队伍方队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城楼的,是两位身材颀长的英俊将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战士吴华夺少将和胡定千少将。中外摄影记者蜂拥而上。很快,两位将军带领受阅部队受阅的精彩镜头,刊登在英、美、意、日等国的报刊上。

“未来,中国的胜利日阅兵可能常态化,并在阅兵安排上与国庆阅兵区别开来,而将军领队受阅可能也将常态化。”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员彭玉龙说,“这对于展示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塑造部队高级领导干部良好形象、传达捍卫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决心信心,都有极大的作用。”

实现钱学森设想

在天安门广场精彩亮相的共和国将军方阵,堪称当今中国军队高级指挥员群体的代表。

将军是一支部队的旗帜招牌。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非常注重官兵一致,不少高级将领身先士卒,与普通战士并肩作战,有的甚至牺牲了生命。

据曲睿少将介绍,这次阅兵从全军中遴选50多名将军领队受阅,目的就是“体现我军高级指挥员在习主席强军目标的引领下,练兵打仗、带兵打仗的风采”。

2015年9月3日,陶炳兰少将在起飞前查看舱内状况

在之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阅兵联合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舜介绍说,担任将军领队者必须是现役将军,必须是本方队所在部队的指挥员或者上一级部队的指挥员。

本刊记者根据前期采访掌握的资料整理发现,最后确定的56名将军领队来自各大军区、各军兵种,既有军事主官,也有政工干部,还有技术型高级军事干部;既有长期率领部队作战训练的高级指挥员,也有负责指导全军某一方面工作的总部机关负责人;并非是清一色的男将军,还有一名带领医疗卫生方队的女将军。

据悉,这些将军领队,虽说是经过遴选,但是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基本上都是参与阅兵的作战部队带兵人和对口上级机关负责人,应该说反映了全军现役将军群体的真实面貌。

如果要对这56名受阅将军的整体特征进行描述,不可或缺的关键词包括:学历高、经历全、年富力强、视野开阔、执行大项任务多。

将军领队中,“60后”超过60%,其中徒步方队的20名将军领队,有19位生于1960年至1965年之间,50岁出头,正当壮年。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改革开放前后参军入伍,全部拥有本科以上学历,不少还有研究生学历,甚至博士学历。

比如带领“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的济南军区装备部副部长刘卫星、带领“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的第16集团军副军长吴亚男、带领常规导弹第二方队的第二炮兵某基地司令员李军等都拥有博士头衔。

“两弹一星”元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上世纪80年代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设想:未来我军的军长应该普遍是博士、师长普遍是硕士,到那时候,这支军队将前途无量。从受阅将军群体的学历层次来看,今天的中国军队正向实现钱学森设想大步前进。

56名将军百炼成钢

《瞭望东方周刊》采访发现,56名将军领队,绝大多数都有着扎实而丰富的基层经历、主官经历、跨区跨军兵种交叉任职经历和执行多样化重大任务的经历。

由驻守南疆的新疆军区某师炮兵团官兵为主抽组的履带自行火炮方队,是所有受阅方队中距离北京最远的部队,前来参加阅兵,机动距离总行程达5300多公里。方队将军领队、南疆军区副司令员柳林少将,曾担任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哨所——神仙湾边防连所在边防团团长,在高原边防服役20多年。

高机动突击车方队以驻守青藏高原的某部官兵为主抽组,驻地最高海拔3600米,是海拔最高的受阅部队。担任方队领队的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唐建明少将,已在高原服役整整40年,曾担任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旅长和边防军分区司令员,多年镇守雪域边陲。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将军领队、第16集团军参谋长黄铭少将,十多年前就有从东北跨区到大西北交叉任职的经历,曾担任新疆军区北疆某边防团副团长。

岸舰导弹方队将军领队、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周煦明少将,在潜艇部队长期服役后,曾于2001年交流到第31集团军交叉任职两年半,担任集团军副参谋长,实现了“由海到陆”的跨越。

对于这些将军领队来说,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率部队参与重大演训活动,是家常便饭。

黄铭少将在担任师长的时候,曾带领部队多次参加“和平使命”联合军演。

“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将军领队、第21集团军副军长田福平少将,曾组织部队远赴海拔43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实施长达4个半月的“高原寒区使命课题训练”,为未来作战积累了经验。

第二炮兵部队共有6个装备方队7种导弹武器型号亮相胜利日阅兵,是自1984年国庆阅兵战略导弹部队首次亮相以来,第二炮兵同时展示型号最多、枚数最多的一次。而带队受阅的6位将军领队,既有基地军政主官,也有副司令员、参谋长,还有指技合一的总工程师,充分体现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高级指挥员的鲜明特色。他们都曾多次参与指挥演习、试验等重大任务,累计立功次数达10次以上。

和平虽日久,将军未下鞍

“执行出海任务越多,越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我们自身的成长。”舰空导弹方队将军领队、海军东海舰队副参谋长黄新建少将去年率队连续出海213天,出色完成了马航失事客机海上搜寻和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第17批护航的任务。

他是我国培养的新一代导弹驱逐舰首任舰长,担任过两个支队的支队长,曾带队多次出访,并与外国海军多次进行联合训练、演习和护航行动。

从驾驶战舰驶向深蓝到带领战车接受检阅,在黄新建看来,两者没有区别,“阅兵和打仗一样,都需要率领部队以最高标准完成使命。”

和平虽日久,将军未下鞍。

和黄新建一样,将军领队群体普遍都曾参加过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维和护航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经受了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取得了不凡的“战绩”。

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将军领队、第14集团军副军长邓志平少将和“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将军领队、第42集团军参谋长陈相文少将,年轻时还有参加边境自卫反击战的经历,并都荣立战功。

“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李晓岩少将(前左一),担任陆战两栖突击车片队将军领队同方队士兵一起训练

轮式装甲突击车方队将军领队、第54集团军副政委刘法峰少将,在担任济南军区某师政委时,曾率领全师官兵急驰千里挺进汶川参与抗震救灾。

反导系统方队将军领队、兰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潘国海少将,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地震发生后,指挥部队迅速投入紧张救灾。

白求恩国际医疗方队将军领队、解放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田鸥少将,是将军领队中唯一的女将军,但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同样堪当大任。

2013年4月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后,时任解放军总医院政治部副主任的田鸥,第一时间带着专家医疗队赶赴灾区,她提出:“重伤员在哪里,总医院的专家就要出现在哪里。”

公开报道还显示,10多年前,田鸥在担任解放军总医院纪委副书记的时候,曾大力整治医德医风。

武警部队此次参与阅兵的3名将军领队,都来自武警北京总队。这支部队肩负首都社会稳定职责,也是武警部队目前仅有的两个正军级地方总队之一,而承担受阅任务的“雪豹突击队”,更是闻名遐迩的精锐特种部队。带队受阅的武警北京总队副司令员徐平少将,就是当年主持打造“雪豹突击队”的指挥员。

“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将军领队、第21集团军副军长周建国少将,多年前在担任某装甲师师长的时候,也曾率领部队长时间参与维稳执勤行动。

这个“60后”占主体的将军群体,普遍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思考长远。

第一个驾机飞过天安门接受检阅的陶炳兰少将,不仅是一位经历丰富的特级飞行员,多次带队执行重大任务,更担任过解放军陆航学院院长等职务,并参与筹划编制“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陆军航空兵发展规划。

他还撰写了《写好飞行化陆军的“隆中对”》《新一轮世界军事变革呼唤构建完整低空作战体系》等研究文章,对陆军航空兵在未来战场如何发挥作用、如何让陆军真正“飞起来”等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

“陆航在我国是一个成立不到30年的新兵种。”陶炳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如果不能为明天的战争做好准备,一定会吃败仗。”

在阅兵训练基地,陆战队两栖突击车方队将军领队、海军南海舰队副参谋长李晓岩少将的传奇经历,常被人津津乐道。

作为当年“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明星”舰长,曾担任辽宁号航母首任舰长的李晓岩,现在正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三栖指挥员”:除了驾机、操舰外,还要“陆战能指挥”。

2014年初,他带领海军陆战队首次成建制赴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寒训;2015年初,海军陆战队赴沈阳军区洮南训练基地寒训,他又再次担任指挥员。在他看来,海军陆战队要向国际一流陆战队看齐,必须具备全时全域作战的能力。

这次带队受阅,对于李晓岩而言,是熟悉最新型两栖突击装备的好机会。

“现在的战争是立体战争,仗越来越难打,需要指挥员具备立体空间、联合作战的概念。”他说,装备新了,谋打仗的思维也要新,视野要更加开阔。

“抗日战争时,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鬼子,说明那时候立足‘小米加步枪的作战思维是很先进的。但现在如果再用这种思维,那就很难打胜仗,可能会吃很大的亏。”这位曾在世界著名海军指挥学院留过学、拥有硕士学位的少将直言。

“海军作为一个国际性军种,要坚定不移地走出去。”作为解放军第一支海军舰队——东海舰队的一分子,黄新建更希望把将军领队与军事力量联系在一起。

在他看来,自己是海军的代表队,也是解放军的代表队。在他身后的,不只是一辆辆受阅装备,而是一个个作战编队,一支支走向深蓝的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