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育中融合艺术与美的一些尝试

2015-09-22吴冰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3期
关键词:美的化学艺术

吴冰

科学与艺术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动力,二者的结合是创造的源泉。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培养创新人才要文理并举,要注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科学和艺术的研究领域虽然在起源上不同,但两者却密切相关。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着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各种艺术作品的风格;艺术的形象思维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灵感和启迪;而作为研究物质、创造物质的重要自然学科——化学,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是艺术创作的知识基础,也为艺术的创造和追求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和工具。

江苏省艺术高级中学是全省第一所依托普通高中建立的艺术特色学校,艺术特长生是我校具有一定的艺术专业特长和文化素养的学生群体,其特点是活跃、开放,有一定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性,也有着较高的情商和较强的感受美、欣赏美、领悟美的能力。教师在针对艺术特长生进行化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牛的共性和个性,设计符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活动,采用激发学生成长进步的评价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应注重贯穿审美教育思想,融合文化艺术元素,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点上,启发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自觉提升文化、艺术素养,从而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尝试。现以“物质的分散系”的教学设计与评价为例进行阐述。

一、在美的化学剖析过程中建构化学基本概念

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胶体等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是必修1“物质的分散系”教学内容的重要知识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充分挖掘了自然界、艺术品和生活中的许多相关内容,通过融人文化艺术元素,展示了分散系给世界带来的美,并从化学层面上对这些美进行分析,旨在“美”的教学情境中建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情操以及热爱化学、赞赏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的美好情感。

1.“天造之美”源于不同分散系的造化

自然界中的许多“天造之美”都与分散系有关。教师用媒体展示:早晨的阳光射入树林,产生一道道美丽的晨曦。引发学生思考:画面中是否有分散系?晨曦如何产生?再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第二幅面面是教师用媒体展示气势磅礴的钱塘江一线潮“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壮观场面。学生通过学习可知:河水也是一种分散系,这一地带刚好是河流人海口,会产生三角洲,三角洲的形成就与胶体的聚沉有关。而从地形看,这个地方是一个喇叭口,潮水产生的冲击力非常大,所以会产生汹涌澎湃的壮景。教师接着还可再介绍由固体分散到固体中形成的分散系,例如各种宝石等。

2.“匠心独运”巧用分散系造就艺术品

人们经常会赞叹的艺术品的精美绝伦和独具匠心,而这其中许多地方都有着分散系的功劳:教师播放视频“绚丽多姿的陶瓷艺术”,视频中展示了“唐三彩”艺术品、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碗等。陶瓷制品的精美离不开表面的釉质,而表面这层釉质就是分散系。接着学生交流课前查阅到的各种色彩斑斓的釉质的成分,然后过渡到古代流传至今的名画和书法作品,教师用媒体展示名画,请学生展示自己临摹的书法作品,揭示用于作画、书法用的墨汁、水彩、水粉颜料等都是分散系。随后,又用媒体展示现代英国艺术家基思·泰森的绘画作品,介绍其绘画手法是将混合的涂料、色素和化学物质放置在同一张铝板上,通过地心引力、化学反应、温度、湿度、蒸发等因素共同作用,使这些涂料、色素和化学物质永远停留在一个状态中产生风景似的自然图像。学生感叹:“原来基思·泰森的作品就是一个分散系啊!”

二、在美的化学展示过程中体验化学探究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外,还精心营造艺术氛围,增加艺术表现手法,使化学课更具文化艺术气息,使化学的“美”得到充分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体验探究的热情,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都能得到提升。

1.艺术的手法展现过程

富有艺术文化感染气息的教学氛围能吸引学生,使学生能更快融入课堂,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在以实验引入新课时,教师可将演示实验描述为给学生变一个小魔术:有三种无色液体,两种在常温下,一种正在煮沸,分别滴人试剂瓶内的“奇妙”液体。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实验现象的异同,猜测“奇妙的液体”是什么,这三种混合物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再揭秘魔术:奇妙液体”是饱和FeCl3溶液,第一种无色液体是蒸馏水,形成的混合物是溶液;第二种无色液体是NaOH溶液,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第三种无色液体是煮沸的蒸馏水,形成的混合物是胶体。采用变魔术的艺术表现手法开展教学活动,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探究产生各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的欲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美的语言激发探究欲望

热爱美、追求美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在化学教学中引用富有诗意的美的语言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引起共鸣。例如,引用老舍的诗作《咏黄山》:“人间多少佳山水,独许黄山胜太华。云海波澜峰作岛,天风来去雨飞花。千重烟树蝉声翠,薄暮晴岚鸟语霞。怪石奇松诗意里,溪头吟罢饮丹砂。”诗中云海、薄暮、雨花、晴岚……诗情㈣意地勾勒出了一幅美的画卷。接着引发学生思考:诗里提到了多少美景和分散系有关呢?这些分散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引用富含“美”的语言能创设出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对化学和艺术都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

三、在美的化学领悟过程中评价学生发展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由七种紧密关联而义相互独立的的智能组成”,“虽然每个学生的智能所擅长的方面不同、表现的领域不同,但都有发展的潜力”。教师应针对本节课“在化学教育中融合艺术与美”的特点,确立多元化的评价目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既关注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水平,义关注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来评价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领悟“美”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领域进行学习,以达到更优的学习效果。

1.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挖掘学生潜能

学生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教师在化学课上为艺术特长生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的艺术才华能得到充分展示,并给学生的才艺表演适当加分,能让学生体验到另一种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激励他们利用其特长更好地为全面发展服务。例如,在讲到早晨树林罩的晨曦时,教师讲述:“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存我们的校园中也有这样美丽的景色,下面请一位同学用歌声为我们描述一下校园的早晨吧!”接着,请学牛表演独唱《校园的早晨》。再如,看完短片中黄山的云山雾海后,教师讲述:“欣赏了这样的美景,想抒发一下感情吗?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老舍的诗作《咏黄山》,另请一位同学给我们现场写一幅书法“云山雾海”,然后请学生即兴表演。”教师可对以上学生的才艺表演进行测评,折合成附加分计入期末总成绩,这对那些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学生能起到鼓励作用。

2.利用多元的评价方法促进全面发展

通过在化学教学中融入艺术元素,贯穿“美”、体验“美”的化学教育方式,学生的审美情操以及对美的领悟和追求的情感是否获得了提升也足教学评价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情感和态度多以内隐的方式存在,教师可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开展焦点访谈等方式进行测评学生对将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化学教学方式的情感态度,以促进学生美育方面的良好成长。

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卷调查题目:①你对在化学教育中融入文化艺术元素,贯穿“美”、体验“美”的教学方式有什么感受?②你觉得这种教学方式对提高化学学习兴趣,更好完成学习任务有帮助吗?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对美的感受和领悟力有提升吗?

可以设计如下焦点访谈提纲:①你喜欢将在化学教育中融入文化艺术元素,贯穿“美”、体验“美”的教学方式吗?为什么?②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的体验,你对化学学科有没有新的认识与感受?

科学认知和艺术认知是同等重要的认知方式,两者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当代教师应树立大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渗透科学与艺术和美的融合,注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审美能力与个性特质都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美的化学艺术
打破平衡
纸的艺术
美的校 美的人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奇妙的化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