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与纸的奇遇

2015-09-24何伊宁

中国摄影 2015年5期
关键词:画册艺术家摄影

摄影作品的结集出版从来就是摄影者创作生涯的纪念碑。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摄影书,除了作品集,从摄影史早期的照片贴册,到传统洗印时期延续到现在的家庭相簿,从配合摄影展览制作的图录,到摄影家的手工书等等,书就是照片天然的展现方式。

摄影书就是阅读者手中的摄影画廊。在阅读者与作品近乎无间的观看、翻阅过程中,照片与照片之间,照片与阅读者之间演化出伴随着时间流动而不断成长的内在关联。在自媒体时代,当影像在互联网上如潮水般翻卷而来,展厅上高悬的作品仍然保持着与观者刻板距离的时候,越来越多摄影师和阅读者感受到了纸本摄影书所独有的魅力,尤其当摄影书摆脱工业化大批量印刷的流水线,转而注入摄影师以及设计者更多个性化的拍摄、编辑、设计的时候,本雅明所说的因机械复制而被驱散的照片中的“灵韵”又在书中慢慢聚拢。

嗅觉敏锐的英国摄影家马丁·帕尔早就意识到摄影书的价值,在出版了上下卷的《摄影书之书》后,他在2014年又推出了展览“中国摄影书集”(The Chinese Photobook),同名书籍也将在今年出版,为摄影书在世界范围的热潮推波助澜。今年3月,青年策展人何伊宁在英国FOMAT摄影节推出了展览“来自中国的50本当代摄影书2009-2014”,集中展示了过去五年来由中国摄影师所创作的50本摄影书。本刊编辑与何伊宁一起从中选出了10本由新生代摄影师制作的摄影书在本期专题中作重点的呈现,重新编辑了何伊宁与祖宇为这个展览的图录撰写的评论,并约请了“假杂志”的创办者言由撰写文章。

专题中的这些书之外,还有不少优秀的中国当代摄影书因曾经被本刊介绍过或即将被本刊介绍而没有进入我们的专题。而杂志这种媒介从根本上说无法完全再现摄影书本身的面貌,书不仅是照片的平面印刷品集合,更够成为有关影像的综合而立体呈现方式。摄影书就是摄影师的作品。在此意义上,本专题只是这些书的索引。我们希望藉此与读者分享阅读摄影书的乐趣,唤起对摄影书这种当代摄影中最鲜活的创作和呈现形式更多的关注,并期待更多优秀的摄影书进入我们的视野。

——编者

“就在愈来愈多的照片在为艺术画廊增添风采的时候,摄影的另一个领域,却享有着前所未有的权威,那便是摄影书籍。就其本质而言,摄影过去一直是,现在仍然是出版发行的媒介。可以论证的是,在摄影书籍的园地里,各种类型的摄影者都可以把他们拍摄的影像变成系列,摄影的真正价值也就在此。”

自摄影术发明至今,摄影书便以其丰富的历史及独特性,吸引着无数摄影师、学者和藏家的青睐。从1843年,英国女植物学家、摄影师安娜·阿特金斯(Anna Atkins)制作的那本带有蓝晒照片插图的著作《英国藻类照片:兰晒印象》(Photographs of British Algae:Cyanotype Impressions)开始,摄影书便成为历代摄影家们展示、销售乃至创作的重要形式,从个人摄影作品集到家庭相簿,从影像研究报告到艺术家展览画册,再到限量艺术家摄影书,隐藏在封面与封底之间的摄影不单单是照片凝固下来的瞬间再现,它还同文字和设计一同,构建出独一无二的纸上世界。正如摄影书历史研究项目的作者格里·巴杰(GerryBadger)所言,“一个摄影者——无论是艺术家、是纪实摄影师,还是别的——只要他们的作品是放在书的封面与封底之间,他便是一名作家。”罗兰·巴特说,摄影如奇遇,其实在每一本摄影书里,照片在纸张上的呈现也是一种奇遇,并且由这种奇遇为开端,演绎出照片与照片之间,摄影与印刷、平面设计以及我们身边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绵长而生动的故事。

在西方,摄影书早已经成为当下摄影最重要的呈现方式之一。毋庸置疑,出版摄影书已成为衡量一位摄影师作品完成度和其在摄影史上的地位的标志,因而资深摄影家们也一如既往地选择与出版社合作完成作品集,仅在德国施泰得尔(Steidl)出版社2014/2015秋冬两季出版的摄影书图录中,便收录了来60多位摄影师的80本摄影书,除了如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威廉·艾格斯顿(William Eggleston)、布鲁斯·戴维森(BruceDavidson)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师之外,亦有如特伦·特帕克(Trent Parke)和安德里亚·黛西(Andrea Tese)等一众“70后”摄影师的名字。

于此同时,近些年西方涌现出一大批独立于大型出版之外的小型摄影出版社,因其创新的版式设计、业内的声誉以及精准的销售渠道,吸引了从摄影师到摄影爱好者的欢迎。作为近几年内国内最有名气的小型摄影书出版社,英国的MACK Books在最近出版的新作,如西班牙摄影大师胡安·冯库贝尔塔的《潘多拉的相机》(Pandora's Camera)、英国摄影师保罗·格雷厄姆的《黄色永恒》(DoesYellow Run Forever?)以及玛格南摄影师亚里克·索斯的《歌本》(Songbooks)都成为炙手可热的摄影书收藏。

然而,新一代的摄影师不再满足于将完成的作品交给出版社进行简单的编排和出版,他们还将摄影书本身作为创作的媒介,选择以自制摄影书,或与独立出版人、小型工作坊合作的形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英国Self Publish,BeHappy是一个摄影独立出版机构,自2010年创立以来,便通过举办工作坊、现场活动以及多种网络与实体项目,来推广与研究独立出版的摄影书籍。而来自美国的独立摄影书图书馆(Indie PhotobookLibrary),则主要收集、展示和推荐全世界各地的独立摄影书资源。从英国老牌的Foyles书店到伦敦摄影家画廊的地下一层,从城中的美术馆到遍布在伦敦大街小巷中艺术书店,来自各地摄影师亲手制作的手工书和独立摄影集都占据了书架上显眼的位置。

如果说摄影史是开启我对摄影书兴趣的启蒙老师,那么,若干年在英国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使得阅读和观看摄影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进入我的世界。从一名摄影爱好者到摄影学者,正是中国当代摄影的发展伴随着我一路走来,而中国摄影书作为其中的一个切面,亦成为我观察和研究的专题之一。中国摄影书集有着迷人的历史。正如马丁·帕尔(MartinParr)所言,中国是被遗忘的摄影画册之国,其非凡的摄影画册作品鲜有人知。与阿尔勒摄影节和光圈出版社合作的《中国摄影书集》(The Chinese Photobook)展览,正是第一次向全世界观众展示了有关中国摄影画册遗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015年4月3日开始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巡展中的《中国摄影书集》,集合了帕尔先生与鲁小本在过去几年间所精心收集的一系列罕见的相簿和图像资料,展览按照编年顺序,包含有“从帝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1900-1949)”,“伪满洲国与中日战争(1931-1947)”,“图像中的新中国(1945-1966)”,“国家出版:从‘文化大革命伊始(1966-现在)”,“中国摄影的复兴(1979-现在)”以及“全球视野下的中国(1949-现在)六个部分,为观众提供了特定地缘之中特定艺术样式的谱系,并将独特而又引人注曰的目光投向持续转变中的中国社会。相比马丁·帕尔以中国摄影书编年史为线索的展览,我在策划的“来自中国的50本摄影书2009-2014”中所呈现的,由中国摄影师在过去五年间创作的摄影书,则反映了中国当代摄影鲜活的当下样貌。

步入新千年之后,在不断兴起的挑战和逐渐增强的创造力中,中国当代摄影成为如今最具活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过去五年中,伴随着中国当代摄影的快速发展,年轻一代的摄影师们开始纷纷开始制作独立摄影书,将摄影作品从画廊的墙面延伸到了纸本,大大扩展了艺术影像传播的范围,同时也掀起了一股独立摄影画册制作和收藏的风潮。2014年更见证了高品质独立摄影书在数最和质最上前所未有的增长。正如美国《时代》杂志资深摄影编辑菲尔·比克(Phil Bicker)所定义的2014摄影趋势中所说,“在没有大出版商强加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和限制下,摄影师们纷纷选择独立制作摄影书,他们不单能对成品拥有更多的控制权,还能以较低的价格销售高质量的画册。”

在中国独特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之下,受到出版体制与摄影发展水平的限制,大型出版社对摄影师的挑选往往有种种限制,其昂贵的出版费用将年轻摄影师拒之门外,大规模的摄影书制作和出版至今还未形成规模。因而,独立摄影书正是弥补中国当代摄影中这一大需求——年轻艺术家们希望通过制作摄影书的方式向更多观众展现自己的作品,而摄影爱好者也可以通过购买摄影画册的方式,更近距离地同艺术家“对话”。正如德国威悉堡现代博物馆艺术家出版物研究中心总监安尼·图尔曼-贾杰斯(Anne Thurmann-Jaies)在《摄影艺术:摄影与艺术家书籍》(ArsPhotographiecaFotographic und Kunstlerbucher)一书中强调,“以书籍或其他印刷媒介的语境进行扶植,使摄影作为大众媒介发表的最恰当的方法:这比原作照片的出版更符合其特征。”此外,照片以书籍形式发表,就获得了额外的层面,因为有机会进行比较的观看:“它为按时间系列进行比较观察,以及在便携的,始终适用的以及相对廉价的框架之内形成不同的参照提供了余地。”

在全球摄影书制作和独立出版风潮的影响下,近些年来的中国摄影书制作和出版展现出了全新的活力。近些年的独立摄影书的内容乎涵盖了当代摄影实践的所有类别,包括肖像、风景、时尚、纪实、观念等。从传统上同美术馆、画廊合作,到艺术家手工书(Artist'shandmade book),再到自出版(self-publishing),或与独立出版社(independent publisher)合作都成为摄影师制作摄影书的可能。

每年,经由美术馆和画廊为展览艺术家所制作的摄影书/画册都悄然声息地进入我们的视野。从传统的图录到设计精良的画册,摄影作品最终还是以印刷的方式还原到纸本之上,使得观众在完成观展仪式之后,再通过另一种阅读方式走进艺术家的世界。《如果这是一个人》是艺术家蒋志于2012在广州美术馆同名展览的出版物,打开白色盒子,四本独立的小书中分别收录了蒋志的部分小说及散文、摄影作品,以及策展人及评论家的写作和采访,那些熟悉的摄影作品也在不同的语境下被引申出更多的含义。《野有彷徨》出版于游莉于2013年12月在亦安画廊的个展期间,包括《寂静的纬度》和《喀什噶尔》两个系列的部分作品,虽然书的版式设计沿袭了西方摄影画册中常见的样式,但作品的编排和纸张的选择都恰到好处,将摄影师作品中超然的“游离”感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艺术家手工书的历史由来已久,它不仅仅是作品内容的载体,更加入了摄影师本人的创意和编排;往往由于制作工艺的繁琐,艺术家们会择制限量制作,或仅制作孤本,这使手工书本身便成为一件艺术品。莫毅的“手工书”系列收录了他在上世纪最后20年拍摄的作品,从《一米,我身后的风景》到《MomoriesFrom 1989》,莫毅通过对作品的重新整理和编汇,给予了其全新阐释。自2011年制作了第一本摄影书《沉溺于此》(OBSESSED)之后,摄影师孙彦初便开始将手工书作为摄影创作的媒介,相比传统摄影画册的制作,孙彦初认为,“手工制作的书可以是一个综合材料的试验性运用,可以天马行空,自己作主,不用考虑太多”。《罔闻与安慰》是一件集合孙彦初最新摄影和绘画作品的手工书,艺术家通过拼贴、涂绘、篡改、并置等方法重新来帮助这些照片产生新的观看方式和意义。

当下很多年轻摄影师的作品都以摄影书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线、由朱岚清创作的《负向的旅程》将书作为载体,通过作品的编排,版式的设计、手工裁剪、装裱,把作品浓缩在一本本手工书中,在2014年三影堂大奖入围的作品中,她把作品拆解,重新以展览的形式展现在评委和观众面前,这种形式都是对当代摄影的不错的实践方式。将摄影书本身作为一件艺术作品去创作和展示,同样是年轻摄影师徐浩的艺术实践之一。2014年,他将奶奶老家五斗柜中发了霉的照片重新整理,创作了名为《来自家庭相册的217个陌生人1962-1986》的艺术家书,通过观察合照中的每一张被放大了的面孔,我们从看到了那些历史遗留的细节。影集的左右页面形成了对比,瞬间就好像有时空穿越之感。而在张立洁的摄影书作品《半夜琵(luan)琶(tan)》中,她一改往日被人们所熟知的纪实摄影风格,尝试将不同风格的视觉素材叠加在画册之中,完成了艺术家对集体记忆、文化身份的一次视觉实验。

自出版/独立出版,顾名思义,是由摄影师自行制作和发行的摄影书。“2000年早期,受到如荒木经惟、南·戈尔丁、萨莉·曼恩以及泰瑞·理查德森的影响,“私摄影”出现在了广州。”在当时,“私摄影”的中心人物有编号223(林志鹏),马蒂(Madi Ju)等几位出生或生活在广州的年轻人。正如澳洲中国当代艺术研究专家克莱尔·罗伯茨所了解到的那样:“很多拍摄私摄影的摄影师白天为杂志或报社工作,晚上在参加丰富的文化活动的同时创作具有个人风格的照片。”在践行私摄影的同时,他们还将独立杂志的概念带到了大陆年轻人的视线内。摄影师马蒂(Madi Ju)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语专业,早在2005年,马蒂和朋友创办了一本名为“After 17”的独立杂志,影响了很多年轻人走上创作独立杂志之路。2009年,她将其2005年至2008年拍摄的私人摄影的作品整理成一本名为《青春》的画册,其中收录了“女孩”、“旅行”和“生活写真”这些一直存在于摄影师生活中的主题,成为当时非常重要的一本,由摄影师自出版的实践。而另一位活跃在私摄影实践的摄影师林志鹏(编号223)则早在2005年开始独立出版个人摄影集系列《Mv PrivateB roadwav》,至今已发表三本。

在近期由中国摄影师自行出版的摄影书作品中,由摄影师陈哲与吐毛球工作室设计师广煜及许磊合作的《作品2007-2012:可承受的&蜜蜂》,可以称得上是一次让摄影作品和画册设计有机交融的成功尝试。该书是陈哲继2011年配合上海比极画廊展览的出版物《蜜蜂》之后,再次将作品以摄影书的形式进行二次创作的实践。广煜将设计的重点控制在书的结构和细节上,采用图片在右,文字相辅的编排,图片部分收录了陈哲已经完结的两组作品,包括《可承受的》 (2007-2010)和《蜜蜂》(2010-2012),而文字部分则是作者与其受访者在两年间持续交换的一系列日记、通信、对谈、引用片段和涂鸦。虽然两本书在尺寸、材质、颜色和排版方式上都有区分,但在逻辑上又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于此同时,陈萧伊所创作的摄影书Koan则延续了她对影像和东方哲学的探索。艺术家在制作过程中采用照相光刻工艺(photo-etching)选取了抽象的风景制成版画,用黑色油墨印在不同的纸张中。

在过去五年内,中国当代摄影见证了小型的专注于摄影艺术制作的工作室从无到有的过程。从北京的假杂志到OFPiX,再到上海的Same工作室,这些小型独立摄影书工作坊都在通过制作中国摄影师的画册,试图推动并建立一个摄影书的体系。2011年左右,先后有几位年轻人开始探索适合本土的独立摄影书制作,其中不得不提到香蕉鱼和假杂志这两个摄影书出版工作室。2009年,杂志人苏菲与平面设计师Weimar合作创办Simple Style博客杂志,关注全球摄影、艺术、设计和出版动态。从2011年开始,Simple Style博客杂志成立了名为香蕉鱼( BananaFish Books)线上书店,在售卖独立杂志的同时,还致力于中国独立出版事业及摄影艺术书籍的制作。从2012年开始,香蕉鱼影像出版开始推出了“自我实践“的小型杂志书运动(“Self-practice”littlezine movement),每月出版社以推出年轻的艺术家创作项目、结合当前的展览活动、推广艺术书在行动的理念为出发点,邀请不同形式的艺术家摄影师参与到个人作品集的设计制作和印刷中来。同时通过网上书店出售这些杂志书,并帮助这些年轻摄影师在网上宣传他们的作品。

与此同时,曾经在《新视线》担任编辑的言由从2006年开始创办了一个名为假杂志(Jiazazhi Blog)的博客,作为当时中国本土唯一一个集中推广年轻摄影师作品的平台,言由于2011年同摄影师孙彦初合作,制作了“假杂志出版计划”第一本摄影集《沉溺于此》(OBSESSED)。在获得广泛好评之后,假杂志开始了一系列专业摄影书独立制作的实践,如今,假杂志出版计划成为了一家集出版、杂志制作、策划为一体的工作室,它致力于中国年轻摄影师和艺术家的限量画册的制作、出版和发行,为新的摄影思潮提供给平台。在2014年年末,假杂志出版计划在紧锣密鼓中完成了第10本画册的制作,《在克拉科夫的十日》(10 Days in Krak ów)是摄影师杨圆圆最新摄影作品,以一种介于旅行笔记和手札之间的形式呈现。杨圆圆将摄影书作为作品的媒介,将她在克拉科夫逗留的10天之内留下的快照、手记以及收集的老照片,以及对于三件既存作品的引用(电影截图以及文字摘录),通过看似零散的排版方式将三个隐形的章节纳入摄影师所构建的叙事之中。

与假杂志出版计划一同进入我们视线的,则还有近两年来佳作不断的Same工作室。缘于对印刷品与书的迷恋,原本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工作的王义军和袁小鹏组成二人团队,在长期通过微博平台分享他们收集的书和喜好的同时,还通过制作摄影书的方式将他们对摄影、绘画、设计及策展的热情充分融合起来。《lifestyles》是Same工作室制作的第二本摄影画册,其中包含了查理·英格曼(Charlie Engman)、杰里米·奥沙利文(JeremyO' Sullivan)、咖小西、谌利、袁小鹏、王义军和许正东在内的七位国内外年轻摄影师的作品。Same工作室把这些“来自仍处于探索阶段且未具成熟风格”的非专业摄影师的影像编辑成集,虽然拿在手中看似只是一本随意印刷的摄影小册子,但实际上Same却通过将具有隐性幽默感的图片并置,及相似图片并列的方式,对目前不具艺术市场价值的图像做了书本梳理。

2013年之后,中国独立摄影书的制作开始呈现了一定的规模,每年都陆续有新的优秀的独立摄影画册问世,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独立摄影书推广和宣传的力度不断升温,其未来发展趋势呈现出本土性特征。首先,中国摄影师选择独立摄影书趋于年轻化和普及化。目前,“80后”甚至“90后”的摄影师是独立摄影画册出版的主要力量,伴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到西方艺术学院进行专业摄影的学习,出版独立摄影画册也成为非常普遍的选择。其次,中国独立摄影画册文化推广和传播的扩大化。过去几年里,伴随着独立摄影画册出版的起步,与其同步推广活动也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在中国大陆先后有过几次重要的摄影书展览。2013年,由任悦策展,“摄影与书”以及“有用的摄影”在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上推出,是一次推广中国当代摄影书的发展的有力尝试。与此同时,言由也曾在2012年策划了“中国独立摄影书展”,2013年在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上策划“手工摄影书展”。除了摄影书展和市集之外,中国的艺术和摄影类媒体也在近年来纷纷将目光对准独立摄影书。《艺术世界》杂志第291期的主题为Book By,就“艺术家书”的成型和外延,从一个侧面展现介绍了艺术家书(artistic book)在中国当代艺术实践中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内的主流摄影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都会定期有针对中国摄影画册的介绍和推荐,其中包括不少独立摄影画册。

在多方面努力下,中国独立摄影书市场和销售渠道都慢慢在打开。在2010年初,中国大陆售卖独立杂志,摄影师画册的书店和网络平台屈指可数,仅有北京798艺术区内的Timezone 8书店、库布里克书店,以及香蕉鱼书店(BananaFish Books)网站和一些小众平台上能看到类似的出版物;而到了2014年底,中国大陆销售独立出版和摄影画册的书店,商铺实现了较快速的增长,从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扩展到更多二三线城市:便捷的网络平台使得中国大陆的摄影画册销售突破了地理位置的局限。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渐加强,不少摄影出版人还将市场拓展到了美国、英国、其他欧洲城市和日本,使得中国摄影画册真正走向国际。

然而,中国独立摄影画册出版还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境。虽然中国从事摄影的人口基数非常之大,但再加上摄影教育的起步较晚,人们对摄影艺术地理解和欣赏水平有限,或者换句话说,中国当代摄影的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这个困境下艰难生存的中国独立摄影出版业更面临重重障碍,是否能突破高成本的印刷以及独立出版合法性的问题都是等待去解决的问题。

步入21世纪,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艺术媒介,中国当代摄影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无论是从观念和审美角度,或是图片的传播,摄影书都已然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中国当代摄影书作为一个新兴的力量,还未得到广泛关注,更不消说从学术的角度去讨论。然而,中国年轻摄影师们却坚持在探索摄影书的内容、视觉表达以及中国美学的相互交融。

猜你喜欢

画册艺术家摄影
小画册
小画册
小画册
小画册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