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里更踏实了”—— 记2015 年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活动
2015-09-23吴星铎
文/吴星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2015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王泱摄影)
中国政府“友谊奖”是中国政府为表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2015年,共有来自21个国家的50名外国专家获得“友谊奖”。自1991年以来,共有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1449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
“听了总理的讲话,我的心里更踏实了”
“我在电视上经常看到总理,这次近距离接触,令人激动与难忘。”肖钢是丹麦籍华人,化工专业技术、非常规油气技术研究专家,中国海油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他是2015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之一。本年度共有来自21个国家的50名外国专家获得“友谊奖”。
回想当时的情景,肖钢难掩激动的心情:“总理平易近人、风趣幽默,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英文如此之好,用词专业、发音标准、风度翩翩,在与外国专家们的交流互动中展示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极高素养和风采。”
9月30日下午,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荣获2015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外国专家及其亲属。
总理的开场白一下子抓住了来自五大洲21个国家专家们的心:“刚才与我握手的专家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政府‘友谊奖’在国际上可能没有诺奖名气那么大,但却代表了13亿中国人民!”
“我还看见《柳叶刀》主编也在这个行列中。这样一份国际知名医学杂志的主编荣获‘友谊奖’,说明中国的科技创新正在向世界前沿逼近,也说明国际上著名的科学机构正在与中国进行深入合作。”李克强总理特别提到的这位《柳叶刀》主编是理查德· 查尔斯·霍顿(Richard Charles Horton),他目前还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顾问。
李克强指出,当前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由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优结构、更可持续的发展。欢迎外国人才在中国为志趣而创新,为发展而创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李克强说,中国政府努力保障外国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实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破除阻碍人才流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桎梏,提供更多国际化、个性化的服务,在签证、居留等方面创造更加宽松和便利的环境。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外国人才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参与国家科技奖励评选、评定专业职称资格、评选外籍院士等,对中外人才一视同仁,为各类人才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条件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希望外国专家继续为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作出特有的贡献。
肖钢用“踏实”二字来形容自己听过李克强总理讲话后的内心感受:“听了总理的讲话,我的心里更踏实了,讲话令包括我在内的外国专家们欢欣鼓舞,我深深感觉到回国服务不但是正确的选择,而且也赶上了大好时机。有这样好的政策和环境,我就踏实地奉献我自己的能力就好了!”
来自非洲喀麦隆的英萨·加尔巴(I n o u s s a Garba)是项目管理、市场营销领域专家,现任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象过我能和李克强总理握手,并进行直接的谈话。更令我激动的是,他在发表演讲的时候提到了我。我很感谢他对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的支持和鼓励。这将激励我今后继续努力,让更多中国人了解非洲,也让更多非洲人了解中国。”
另一位来自非洲的获奖专家是法迪利·雅费·姆鹏杰(Fadhili Japhet Mpunji),他来自坦桑尼亚,是新闻广电传媒领域专家,现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东非斯瓦希里语首席播音员。他回顾当时的情景也很激动:“我第一次跟总理近距离接触,能听到他对在华专家和工作者的发自内心的评价,我很开心。通过翻译听到他讲话,和直接听到他本人讲话是不同的感受。”
美籍华人专家陈依军是生物制药专家、美国罗格斯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现任江苏省侨联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药科大学特聘教授,他对总理讲话的印象是“亲切随和,实事求是,深受鼓舞。正视问题,探讨对策,展望未来,充满信心,展示了大国风范。”尤其是总理最后特别提到欢迎各位专家对中国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甚至是批评,陈依军认为,如此海纳百川的胸怀,将进一步吸引和激励更多的外国专家来华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总理讲话中提到的《柳叶刀》杂志主编霍顿认为:“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的开放心态,不仅有益于中国,也有益于世界。”
来自美国的克雷格·卡梅隆·梅洛(C r a i g Cameron Mello)是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他说:“总理提到中国最重要的财富就是广大的中国人民,中国也需要进一步发掘这些财富。我很看好中国未来的创新能力,它具有内生动力,这对于全世界也是个好消息。”
“融入并分享中国的友谊让我深感荣幸”
美国专家梅洛也是2015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大会的三位发言嘉宾之一。
颁奖大会于9月29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大会上发言,他指出,每年60余万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政府和人民将永远铭记外国专家为中国发展进步做出的积极贡献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马凯在发言中强调,中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时期,为外国专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热忱欢迎国外各类优秀人才积极投入其中,做中国经济实现“双中高”的推动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参与者,“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促进者,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国政府将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引才政策,开辟高效便捷、公开透明的用才通道,完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等惠才机制,营造和谐包容的爱才环境,为外国专家施展才华、实现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来自德国的阿尔弗雷德·奥托·缪克(Alfred Otto Mueck)是国际著名妇产科专家,现任德国图宾根大学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妇产医院客座教授和内分泌科荣誉主任,他与记者分享了听到马凯副总理发言的感受:“当我听到马凯副总理告诉我们,每年有60余万外国专家在中国工作时,我特别惊讶。我觉得自己能获得这个奖项特别荣幸,他还说有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会和杰出外国专家召开座谈会,聆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我希望在未来我也能参与到这样的会议中,因为在我的研究领域——医院的公共服务,尤其是关于女性健康方面的,我有一些想法,我也想要进一步帮助改善中国妇女的健康状况。我想这对中国进一步解决医疗问题、女权问题和其他与女性相关的问题都会有益。”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为2015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颁奖(王泱摄影)
“友谊奖”颁奖大会的三位发言嘉宾分别是美国专家梅洛、荷兰专家奈斯安、印度专家拉维普拉卡什·辛格。
美国专家梅洛说:“科学是一项激动人心的,甚至可以说是美妙的,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在他看来,人类作为一种物种,拥有共同的历史渊源,作为同在一个小而脆弱的星球上的居民,也拥有共同的命运。他认为,中国具有最珍贵的资源:充满活力、热情、努力工作并且谦逊的人民。他建议说:“如果中国可以确保科研资金支持最聪明、最富活力的科学家,通常是年轻科学家,相信中国很快会在科学突破和技术发展上超越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国家。”
荷兰专家奈斯安第二个发言。她是教育领域专家,现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全球策略总监、国家外国专家局特聘建言专家顾问。她表达了自己获奖的激动心情:“融入并分享中国的友谊让我深感荣幸。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同事们会在校园的走廊里拦住我,告诉我全校都以我获奖为荣,而这也进一步增加了我的自豪感。”奈斯安认为,“一切皆有可能”是当前中国的真实写照,她直言:“世界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发展,所以这种智慧和奋斗精神必将惠及全球,并推动全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国家外国专家局聘请的外国专家建言委员会专家顾问,她表示,将与众多中外专家齐心协力,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第三位发言的拉维普拉卡什·辛格来自印度,他是一位农业专家,曾任中国新疆农业科学院技术顾问。他谦虚地说:“这次获奖要归功于众多的中国农业科研工作者,特别是过去30年来我有幸与之合作过的同仁们。”他分析说,预计2050年,也就是35年后,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如极端天气频发、水资源枯竭、骤冷骤热等,要解决20亿新增人口的吃饭问题,将面临巨大挑战,这需要提前规划,未雨绸缪,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及饥饿问题。他认为,这样的挑战,当代年轻的中国科学家责无旁贷,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他们。他表示,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分享科技成果。正如他在发言结尾引用的中国谚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了解历史,珍爱人类的和平和友谊”
9月30日上午,2015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外国专家参观了卢沟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喀麦隆专家加尔巴对卢沟桥非常熟悉:“卢沟桥又叫作马可波罗桥,非常有名,最初建于1189年,是金代皇帝建造的,由其继任者完成。这座桥表明了,即使是在当时,中国的工匠也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今天的中国工程师们也是如此。”谈到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感受,加尔巴说:“这里记录了当年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罪行。同时,我也为中国人民的胜利感到自豪,和平对于中国,对于世界所有的人民都很重要。”
德国专家缪克很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因为之前已经到这里参观过两次了。他说:“我的朋友托马斯·拉贝的祖父是约翰·拉贝。我对那段历史尤其是南京大屠杀非常了解。这些地方承载的回忆太恐怖了,最开始我连想都不敢想这些事,但是它们都真实地发生过,并且永远不会再次发生。”他认为,牢记历史很重要。在参观途中,他看到现场有很多孩子,他开始的时候觉得孩子们不应该接触这些,“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他们又必须了解这些历史,了解战争的残酷性,珍爱人类的和平和友谊。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明白:中国的政策制定不仅仅是为了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是为了维护世界的稳定。”缪克说。
澳大利亚农业专家大卫·罗纳德·坎普(David Ronald Kemp)对这次参观也印象深刻:“我在20世纪60年代学历史的时候,了解到了很多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抗日战争。还有一点,展板上的那些英语注解非常好,这都有助于我们对那场战争有一个广泛的了解。”
丹麦籍华人专家肖钢是第二次到卢沟桥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印象依然深刻:“我从小生长在中国,虽然多年在国外学习和生活,但爱国之心有增无减。重温当年那段国耻历史,更让我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
“为了中国和世界的友谊,干杯!”
“正值新中国成立66周年,宴会上所有人举杯共祝‘祖国繁荣富强,各族人民幸福团结,为了中国和世界的友谊,干杯!’——我将永生难忘!”德国专家缪克谈到国庆晚宴时这样说。
9月30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庆晚宴。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中外人士欢聚一堂,共庆2015国庆佳节。2015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及眷属也应邀参加了晚宴。
“能够与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共进晚宴是我终生难忘的事件,习主席给我的印象是庄严、稳健、温和、睿智和帅气。当时我心底涌出一段赞叹,赶紧写在纸上:‘国有正法,治国安邦,君有厚德,社稷自稳;恩威并重,四夷自服;海纳百川,天下归心。’”丹麦籍华人专家肖钢说。
坦桑尼亚专家法迪利·雅费·姆鹏杰说:“突然看到习近平主席的时候,我和其他获奖专家都特别感动。因为我们知道他那几天在美国做国事访问,所以没有料到会见到他。没想到他回国了,还参加了这次晚宴,我们很惊讶。像我这样的普通人,能在人民大会堂跟中国杰出的领导人坐在一起,这是极大的荣誉。我已经和我的读者以及听众朋友们分享了这个喜讯,也分享了中国对外国专家的重视。我也收到了来自CRI国内外同事的祝贺。”
喀麦隆专家加尔巴说:“我能和习近平主席坐在同一个大厅里,这是莫大的荣幸。中国能有这样一位领导人十分幸运,因为他在全世界都受到尊重。他的和平发展、增进友谊和双赢合作的理念振奋了世界人民。”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来自喀麦隆的专家有一位美丽的中国妻子和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儿,“友谊奖”颁奖活动期间,他都带着她们一起,分享自己的荣誉。对于加尔巴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荣誉与肯定。而对于他5岁的女儿小馨慧来说,她虽然理解不了“友谊奖”的含义,在她看来爸爸可能就是得了一个冠军,但无论如何,这几天她和经常出差的爸爸有了更多在一起的时间,一起去大会堂,一起去卢沟桥,一起参加她不知是什么的大活动,一起去吃好吃的晚餐,她是快乐的,对她而言,这是一次很有意思的“爸爸去哪儿”。
获奖专家在卢沟桥留影(王泱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