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德育 铸就健全人格
2015-09-22初厚兵
初厚兵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一部分学生的自信受到了打击,他们学习劲头不足,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恩意识差,与父母、老师关系紧张,这些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治标必先治本,我认为可从三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开展自信教育,培养自信意识;二是深化感恩教育,和谐教育关系;三是加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一、开展自信教育,培养学生自信意识
理查德·巴赫说过,胜利终将属于那些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人。自信心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和生活态度。学生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我们可以多渠道开展自信教育,教育学生自信做人、成功做事、积极进取、敢于成功。
通过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自信。通过举行“国旗下的讲话”、“名人自信故事会”和自信演讲比赛等活动,鼓励同学们胸怀自信、敢于成功。设计生动好记的自信口号,通过反复强化,不断对学生进行渗透。如提出“我自信,我能行,我努力,我成功”的自信口号,在每周升旗仪式和每节课课前时间让学生饱含激情地喊出来,不仅振奋了学生的精神,而且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开展比赛活动培养学生自信。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特长,这些特长往往是他们自信的支柱,因此,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从而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自信源泉。如我校每年举行春、秋两季运动会,定时开展越野赛、拔河比赛、班级篮球赛等体育活动,举行“五四”文艺汇演和“庆元旦,迎新年”书法绘画比赛等,倡导学生全员参与,并大面积表彰优秀选手和优胜团队,使学生在比赛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的习惯。
通过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信。在硬件环境上,通过全面位立体化的渗透影响来营造自信自强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道路两侧和房屋外墙上,张贴关于自信的名言警句:“坚定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白信心”。“自信能创造人生奇迹。”……在教室设置自信看板,一是“我自信,我能行”,上面贴满学生自创的自信格言和奋斗目标;二是“我努力,我成功”,上面张贴学生得意的学习作品;三是“我成功,我快乐”,上面星光闪闪红旗飘,记录着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在自主学习中的出色表现。
在软件环境上,施行“赏识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这种情感体验,是学生相信白己的能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困难的动力。倡导教师对学生不必要求过高,要善于发现并鼓励他们每一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信。课堂是实施自信教育的主阵地,教研中心正在大力推行的自主学习模式正是培养学生自信的良好途径。自主学习变教师讲为学生讲,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大胆地走到台前展示自我。一开始学生可能上台展示有畏难心理,教师可以区别对待,降低难度,树立榜样,多多鼓励。通过不断的训练强化,让学生善于运用导学案充分预习,乐于和小组成员交流沟通,敢于自信地上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习充满期待和自信。
二、深化感恩教育,和谐教育关系
英国著名作家威廉·萨克雷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如果对生活感恩,你的生命将充满灿烂的阳光,如果一味怨恨终将一无所获。深化感恩教育,是和谐教育与被教育者的重要环节。
感恩父母,融洽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往往容易忽视父母的关爱,甚至把父母的关心爱护视为对自己的限制,导致孩子和父母关系紧张。遵循“知、情、意、行”的规律,设计系列活动。一是角色互换,加深认识。发动同学们利用周末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以此感受和体谅父母的养育之恩。二是收看视频,深化情感。组织学生观看著名演说家邹越的《让世界充满爱》视频,使同学们的情感受到强烈的震撼,进一步深化对父母的感恩。三是召开“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让学生知道父母的生日、爱好和每天的工作,懂得父母的不易。四是细处着手,培养习惯。开展“父母做一次家务、为父母端一碗饭、和父母谈一次心、为父母做一张贺卡、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的“五个一”活动,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使学生逐渐学会珍惜和回报。
感恩老师,和谐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感恩老师既是学生的美德,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一是创设尊师氛围。学校以“感恩老师”为主题布置宣传橱窗,班级出一期感恩老师教育专题板报,创设浓郁的感恩老师的氛围。二是开好“感恩老师”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老师的辛劳,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教导之恩,更加热爱老师、尊敬老师,同时,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改善师生关系,三是用引导学生行动感恩老师。开展“我来当一天班主任”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辛苦,认识到自觉认真地学习就是对老师最大的感恩,优秀的成绩和稳定的进步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把感恩老师落实到每天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感恩教育,就是要使感恩父母、尊重老师、知恩图报慢慢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使学生和家长、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谐。
三、加强习惯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反复的强化,需要我们以最低的心态,坚持正面引导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既兼顾对多数学生的督导,又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
循序渐进,为习惯养成搭建阶梯。习惯养成要低起点、小步子,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阶段性要求,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逐步规范,逐步养成。对初一新生的要求是:第一个月,让学生养成主动问候老师的习惯,基本适应新年级课堂的要求,初步掌握体育大课间的基本内容;第二个月,逐渐让学生养成举止文雅的习惯,能针对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体育方面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第三个月,学习上能有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逐渐发展自己的体育特长。一学期,争取社会家长对学生礼仪习惯有较好的评价,学习风气基本好转,学生身体素质要明显提高;一学年,争取行为习惯养成更加巩固、细化,更加自觉。
三次机会,为习惯养成留存空间。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这时候不能操之过急。发现学生违反纪律,通过谈话、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帮助教育,给他们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对于学校管理的抵触情绪,为学生留下自我教育的空间,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个别辅导,把习惯养成做到细处。对于学生的特殊情况,还要发动各种力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学校领导“包人”,每人都选择几名待优生交朋友,定期与他们谈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不断向良好习惯靠拢。安排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对一”地帮助学生解决习惯养成过程中的问题。学校还要积极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矛盾和困惑。这些点上的工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整体习惯的养成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逐步深化,为学校的长足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强劲的动力。