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心血管死亡率为何越来越高
2015-09-24刘砚青
刘砚青
尽管中国近年来不断呼吁公众加强对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重视与管理,但现实情况却难乐观。在2015年8月初召开的中国心脏大会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现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平均每5个成人中就有1名罹患心血管病;心血管病已成中国居民首位死因,占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
更值得重视的是,农村居民死于心血管病的病例逐年上升,目前农村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已经从2005年的174/10万升至2013年的294/10万,增长率接近70%。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伟伟明确指出:农村已成心脑血管病重灾区。
缺乏对高血压的正确认识与管理
《报告》将高血压列为导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事件频发的头号危险因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高血压患者超过2.6亿,尽管15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已经高达24%,但患病知晓率却不足40%,管理率更是只有2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王继光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农村对高血压的知晓与管理不足问题极为突出,“虽然农村有大量的高血压患者,但由于出现症状时间相对较晚,因此很多人在没有出现症状前根本不会主动测量血压,更加谈不上诊断和干预。”
王继光在工作中发现,很多农村居民在60岁以前从没测过血压,而即使有些人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也没能进行持续有效的管理。“农村很多人都把高血压当成与感冒类似的疾病来治疗,一旦服药几天后发现血压回到正常状态,便认为高血压已经治愈,也不再继续服药和治疗。实际上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发现后必须通过长期服药来对血压进行持续的控制。”
除了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王继光表示,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高血压患者虽然坚持服药,但却没能对血压进行正确的评估,又或者仅仅靠服用短效降压药,因此也没能实现全天24小时对血压进行有效控制。
高吸烟率引发心血管疾病频发
《报告》显示,农村地区的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从2005年便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2013年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更是从前一年的39.32/10万飙升至66.62/10万,增幅接近70%。
在王继光看来,除了没能做到对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之外,农村居民吸烟问题日趋严峻,也是导致农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的控烟管理与教育大多集中在城市,实际上农村的吸烟问题更加突出。”王继光表示,目前城市中成年男性的吸烟比例通常在40%左右,而农村则是绝大多数男性都在吸烟。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项目报告》显示,中国15岁以上总吸烟人数为3.56亿,男性总吸烟率为62.8%,农村人群的吸烟率明显高于城市人群(分别为29.8%和26.1%),有接近60%的农村成年男性都在吸烟。
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的首要因素。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每天吸2~4支烟会比从不吸烟者患上心肌梗死概率增高50%,如果每日吸烟20~40支则会使这一概率增加8倍。
基层医疗水平亟待提高
在2015年8月刊发的《柳叶刀》杂志上,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发布了一篇关于全球188个国家健康预期寿命的学术论文,文章指出,脑血管疾病和局部缺血性心脏病已经成为导致中国人健康损失的两大最主要因素,2013年有接近5700万中国居民死于这两类疾病。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控的工作之所以形势严峻,一方面与国民的健康意识与生活习惯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现行的医疗制度密切相关。
“近些年在国家的大力投入之下,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院的硬件条件虽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十分缺乏足够数量的优质医务人员,这导致很多基层地区,特别是农村对紧急、危重疾病的处理经验明显不足。”高润霖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解释说,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有效方法是病人发病后尽快送到医院,接受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又称PCI),尽管PCI比溶栓治疗的效果要好,但是大部分医院不能做PCI,因此只能尽快溶栓,而全国能做溶栓治疗的县医院只有40%。
“我国省级以上医院的心肌梗死病死率为3.5%,地市级医院为6.5%,而县医院则超过10%。”高润霖表示,要想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防病和救治能力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另外还有一个亟需改变的状况是:优质的药品也必须提供到农村去。”高润霖说,高血压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但很多大医院开出的药品,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根本拿不到,这也导致很多人选用其他药物或被迫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