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胜利的告慰

2015-09-24程瑛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解放军军队习近平

程瑛

第一次纪念抗战胜利、致敬峥嵘历史的盛大阅兵,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讲话的习近平,毫无预兆地,宣布中国军队将裁减员额30万。

受阅部队箭在弦上,观礼人潮屏住呼吸。而此时,中国最高领导人、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他的视野中不只有热烈辉煌,更有必须全力以赴的历史使命。

很快,国防部发言人即向媒体解说:将解放军员额减至200万,旨在表达“同世界各国一道共护和平、共谋发展、共享繁荣的诚意和愿望”;同时,将推出新的改革举措,“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逐步提高军事力量建设水平”——未来两年内,老旧装备部队将被压减,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将被缩编,解放军将更加精干、高效。

习近平这一宣告,成为阅兵足音意味深长的回响,被视作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式启动的信号。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善于用典的习近平在讲话中引用《诗经·大雅》中的这句诗,也曾被毛泽东批注在《明史》的书页上,警示那种“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封建王朝治理怪圈,恰如他曾与黄炎培探讨的“兴亡周期律”。

习近平以此诗意地表达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想,诉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望——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在天安门城楼上,大约10分钟的讲话中,“和平”一词被18次提及。

2014年12月13日,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他也曾23次提及“和平”。

在多个场合,习近平常常将和平比喻为阳光、雨露和空气。

这位善用儒家思想资源的领导人,面对外部世界,宣讲最多的理念就是“和平”,比如“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

和平可贵,但从不来自祈求或赐予。

面对铁甲辚辚、长剑昂然的受阅部队,习近平既强调“珍爱和平”,也警示“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更要求“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

中国人最爱讲辩证法。在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中,能战方能止战,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这是百余年惨痛历史烙下的教训,是抗战岁月沉甸甸的遗产,也是习近平倡导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真正内涵。

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

如习近平所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战争塑造民族精神。抗日战争无疑是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成长起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和道路,在这里触底反弹。

而此前5个月,是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这份让中国人锥心泣血的丧权辱国条约,与2014年中国军方曾大规模纪念的甲午之殇一起,曾让中国更深地陷落于任人宰割的炼狱。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如果说纪念甲午是为了永铸忧患意识,那么,纪念抗战至少着眼于一条必然之理——在攸关民族存亡的重要关头,有担当,不退缩,浴血淬炼,脱胎换骨。

习近平曾说:“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必须要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

作为解放军最高统帅,这份清醒,一方面来自历史时空中的思考,另一方面来自对外部世界和中国安全态势的判断。

对于甲午之败,国防大学政委、军事战略专家刘亚洲上将的分析是,并非军队之败,而是国家之败、制度之败。

习近平曾两次提及甲午教训,将其形容为“剜心之痛”。

“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情景就痛彻肺腑!”在2013年12月末的一次重要会议上,他这样说。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常习近平同外方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

而抗战历史,则成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主题,并特别强调其“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的价值。

习近平在多次公开讲话中阐述了这样的判断: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但前进的道路决不会一帆风顺。

“中国威胁论”喧嚷多年,有人反复抛出“国强必霸、强强必争”的“修昔底德陷阱”之论,认为这是大国之路上难以跳脱的历史宿命。

习近平在2014年1月接受美国《赫芬顿邮报》子报《世界邮报》专访时坚定反驳: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不追求霸权,并不意味着在军队建设上止步不前。恰恰相反,一个军事软弱的富国,不仅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还可能招致地区危机,遑论承担必需的国际责任。

习近平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强调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

今日中国,追求和平,追求国家安全。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少将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一段话,中国现在需要的不是对战与不战、胜与不胜的争论,而是要展示自己为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不惜一切的气魄。这一点超越胜败。

边“打仗”边改革

落后的军队未必是装备劣势的军队,但一定是观念陈旧的军队。

由美国启动的世界新军事变革,被比喻为一只高速旋转的圆盘——如果身处边缘,就很容易被甩出去。

在这场以信息化、智能化和创新为特点的变革中,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先行一步,印度、巴西、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紧随其后。这对于机械化任务尚未全面完成、同时又面临信息化任务的解放军来说,挑战不言而喻。

尽管武器装备在不断升级,但解放军的体制编制和指挥体系,仍是在机械化半机械化战争环境下形成的,一些与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紧密相关的政策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更好地纳入国家的整体发展体系之中。

36年前,当大学毕业生习近平穿上军装,进入中央军委工作时,中国军队正开始经历“边打仗变改革”的急速蜕变——南部边境的战事,刺激了解放军的精简整编与机械化转型,正规化和战斗力成为追求目标。

如今,当习近平亲自统帅世界规模第一的军队,他面临的仍然是“边‘打仗边改革”——打一场针对解放军“和平积弊”的整肃之仗,同时推动整个军队再次脱胎换骨,以匹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安全与发展需求。

他铁腕治军,要求军人要“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要求“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特别是对高中级干部,立下“铁规矩”,画出了警戒线。

一方面是军队反腐突进,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另一方面是训练演习规模、强度增大,甚至其中的流血牺牲也不再保密,这被外界视为高层强调“贴近实战”的强烈信号。

2015年9月3日,徒步方队接受检阅

整肃风纪带来公众看得见的变化,而这些其实是在为“看不见的变化”酝酿氛围、准备条件。与中国的改革进程同步,军队改革也已进入“深水区”。

十八大后不久,人们发现,习近平每到一地参加大型活动或视察调研,几乎都会同时安排视察当地驻军,足迹遍布七大军区、各军兵种以及武警部队。每次视察“节目”丰富——检阅部队,登上舰艇、战车、新型轰炸机,亲自操纵仪器,观摩实弹射击,在舰船航泊日志上签字,在边境哨所与战士一起执勤。

他关注基层部队的生活细节,常常会与战士同桌而坐,吃简单的自助餐;他关心高原驻军有没有新鲜蔬菜吃、看病是否方便,甚至亲手去试试浴室的水热不热;2014年隆冬的内蒙古,在雪野中碰上一队巡逻的士兵,习近平摘下手套和他们一一握手,其时正是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之际。

跟随着习近平的视察脚步,军队的新装备、很少示人的军事基地,纷纷进入公众视线。

比如在三亚,他踏上了曾是海军最大军舰的“井冈山”舰;在西安,他登上了轰-6K战机。

这些“曝光”被某些西方媒体揣测是为了“秀肌肉”,但对于深刻了解军队境况的习近平来说,他更希望唤起全军官兵的自信与自豪,唤起全体国民对于军队和国防的关注与支持,唤起全世界人民集聚维护和平的正义力量。

共产党不是农民起义军

2014年10月末,福建省西部的古田镇,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率领400多名解放军高层将领,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

在毛主席纪念园,他踏过151级台阶,向毛泽东雕像献上花篮。

由于1929年的“古田会议”,这个小镇成为中共党史和解放军军史上的一个重要地标。

解放军一贯将“思想政治工作”视作“生命线”。曾在朝鲜战场上与中国军人交手的美国人说,在战争中从未发现一支健全的共产党军队陷入解体。不管这支军队损失如何严重,只要党组织还保持完好,他们就有抵御能力。

在解放军建军88年历史上,总共召开过15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但从未选址古田。这次会议早在2013年5月就由习近平郑重提出,其后他亲自选定了会址。

古田会议是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其重要价值在于,中国共产党以强有力的领导,完成了对一支传统农民军队的改造。中国共产党没有成为任何一支农民起义队伍的“尾巴”。

在古田会议之前,当时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中共领导者团队,有过分歧、讨论甚至斗争。因此,研究者评价说,古田会议的成果不只是明确了“党指挥枪”这一铁律,提出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更关键的是,它见证了中共领导人的成熟,通过探索者团队的“试错纠错”,锻造了一支新型军队。

“在古田会议召开85周年之际,我们再次来到这里,目的是寻根溯源,深入思考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习近平这样说。

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这些颇有哲学意味的命题,已不仅仅是针对解放军的政工干部而言,对于这支88岁的军队,乃至这个94岁的政党,意义都很现实。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图为反映古田会议的油画

就在这次会议召开前3天的2014年10月27日,军事检察院对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涉嫌受贿犯罪案件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

再前推至2014年3月,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担任组长,“亲自运筹、亲自指挥”。

习近平到基层部队考察时,常常与级别不高的干部见面,让更多基层军官能够对军委的思路、决心有直观认识。

十八大后到2014年末,习近平先后5次在中南海勤政殿和八一大楼,同90名新提升的军级以上领导干部谈话。

新华社的报道说,面对面的交流,使这些将领深入领悟了习主席建军治军重要思想,感受到了统帅的高度重视。

解放军高级将领的人事安排,也凸显了治军、用人的新思路:受重用者,或是有丰富的基层历练经验,或是一线带兵的各集团军主官,或是从事高级尖端武器装备研发的科技型人才。外界评论说,这符合其多次强调的“要坚持用打仗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的理念。

新一届中央军委强调的是,靠品德、才干赢得重任,选人用人向基层倾斜、向实干者倾斜。

由习近平亲自决策部署,从2013年4月开始,中央军委集中对全军和武警部队军级以上领导班子进行考核,历时9个月。官方媒体用“大范围、高规格、深层次”来形容这次考核,认为此举体现了匡正军队选人用人风气的坚定决心。

抓住机会窗口,跨过“火焰山”

2015年初夏,不少解放军军官都在忙着控制体重——所有60岁以下的军官无一例外都要符合体重标准,否则会在升职晋衔时遭遇障碍。

这只是中国军队庞大改革计划中的一个微观部分。

88岁的解放军一直在改革。特别是在战争年代、在这支军队还十分弱小之时,改革直接关系生死,因此动力更强大、步伐更坚决。

比如刚刚建军的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5000多人的部队只剩不到1000人,“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会散掉”。毛泽东主持的“三湾改编”,将中共组织嵌入连队,建立军队民主制度,使珍贵的种子得以保留,渐渐萌芽长大。

除了因自身的历史际遇而重视改革,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也特别关注近代以来中国持续挨打的惨痛教训,将之归因于错失军事变革的宝贵机遇。这一点在最近两年被反复讨论。

比如,刘亚洲曾撰文分析说,在近现代历史上,旧中国军队曾频繁改革,但总是走不出因利益而朽腐衰亡的宿命。

他认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在经历了大力发展武器装备的初始期后,正在进入攻坚期,这必是一项“铁腕事业”。

习近平则将这次改革的艰险比喻为“火焰山”。他曾多次明言,改革的对象就是那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领导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不够健全,力量结构不够合理,政策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他重申了邓小平的法宝“解放思想”。“不能身子进了21世纪,思想还停留在20世纪。”

他认为,目前正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窗口,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于是,在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为独立的一部分,被写入中共中央全会的决定。

而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都属于保障改革、消弭阻力的顶层设计。

这次改革被视为历次军队改革中最深刻、利益调整最大的一次。中国军队在过去十余年间,致力于从机械化、半机械化转向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而最终还要转变到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军队体制。因此,这次改革将是一种根本性的重塑。

2014年8月29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题是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推进中国军队军事创新。习近平说,国际形势正处在新的转折点上,各种战略力量加快分化组合,而军事变革正在其中。“这场世界新军事革命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关乎战略主动权。”

在他看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是我们回避不了的一场大考”,“该改的就要抓紧改、大胆改、坚决改。”

2015年9月3日,领队机梯队飞行在北京上空

因此,当他宣布裁军30万时,对于军队改革期待已久的人,应该并不惊讶。

而这一场致敬历史的盛会,也有了指向未来的新使命。

在福建工作时多次强调“水滴石穿”精神的习近平,不仅有决心,也有耐心。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久久为功,善做善成。”

猜你喜欢

解放军军队习近平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