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岁的絮语

2015-09-23雷江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5年7期

雷江

14岁,是一个无比奇妙的年龄。在这段少年时光里,我们做过梦,努过力,收获过,失落过,这点点滴滴,汇聚为成长……

十四岁遇上陈家洛

小妖寂寂

14岁那年,班里兴起一股武侠热。我的同桌何恒彬是个学霸型的男孩子,哪怕经常捧着武侠小说看,每次考试成绩都没掉出过前三名。因此,老师也就对他看武侠小说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轻轻松松就能考出高分数的何恒彬,令我崇拜至极。我心甘情愿地当他的小跟班,听他差遣,为在课堂上偷看武侠小说的他打掩护。

金庸笔下的陈家洛是何恒彬最喜欢的角色,他的嘴边总是挂着陈家洛,久而久之,大家干脆就开始喊他“陈大侠”或者“总舵主”。何恒彬脸上的得意劲儿,让从来不读武侠小说的我终于忍不住问他:“能不能把有陈家洛的那套书借给我看看?”何恒彬一副遇到了知音的惊喜样子,飞快地从桌兜里摸出一套《书剑恩仇录》塞到我手里,嘱咐我只能带回家去看。

我开始在每天放学回到家后,躲在小房间里读陈家洛的故事。

原本我只想着大概了解一下陈家洛是什么人就好,可是读着读着,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初衷。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彻底俘虏了我,至于陈家洛这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更是让我拜倒在他的长衫之下。

一部五六十万字的《书剑恩仇录》,我不到一个月就看完了,但当何恒彬问起来的时候,我总是告诉他我还没看完。慢慢的,我开始觉得何恒彬身上真的有陈家洛的影子。我偷偷在想,如果何恒彬是陈家洛,那他会喜欢什么样的人呢……

我问何恒彬:“‘总舵主,你觉得霍青桐和香香公主哪个好?”正埋头钻研武侠小说的何恒彬头也不抬地说:“相较之下,我会更欣赏‘翠羽黄衫霍青桐,人美、武功又好,聪颖过人兼具军事才能,有大丈夫风范!”

于是,我决定也要做一个像霍青桐那样的奇女子。我在家门前的大树上绑了一圈旧棉祆,在旁边粗粗的树枝上又吊了一个沙袋,然后每天对着它们拳打脚踢地练习武功。有时打到手背红肿还微微有了点血痕,我便跑到学校里去给何恒彬看。何恒彬对着我竖起了大拇指:“女侠,你真行。”我喜不自胜,于是在练拳脚时更加卖力了。

正当我为自己的“武艺”日益精进而骄傲和自豪时,我听到何恒彬和班上的男生在谈论陈家洛到底喜欢谁。“霍青桐好是好,但女孩子嘛,还是得像香香公主一样娇柔、温婉才惹人怜爱。”何恒彬的话让我那颗雀跃的心瞬间就沉下来了,原来霍青桐只是让人欣赏,香香公主才是真的惹人怜爱。

我默默地拆掉了树上的棉袄和沙袋,不再想着要成为霍青桐了,虽然我也没想过要做香香公主,但我还是穿起了裙子,说话也开始变得轻声细气。我又翻开了《书剑恩仇录》,每天就读一点点,为了我喜欢的陈家洛。

这套书一直到我转学离开,都没还给何恒彬。我把它藏在家里书架的最高层,然后对何恒彬说找不到了。为了表示歉意,我给何恒彬送了一份礼物,是一朵用红布缝成的小红花。我看见他把小红花别在胸前的衣襟上,然后背着手像“红花会”总舵主一样,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有人问他哪里来的小红花,他得意地回答:“我家书童心砚给我做的!”不知为什么,我觉得何恒彬的这句话有点令我心酸,原来我在他心目中只是个书童啊!

于是我也笑起来,边笑边在心里轻轻说着:“再见了,陈家洛。”

(选自《读者·校园版》2015年7期,有删改)

陈家洛是金庸武侠成名作《书剑恩仇录》的男主角,他是红花会总舵主,相貌英俊,文武全才,风度翩翩,重情重义,自然是男孩眼里的偶像,女孩心中的王子。这篇文章就叙述了在14岁这个敏感多梦的年龄里,作为女孩的“我”与有着陈家洛一样气质的男孩之间的故事,风格清新,感情微妙,可谓是一首成长的歌,青春的诗。

按照“我”的心理变化历程,故事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①无比好奇。班里虽然兴起了武侠热,但作为花季少女的“我”,最初感兴趣的不是武侠小说,而是看武侠小说的人,那个“学霸型的男孩子”。他沉迷于武侠小说,却从未影响成绩,因为“嘴边总是挂着陈家洛”,被大家称作“陈大侠”“总舵主”。是什么样的人物,让“我”“崇拜至极”的何恒彬也奉他为偶像呢?

②急于了解。“我”决心拜读《书剑恩仇录》,以解心中疑惑。“我”从何恒彬那里借得小说,不料却读得如痴如醉,被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所“俘虏”,彻底拜倒在主人公陈家洛的长衫之下。

③无比崇拜。陈家洛虽然英雄盖世,毕竟是小说中人,可望不可即,真正让“我”崇拜的却是眼前的何恒彬,他身上“真有陈家洛的影子”。 陈家洛闯荡江湖,识得两位绝世红颜——英姿飒爽的霍青桐和娇柔温婉的香香公主,这两位美女,都先后成为了“我”模仿的对象,为的是赢得何恒彬的认可。

④心酸道别。无论是主动学习霍青桐,还是无意模仿香香公主,“我”都没能引起何恒彬的注意。无意中,“我”得知在他心中,“我”只是书童!失落之后,“我”从幻想中醒悟过来,与心中的“陈家洛”轻声道别的同时,也告别了那个敏感多梦的年华。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收获,这,也许正是成长中最大的无奈吧!

文章在情节设置上一波三折,富有吸引力,在人物刻画方面,同样也颇见功底。何恒彬评论《书剑恩仇录》中的两位美女,说霍青桐是“让人欣赏”,说香香公主是“惹人怜爱”,既表明了人物的审美倾向,也流露出他以陈家洛自居的心理,语言描写十分传神。又如因为“练习武功”获得何恒彬称赞时,“我”是“喜不自胜”;得知他更喜欢“香香公主”时,“那颗雀跃的心瞬间就沉下来了”,心理刻画细腻逼真。这些,都值得我们写作时借鉴。

1.“我”向何恒彬借阅《书剑恩仇录》的初衷是什么?结果“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当我为自己的‘武艺”日益精进而骄傲和自豪时”,“武艺”一词的引号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章最后,作者写道:“于是我也笑起来,边笑边在心里轻轻说着:‘再见了,陈家洛。”请分析“笑”里所包含的复杂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我”的初衷是“了解一下陈家洛是什么人”,结果却被英雄故事所“俘虏”,开始崇拜陈家洛了。

2.不可删掉,因为“我”练习的根本不是什么“武艺”,文章故意这样说,有自嘲的意味。

3.这个“笑”里,包含着“我”不被重视的失落,付出得不到回报的心酸,还有走出情感波澜的自嘲与轻松。(以上各题,大意相近即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过:“今天你整整14岁了。你正跨越一个界限,越过它你就是一名成年女性了。”14岁,是我们从少年时代迈向青年时代的门槛。也许,你距离它只有一步之遥;也许,你刚刚跨过了这道门槛。请以“14岁的脚步悄然来临”或“14岁是一首歌”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点拨:

一、选择题目

上面的两个作文题目,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实际加以选择。你未到14岁,则选择前者;你已过14岁,则选择后者。如果胡乱选择,为赋新词强说愁,是绝对写不出动人的文章来的。

二、确立主旨

在立意之前,我们要认真读题,尤其是要仔细揣摩提示语中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语。这句话意在揭示14岁是“从少年时代迈向青年时代”的节点,我们要抓住这一层意思来确立中心。第一个题目立意示例:①在步入人生新阶段的前夕,心中有欣喜,也有惶惑;②总结少年生活,展望美好未来;③抒发对纯真时代的依恋之情,表现岁月易逝的感慨等。第二个题目立意示例:①写自己生活上逐渐独立,头脑中开始有想法,表现14岁是一首成长的歌;②写自己告别儿时惰性,树立远大理想,开始刻苦学习,表现14岁是一首奋斗的歌;③写朋友之间不再只是嬉戏玩乐,开始懂得互相提醒,互相促进,表现14岁是一首友谊的歌等。

三、营造诗意

作文题目常常隐含着写作技法方面的要求。这两个题目分别运用拟人和比喻,表现14岁在不经意已经来到,赞美了这个年龄的美好。相应地,我们在写作中也要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营造诗情画意,增加作文感染力。

十四岁的盛夏

我记得我站在那棵茂密浓郁的梧桐树下,仰起头看着阳光纷纷扬扬地落进我的眼睛,有些刺痛,但却又贪恋这种感觉。也许那就是最真实的青春。因为年轻,我们眼里只有缤纷色彩,所以我们敢去冒险,有胆量挑战世界。(邵璇璇《十四岁的盛夏》)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感受生命的美好和成长的快乐,用你14岁那清亮的眼睛!

——林碧青

今天,你要摘下红领巾,和童年告别……你将会看到人生真谛,风云诡异,奇妙变幻,起伏跌宕,但只要你独立思考,坚定航向,你就会不断地遇到惊喜、获取幸福。

——郎永淳

十四岁那年

14岁那年,晏殊被地方官当作“神童”推荐给北宋朝廷;贝多芬在维也纳成功举办了第一次音乐会;刘胡兰为了革命英勇就义;费拉·格雷成为了美国最年轻的百万富翁;身有残疾的湖北省宜昌男孩王志超勇夺全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数学系录取……同样是14那年,童话大师安徒生正孤身一人去哥本哈根寻找出路,发明家爱迪生还在用破旧的印刷机自办小报,实业家李嘉诚被说眼眸无神难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